大学生学习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审核评估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基于地方院校的个案调查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这篇大学生学习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审核评估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基于地方院校的个案调查

[摘 要]随着本科生教学评估方式不断改革和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日益引起各方重视.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学习方式在不同性别和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因而学习成效也存在差别;大学生学习规划能力有待增强,学习过程中缺少专业实践,课程学习出现表层化现象;课堂内外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不利于专业情感的升华.因此,地方高校需重视在校期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习方式;个案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17)10 - 0046 - 07

当前我国本科生教学评估方式不断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审核评估作为新的评估模式推行以来,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已然成为评估焦点,因而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亟需重新审视.通过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视角反映人才培养质量,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自身应对教学目标要求所做出的合理行动,显现出教学过程的体验价值和育人功能.学习方式是大学生在主客观条件的配合下,结合学习目标所采取的学习行动及其应对方式,体现了学习质量的特点与效益.由于互联网、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对高校的教学活动和自身的学习经历所持有的看法,即他们如何认识学习、怎样进行学习、又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通过掌握学情动态及其学习方式的变化,积累本科教学评估的现实素材和进行科学整改的自评依据.

一、理性认识本科生学习方式转变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而人才培养的最终导向是服务社会.评判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尺不在于资源的多少或声望的高低,而在于包括这些外在输入物在内的教育影响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内在成长,即如何使学生获得能力的增值.“高等院校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更应建立内部评估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和评估文化建设,使得评估深入到高校每一位师生的内心.’当前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需要高校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增强适应能力,集知识生产、传播和转化于一体,把自身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使得知识爆炸和社会创新等新形势的出现,大学学习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与个人生活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弱化,学生对大学教育所传递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意义并不明确,从而增强了学生在短时间重新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难度.”因此,必须理性认识本科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态势和完善空间,通过对学习方式和大学文化的重构,从而提高教学系统运转效率.

学习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通过学生学习体验的实际效果和学习经验的自我反思来体现.“对于大学生学习活动以及职业能力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其学习投入活动和学习成果,也不能只关注其形成的职业能力,而应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乃至更高的人生目标为统领,统筹性地评价和关注其整个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关注其学习活动、学习成果与其个性化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衔接性和整体性.”首先,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开始从学校层次及学生规模、学习时间的长短及学习工作量等教育输入性的问题,开始向学生学习体验尤其是学习方式这一教育过程性问题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多元渗透,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体验日趋多样,而对其学习成效的判断更容易受到自身学习投入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其次,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经验的自我反思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有效解决.而这种解决的途径在于通过学习方式的调查去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感受,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状况.有鉴于此,拟就本科生学习方式进行实证调查,从中把握学习投入、学习规划、学习收获等状况,据此改进本科教学质量状况.

一、调查设计

(一)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美国NSSE问卷(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工具的简称,其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和努力程度以及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等维度)并适当汉化、修改调适的基础上设计而成,除了人口学基本信息外,主要关注大学生学习投入、规划、收获等问题,采用四分量表的形式进行测评,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哪些方面表现良好,以及哪些经历应予以改善.还就调查问卷设计邀请教务部门、评估专家和研究生展开了两次集体讨论,对以上内容进行科学筛选与修订,最终确定问卷内容,以期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映出与地方院校所预期的学习成效密切相关的学生行为和院校教育实践.

