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影响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明代晋商在徐州兴起之影响因素刍议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影响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影响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明代晋商在徐州兴起之影响因素刍议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17.06.069

摘 要明代初期,晋商在徐州地区安家落户.因为元末战乱,徐州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山西境内因生存发展需要,大量人口迁出,迁入江苏徐州等地,为晋商在徐州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人口基础.徐州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为晋商的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明初晋商以开中制为契机,率先在全国开展边际贸易活动,在徐之晋商利用徐州五省通衢、水陆便利的地理战略优势,将其作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贸易要道,使得徐州日益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区域.明代晋商在徐州地区的发展为晋商在全国地区的贸易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同时也为徐州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关键词晋商徐州人口迁移地域优势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ise of Shanxi Merchantsin Xuzhou in the Ming Dynasty // Yang Qinxin

Abstract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Shanxi merchants settled inXuzhou area. Because of the wars at the end of the Yuan Dynasty,the population of Xuzhou area decreased sharply; due to theneed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 large population emigratedfrom Shanxi Province, and immigrated to Xuzhou, Jiangsu, whichlaid a population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 merchantsin Xuzhou area.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Xuzhouprovided a convenient traffic condition for the trade developmentof Shanxi mercha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withthe salt administration system as an opportunity, Shanxi merchantstook the lead in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marginal trade activities.Due to its convenient traffic condition, Xuzhou increasinglybecame the distribution area for north-south goods exchange.The development of Shanxi merchants in Xuzhou area inthe Ming Dynasty provided traffic convenience for the trade ofShanxi merchants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also brought importanthistoric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Xuzhou area.

Key words Shanxi merchants;Xuzhou;population migration;regionaladvantages

明初山西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政府移民的原则是,从“窄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人少地广的地方.[1]据《明实录》记载,山西省人口在明生了大幅度的变动,以人口输出为主,人口向省外迁移共有13 次,主要迁往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元末明初,江淮地区的扬州、淮安、徐州等地因战乱,人户“逃毙殆尽”.洪武年间,朱元璋曾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量外来移民迁入淮扬地区,江淮地区的淮安、扬州、徐州等地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其中,数徐州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达7‰[2].如此众多的人口迁入,为徐州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劳动力资源.这些移要来自北方山西等地.走睢宁,人们都说自己为山西人之后[3].因此,明代大量入徐的山西移民为晋商在徐州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人口基础.

这些来自山西的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而自发形成的移民.一方面是由于山西的地理环境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驱使人们选择外迁谋生,另一方面,作为人口承接地的徐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吸引着外来移民的迁入.本文就明代晋商来徐的影响因素展开论说,希望能为明代经济史研究、徐州城市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1 山西自然条件的限制

地舆环境造就了山西地域人民特殊的生存状态,迫使其选择多元的生存方式,他们被迫走上外出经商的道路.明代晋商的兴起与山西的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山西境内的地形以起伏连绵的山丘为主,可用于耕种的平原田地较少,南北地理环境亦是有所区别,北部地瘠民贫,匮乏的田地资源、沉重的人口压力使得生产的粮食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山西人被迫选择外出经商谋生.山西南部和中部的汾河沿岸虽然稍多膏壤,然则田地狭小,人丁兴旺,并且气候干旱不利于粮食的大量生产.因此,山西地区常年粮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孙文定公卷疏》记载:“山西平(阳)、汾(阳)、蒲(州)、解(州)等处,人稠地狭,本地所出之粟,不足供居民之用,必仰给于河南、陕西二省.”另在《五台新志》中也有记载:“晋俗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于耕也.太原、汾州所称饶关之数大县及关北忻州,皆服贾于京畿、三江、两湖、岭表(五岭以南)、东西北三口(古北口、张家口、归化城),致富在数千里或万里之外,不资地力.”可见,“田不足于耕地”确实是促使山西人向外寻求生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西虽然耕地资源匮乏,但其他物产却很丰富,这也为人们从事商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山西人利用这一优势,将现有的物产资源进行加工,制成商品出售以换取自己的生活所需.据《肇域志》记载:“绫:太原、平阳、潞安三府及汾泽二州俱出.绸:出潞安府,泽州之间有之.铁:各处多有,冶惟阳城尤广……”

2 徐州先天地理优势

交通与商路是商贸活动进行的先决条件,山西商贸活动的兴起需要以便捷的交通为依托,这也是山西商人选择徐州为商贸活动区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徐州地处南北之际,水陆横通,因地处五省边界,故享有“五省通衢”的称号.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使得徐州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精明能干的山西商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选择来到了徐州.明代徐州的交通网络可谓贯穿水陆,既占陆路交通之便,位于五省交界之处;又临水运之畅达,毗邻京杭大运河.徐州作为明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是明代南北大运河的“延后命脉所关,最为紧要”,在中国古代运输交通中起着沟通南北的作用.《正统·彭城志》载:“徐居南北水陆之要,三洪之险闻于天下.及太宗文皇帝建行在于北京,凡江淮以来之贡赋及四夷之物上于京者,悉由于此,千艘万舸,昼夜罔息.”[4]可见,便利的交通既为晋商的商贸活动创设了良好的运输条件,也带动了徐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让徐州得以乘交通之便承接外来商贸产业.

