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硕士论文范文 跟中小学生欺凌问题探究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中小学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小学生欺凌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院G627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8.01.048

摘 要当前学生欺凌问题愈演愈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经分析发现,欺凌事件的惩罚力度不足、学生自身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缺失、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都是产生学生欺凌问题的原因.本文建议从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学校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职责、净化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来应对学生欺凌问题.

关键词学生欺凌中小学生校园暴力

Analysis of Student Bully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s // Chen Weiya

Abstract Student bullying is intensifying currently, causing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Through the writer´s analysis, it iound that the factors of insufficient punishment for bullyingproblems,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ad family environment andimproper family education, lack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adverse social environmental impact will cause studentbullying. This paper proposes four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studentbullying: improving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strengtheningschool educ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implementing theguardian duties according to the law, purifying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student bullying;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campus violence

教育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研究”项目课题组在2016 年4 月至6 月对全国29 个县市104825 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偶尔被欺凌的比例为28.66%[1].这一调查表明,高达1/3 的中小学生遭受了校园欺凌.而近年来,各种学生欺凌事件被媒体,网络中流传不少学生欺凌照片和视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生欺凌事件对于实施欺凌者、被欺凌者、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欺凌问题已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欺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学生欺凌行为发生并且愈演愈烈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学生欺凌问题的建议.

1 学生欺凌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欺凌事件的惩罚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对学生欺凌行为的法规约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相继出台了两项针对学生欺凌问题的专门政策,但是都不具有法律意义,约束力不强,学生欺凌行为依旧未得到应有程度的惩罚.

从现行法律角度来看,在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理中一般会涉及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学生欺凌未造成犯罪,只是涉及民事侵权问题,而民法规定10 岁至18 岁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0 岁以下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这些学生涉及侵权,相关民事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二是一般的学生欺凌事件主要是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而该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三是如果欺凌行为较为严重涉及到犯罪,《刑法》中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总之,无论属于哪种责任,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门槛都较高.

从学校的处理方式来看.学校缺乏对学生欺凌问题的处理机制,对学生欺凌问题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实施欺凌的学生也只是一些轻微的处罚,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震慑效果.在调查中也有发现,有些学生在遭受欺凌后选择向教师和学校求助,结果教师也就是口头批评或者轻微的惩罚,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待学生欺凌,结果导致被欺凌者往往最后遭到的更是变本加厉的欺负.

在我国,2014 年湖南1 名学生遭受班级数名同学长时间殴打折磨,导致该生精神失常,仅治疗费用超过30 万,而仅收到赔偿1.8 万元就了事;2015 年海南一名女生遭受11名女生殴打,并发其裸照到网上,而最后处理结果仅仅是校长对11 名女生进行批评教育;等等.而在美国,三名中国留学生对另一名中国留学生进行殴打,三名未成年中国留学生分别被判13 年、10年和6 年,而其中被判6 年的那名学生仅仅只是在场,并没有参与施暴.对比可发现我国对于学生欺凌事件的惩罚力度之小,实施欺凌者得不到应有程度的惩罚,以致于学生欺凌事件层出不穷.

1.2 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缺失

虽然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在力图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倡导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政府呼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现实中依旧有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及落后地区的学校,依旧以学生分数为导向,体育课经常被其他主科老师占领,心理课、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忽视对学生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致使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道德品行存在问题,缺乏法制观念,采用不合适的手段解决问题.同时,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学生欺凌事件是发生在校园内部,诸如教室、寝室、学校操场等,这就说明学校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是学校安全管理失职之体现.

1.3 学生的自身因素

在学生欺凌事件中,涉及到三方面群体: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学生欺凌事件得以发生,不仅仅是实施欺凌者单方面造成的,而是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三方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实施欺凌者自身来看.首先,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出现失衡,烦躁增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强,容易对教师和家长产生逆反心理,心理上的成人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和矛盾,而中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为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增添了可能性.其次,由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力差,遇事易冲动,不懂得情绪管理,一些小事情就可以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易感情用事,做事情不计后果.最后,中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易受社会不良信息和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当“老大”很气派,以欺负他人而获得一种“成就感”.这些都是促使学生成为欺凌者的个人因素.

从被欺凌者角度来看.首先,被欺凌者一般不善与人交际,朋友少,在受到欺凌的时候无法向周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寻求帮助,得不到同伴的支持.其次,被欺凌者一般性格较腼腆、懦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欺凌和恐吓的时候不懂得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在遭受欺凌后也一般选择自己独自忍受,不告知他人,使得自己成为经常被欺凌的对象.最后,一些身体特征也会使学生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身材矮小、体能纤弱、长相丑陋、穿奇装异服等,这些都可能使学生成为被欺凌和孤立的对象.