(二)调查对象及信效度分析

以大学生学习方式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关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状况上的个性问题,探索地方高校本科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组在某地方高校(以下简称“S大学”)四个年级全日制本科生数据库中采用分年级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2121名被试,通过集中发放问卷进行作答,当场完成后回收.共发放问卷2 121份,回收问卷1 996份,回收率为94%,经测谎题筛查及无效数据清理后,得到有效问卷1 399份,有效率为100%.被调查学生总计1 399人,其中男生为741人,女生为658人,学科及年级分布见表1.与S大学本科学生总体进行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对比检验表明,本次抽样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采用SPSS 21.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检测,总量表的a系数为0.911,大于0.7,说明量表信度较高.采用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效度检测,KMO等于0.913,大于0.5,可见问卷信效度比较高,很好地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根据选项的属性,将题项进行探索性分析后,可提取四个因素.根据大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看,其核心要素可提取为学习投入状况、向谁学习、如何学习以及学的效果四个方面,可以从学习方式和学业收获两方面加以衡量.因此将验证式因子分析后的变量分为六个维度:自主探究、师生对话、同伴互动、结构学习、实践参与、学习收获.自主探究,包括课堂准备、学习参与、做笔记等;师生对话,包括教师反馈、师生讨论、辅导员讨论等;同伴互动包括同学合作和课外讨论等;结构学习主要包括学业期望和学习规划;实践参与包括专业实践、创业活动等;学习收获,包括课程学习和能力成长两个方面.采用回归分析法,基于S大学本科生学情,将自主探究、师生对话、同伴互动、结构学习和实践参与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学习收获.

三、主要发现与讨论

(一)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收获影响较大,是体现学习成效的关键要素

调查结果如表2显示.D-W等于1.732,数值在2左右,表示数据符合样本独立;R平方为0.325,表示中度的解释能力;VIF均小于3.3,代表自变量无共线性;同伴互动因子的P值为0.002,其他自变量均为0.000,拒绝虚无假设;t值均远大于1.96,表明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检定达到显著,假设成立.Beta系数显示学习方式对学习收获的重要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结构学习、实践参与、自主探究、师生对话、同伴互动.由此可见,学习方式对学生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习方式在不同性别和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是学习个性化的重要体现

教育教学只有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被学习者接受并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或自觉行为、自主认识,才能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和学科的本科生学习方式存在如下差异:

1.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在自主探究、师生对话上差别不显著,但在同伴互动、结构学习、实践参与上差别显著

通过学生性别与学习方式的单因素ANOVA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如表3,男女生对学习方式选择取向存在差异.男生(M等于1.702)在师生对话上略微超过女生(M等于1.654),不显著;男生(M等于1.996)在实践参与维度上则远大于女生(M等于1.928);在同伴互动上,女生(M等于2.403)高于男生(M等于 2.327);在结构学习上,女生和男生的平均值分别为2.487和2.370,女生高于男生.男女生因为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对学习方式的偏向各异,女生更乐于参与群体交流协作,男生则更偏向实践活动.

2.不同年级之间在同伴互动、结构学习上差别显著,但在自主探究、师生对话、实践参与上差别不明显

大学生在各个年级的学习重点不同,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也不相同.在师生对话上,最高值为大四(M等于 1.800),其他均在1.650 -1.680之间;在同伴互动上,大一值远高于其他年级,平均值为2.488,其他均在2.320左右;结构学习上,最高值为大四,平均值为2.521,大三、大二和大一平均值依次为2.497、2.457、2.275;在实践参与上,大二(M等于 1.994)则高于其他年级.详见表4.

(三)学习过程中缺少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方式难以激发学习

随着大学生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学校所提供的课程学习机会和实践活动是否充分,以及学生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这些教育资源,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学生从事更多的是理论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较少,创业实践活动更是极其缺乏.例如,从未参加创业实践的学生高达54.2%,从未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为42.1%.很多需要实践的教学课程仅停留在课堂中而缺少实际操作,地方院校未能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场所.因此,学校在安排教学的课程难度、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等环节时还需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从调查反映的有关考试内容情况来看,考试题目需理解运用居多,不强调机械记忆.没有学生希望考试内容仅仅考试记忆能力,但要求教师划考试范围的学生比例多达53.3%.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了求知较低,且未能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深感学习压力较大.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读书时间和独立思考空间受到挤压,导致思考能力进一步退化.在长期的应试训练中,学生逐步丧失了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思考过程被省略了,课堂气氛轻松、学习压力小的课程受追捧.