明代京杭大运河于徐州附近与黄河交汇,徐州、淮安间的运河借用黄河的水道进行货物的运输,亦称“借黄行运”.这一水路运输的开辟,使得当时的徐州舟车鳞集,贸易兴旺,逐渐形成南北物资交流中心.为适应漕运需要,陈瑄还在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漕运重镇建筑了中转粮仓———转搬仓,接收民船送来的漕粮.[2]明政府在徐州设有漕粮储运的广运仓,使徐州成为物资的集散地和交通联系场所,并且还在泗水和黄河上分别用铁索系舟修建了大浮桥(原名万会桥)和小浮桥(云集桥),每日按时启闭,以利船和行人通行.漕运不仅推动了徐州漕船修造业和盐包擎捆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徐州的商业发展.晋商起于内陆贸易,在水路运输上与其他商帮相比,相对处于劣势.徐州兼有水陆之便,商旅贸易多经由此道,物资运输也由徐州转向全国各地.在此条件下,晋商对徐州地区开展的贸易活动加以资本和技术的支持,使得徐州根据所处的交通枢纽之地形成了特殊的物资转运区域,也为自身贸易的运输加快了商品的流通与中转.明代陈仁锡《重修徐州洪神庙记》记载:“凡四方朝贡转漕及商旅经营者,率由是道.”李东阳在其《吕梁洪修造记》中也记载当时的徐州“使船往来无虚日,民船、贾舶多不可籍数,率此焉道,此其喉襟最要地也.”[4]陆路边贸是晋商积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从事陆路边贸活动是晋商区别于其他商帮的优势所在.徐州除了占尽水路运输的便利,在陆路边贸上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明初实行的开中之法为山西商人在徐州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明史·食货志》载:“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所谓“开中”指的是由官府出榜招商,商人应招,通过输纳粮食等物资到边镇来换取盐引,又凭盐引到指定地区销盐,从中获取利益.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封建社会由统治者直接掌控,政府持有盐的生产和专卖权.开中制的实质是明政府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种招商代销制度,以北方九大边镇为中心展开.《明史·兵制》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边,是为九边.”九个边镇自东而西,依次沿长城线一字排开,形成一条防御屏障,成为一道军防上的西北生命线,边镇贸易由此展开.开中制最初实行于山西大同镇,又山西地临北方边镇,因此晋商是最先以此为契机开展边贸活动的群体.嘉庆《江都县志》卷12载:“扬以流寓入籍者多……明中盐法行,山陕之商縻至.”这一制度一实行,山西商人便迅速开展边际贸易,利用地理优势,捷足先登,兼粮、盐商于一身而兴起于商界.在徐州发展的晋商在占尽天时的同时,又准确把握徐州的地理战略优势,将徐州发展为沟通南北、网罗各地的粮资转运区域,借徐州之道将货物运输出去.徐州地处南北之际,又临近北方边镇,同时亦是西北转运生命线上的重要枢纽,这一切地理上的优势都将晋商边际贸易的发展推向了,同时往来络绎不绝的商旅也为徐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初的晋商集粮、盐、布商于一身,主要活动于纳粟开中范围的北方边镇、盐场和行盐地区.[7]徐州这一转运区域的开辟,使得晋商在南北纵向交通运输网络上有了自己的运输脉络.在为晋商边贸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晋商在全国地区的商贸活动开创先机.《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徐州民俗考》记载,当时的徐州城“一切布、帛、盐、铁之利,悉归外商”,“百工技艺之徒,悉非土著.”[8]可见当时徐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主体以外商为主,而外商中的山西商人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晋商在徐州地区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扩大了徐州在全国的经济影响,同时也充分发挥徐州的地理优势,来带动自身产业贸易的前进.

3 小结

明初晋商在徐州地区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晋商与徐州经济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山西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开中制契机,并利用徐州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顺应经济发展交流的需要,同徐州人民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结果.晋商的发展不能脱离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其兴衰变迁也必然会对地方社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明清时期晋商在徐的经济活动在徐州经济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研究晋商必须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研究晋商与地方社会,这对于揭示中国商业发展的丰富内涵及对当地发展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尚义,牛俊杰,任世芳.论晋商商贸活动的地理区域划分及扩展机制[Z].乌鲁木齐:中国地理学会,2004.

[2]潘群,周志斌.江苏通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119-166.

[3] 曹树基.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A]// 中华文史论丛(第47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 张纪成,等.京杭运河(江苏)史料选编[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编辑李前锋

影响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影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影响方面论文范文。

1、期刊的影响因子

2、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3、化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4、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5、中华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6、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