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主导性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教师教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主导性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主席在今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永恒的命题,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此,党和国家才如此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建设问题.“培养什么人”是一个方向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正如主席讲到“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找准了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才会有方向.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摆在当前中国教育面前的重大现实任务.而这里面最为直观的体现就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转变.在一段时间的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想的教育大多依托于知识的传递,思政课更多凸显为知识的学习而非思想的引领,教学模式也更多的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想交流,没有真正凸显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功能,正是这样才掀起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中的教育理念转变的探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一转变对思政课教学而言当然具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来关注自身面对的教学对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及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一段时间内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践行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却也出现了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认知上的偏差,比如为了达到课堂效果,出现了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提升,在看似热闹的课堂教学背后却未真正达到思政课教学思想引领的目标,忘记了思政课深度的思想引领,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直强调思政课质量内涵式提升的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对“学生主体”教学理念认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学生主导,相反在“学生主体”教学理念实践中应当更加重视教师教学主导性,对教学的内容、过程有着更高的把控,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双向互动,才能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更大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主体”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主导性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换,新型媒介的运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正变得丰富和多样.在各种教学手段的的运用中,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思政课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形式毕竟是载体,如何透过新型媒介将思政课背后的深度理论真正的入心入脑才是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教学形式改进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的深度剖析与挖掘,强化知识呈现的逻辑思考,实现理论与形式和和谐统一,避免形式大于内容问题的出现.思想价值目标的实现是思政课教学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只有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它不是简单的说教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探索思政课理论的内在逻辑性,找到理论证明的合理性,真正实现理论的自觉与彻底,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主动接受,方式永远只是教学辅助的手段,真正能说服人的是理论的合理论证.思政课教师应当从思政课思想引领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案例展示、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把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想性、时效性有机结合,以知识为基础,理论为依据,思想价值引导为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教学主导性,使学生的学习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教”与“学”的过程平衡.

三、“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教学主导性思考

(一)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知识并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价值引导.因此,知识储备的厚度决定着这堂课的基本水准.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光靠一些各式的教学花样和形式,只会让课堂看上去很热闹而已.所以如何储备知识,尤其是储备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备课就是备学生,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导向,这是学生是否选择主动接受的前提.其次是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是独角戏,尤其是以“塑造人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课堂就更加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主导下的合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课堂的教学目的才能实现,形散而神不散.如果学生缺乏引导,变成学生的完全自主,那么就很有可能无法形成合力,看似热闹,实无目的.这种方式对讨论引导是极好的,但是对一堂有价值目标主的课却未必是成功的.

(二)重视探索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合理性与逻辑性

讲课就是一个理论论证的过程,教师阐述的观点关键在于如何证明,只有充分严密的逻辑论证才能让学生听懂乃至信服,不然就会演变成记流水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形散神更散.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哲学的视野和高度,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来试图回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强大生命力,重塑人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加以探索.

(三)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中“专”与“博”的有效结合

专业课可能在深度上挖得越多,收获就会越多,但思政课教师除了纵向深挖还得横向拓展,因为思政课知识面非常之广,是一门集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众多领域的学科,如何从各类学科中找到理论论证的合理性、必然性,不下一番苦工,是很难实现的.正如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四)强化思政课的时效性

思政课的一些基本原理可能不会发生过多的变化,但是用来阐释它的实例却应该不断地更新.现实教学中可能不缺少类似赵本山小品中“这辈子就指望着一个笑话活”的人,这个笑话就是我们的经典案例.经典当然好,但如何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根据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表达和案例呈现,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让学生产生共鸣,或许才是提升思政课质量、改变学生对思政课观感的有效途径,别把“观念的代沟”误认为“知识的代沟”.正如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只有具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和视野,才能不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以最新最生动的现实案例不断充实思政课堂,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用新时代的新故事把党的理论和思想讲到学生的心坎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课堂质量.

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师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2、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3、教师教学论文

4、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5、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6、教师教学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