(四)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不利于专业情感的升华

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与任课教师交流课堂或阅读中的问题,还是课堂外与同学讨论作业或实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根据表5,对不同学习方式的描述统计中,平均值最低的为师生对话,仅为1. 679,远低于平均水平,属于中等以下范围,可见师生交流很少,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调查显示,60.6%的学生从未和教师有关于价值观的讨论,60.5%的学生从未和教师讨论过课外任务,从未和辅导员讨论的比率也高达59.3%.学生也表现出一点担心,认为课下与任课教师联系很少,专业学习和情感的交流不多,如果学生主动找教师寻求帮助,那么教师会很热情进行解答,但大部分教师不会主动去关心.同时,教学过程中互动形式单一,缺少情感和行动上的互动,多是浅层面的沟通,缺少深层面的师生互动.

(五)大学生学习安排缺乏科学性,规划能力有待增强

1.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意愿逐渐增强,但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据调查,46%的学生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35%的学生考虑顺利毕业就业,还有19%的学生学习规划不够明朗,走一步算一步.由此可见,大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例如有一半以上(55.6%)的学生能够提前学习并准备工作中所需要的资格证书,并且能利用在校实践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较早地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然而,学生真正花在专业学习的时间较少,在校学习期间,一周内从事和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时间为10小时或更少的学生高达42.6%,多于30小时的仅为10.3%,如图1.被调查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投入度的关注度和执行力,一方面反映出对大学学习的正确态度和充分认识,就业危机感较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例如个别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加上浮躁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困惑等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主要表现为焦虑、痛苦或忧郁.

2.部分大学生学习毅力不足,学习生涯的重心亟需摆正

本科生容易受到网络和社会的种种诱惑而迷失自我,就业压力大导致行为紊乱,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与管理方式,产生挫败感,个人情感失意,因课外活动冲击过多导致颠倒学业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等.从学生学科逃课情况来看,医科和文科差别比较明显.医科出现两极化,有46.2%的学生从未逃课,而经常逃课的达到17.3%.而文科生从未逃课的占31.3%,经常逃课的仅5.8%.从性别角度看,男性从未逃课的比例为33.1%,女性为34.5%;而经常逃课的男性比例为9.2%,女性为6.7%;有时逃课的比例男女均占到将近60%.可见,男生逃课现象比女生要多一些,而那些有时逃课的学生需引起教师和管理者的重视.据一名学生的邮件反映,学校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是导致他不愿听课的原因.学生更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逃课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习时间的有效投入.

四、改进地方高校本科生学习方式的相关建议 (一)改变师生交流的被动局面,推进师生交流渠道多样化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师生交流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有利空间.若忽视学生的话语权,就不可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改善师生互动不足的现状,在课堂上注重和学生沟通;在课堂外,增强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应多指导学生学习和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诸如大学生与教师及同伴在课堂内外讨论的程度如何,有多少学生具有海外学习、实习及参与社区活动、与教师共同研究等经历”.其次,强化大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针对教师过度包容学生的迟到、旷课以及课堂懒散等行为,应鼓励师生加强课堂内外互动,严明教学要求的同时严抓学生课堂纪律,发挥学生助教、课程助理等同辈群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积极创造机会开展专业实践,凸显师生教学相长

地方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充分结合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教授学生方法、塑造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注重知识应用.首先,理论课知识应源于实践,学生专业所学应与时代接轨,让理论知识与学生未来工作相关联,学生才会关注思考,有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师生互动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加强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培训并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去参与专业实践.例如技能训练类课程,最好是在学习相关课程和实践考察后再开设,才更具针对性.

(三)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当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问题学习等学习方式进入高校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传统学习方式,而是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例如学校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提供创新短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融合运用,课堂研讨与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不可忽视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评价.“通过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来衡量课程的实施效果,以此弥补现实中学生主体评价长期缺失的不足.”而学生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没有一种学习方式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背景皆有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应从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行为出发,关注并理解学生,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要.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

面对不同年级与学科的大学生明显分化现象,可针对其不同的特性和需求,开展合理指导.根据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如专业、年级、性别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清晰表述的学习成果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内容和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大学学习路径,也能够增强教师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目的性,以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还能为大学管理者一致性地建构、规划大学课程体系、课外活动提供依据.”一刮包括在学业规划、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投入、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加强指导,兼顾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因素.任课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应在学生深层次学习指导上做出努力.

大学生学习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大学生学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大学生学习方面论文范文。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