最后,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旁观者无所作为的围观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欺凌者的“表演”,而旁观者的起哄更会助长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1.4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首要课堂,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家庭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家庭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首先是家长不恰当教育方式的影响.中国家庭教育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过分重视孩子成绩,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甚至有些家长以孩子欺负他人为豪,认为这是孩子有能力的表现,而如果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后甚至还会鼓励孩子去“报仇”.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学生成为欺凌者的有力助推剂.其次,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造成孩子自我意识膨胀,遇事不懂忍耐,不会包容,在学校不免会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另外,一些家庭中父母采用诸如专断式、武断式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致使孩子对父母极其畏惧,不敢向父母表露心声,遇到问题也不敢寻求父母帮助,久而久之养成担心懦弱的性格因素,容易成为学校中的被欺凌者.

其次是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离婚、辞世、再婚等家庭变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养成,一项对177 名参加过校园暴力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显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此外,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而产生的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或者与孩子分居两地,导致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关心不够,对孩子疏于管教,不能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也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最后,个别家长的素质低下,家暴、酗酒等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人格产生不良影响.

1.5 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社会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的影响之中.而中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未健全的群体,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当今社会中各种网络、影视、动漫、漫画、新闻等媒介,对于凶杀、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宣扬,使得学生不自觉地去模仿和学习.社会风气中的功利化、江湖化、庸俗化、利益化等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价值选择,譬如当行的一些低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网络歌曲、动漫作品等,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英雄;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宣泄情场的失意,咏唱违背起码道德的男女之情,或感叹人生无常与命运的无奈等等,这类作品往往消解了学生的道德准则,腐蚀他们的心灵,使学生丧失了人生理想和信仰,逐步走向香艳、粗俗与暴力[3].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被媒体报道,成为更大新闻媒体头条,一方面,校园欺凌事件的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益于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但另一方面,媒体只是单方面的对欺凌事件进行报道,并没有对后续处理措施进行跟踪报道,这就不可避免地为欺凌行为的模仿和复制提供了参照.

2 学生欺凌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完善相关立法

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背景之下,校园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校也是大势所趋.学生欺凌事件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法律不健全,欺凌事件发生后没有最适应的法律来解决,致使欺凌事件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处理.只有在欺凌事件的处理上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使对欺凌事件的处理规范化、法律化,让欺凌事件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让实施欺凌者得到有效的惩罚,让被欺凌者得到法律的保护,规定、限制好各方应负的法律责任.而日本在防范治理学生欺凌方面的做法在国际上是较为有代表性的,形成了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核心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有效遏制了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率.借鉴日本经验并结合我国依法治国的实际,也应该出台相关《反学生欺凌法》,弥补我国法律在学生欺凌事件上的空白.

在我国2017 中,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也提出了“设立《反校园暴力法》,司法机关优先介入校园暴力事件,根据情况对施暴者量刑,以法律手段有效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的议案,但是该议案并没有通过.没通过不代表不支持,毕竟一项法律的出台需要大量理论数据等研究理论的支撑,并且需要其他相关法律的相互配合协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而当前现实情况没有达到《反学生欺凌法》出台的相应背景要求.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欺凌事件的愈演愈烈,社会对于学生欺凌的关注不断增加,学者对学生欺凌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中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反学生欺凌法》的出台指日可待.

2.2 加强学校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借鉴相关地区经验,学校建立法治副校长制度,并成立专门的“反学生欺凌委员会”,由法治副校长任“反学生欺凌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学校的学生欺凌问题的工作,包括事前的预防工作,事中的处理工作以及事后的干预工作.首先,事前的预防工作包括:建立安全的学生投诉渠道;对可能发生的欺凌行为进行预防干预;并组织进行预防学生欺凌的专题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创建学校的反学生欺凌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教育服务平台,以及更为通畅、便捷、高效的求助渠道.其中关于预防学生欺凌的专题教育对象,不仅包括对学生的的教育,还包括对教职工预防学生欺凌意识和能力的教育,以及对家长提高监管意识和预防学生欺凌的知识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定“反学生欺凌”手册,印发给学生、教职工、家长等观看学习.其次,在事中的处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欺凌事件程序化处理系统,一旦发现学生欺凌行为,家长和学校要及时相互通知,依法依规处理学生欺凌事件.这就要求法治副校长要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必要时可求助于机关或交给司法机关处理.最后,在事后的干预工作中,在学生欺凌事件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建立欺凌学生档案,进行后续的跟踪教育,一是为了实现欺凌者的良性转变,二是为了防止被欺凌者遭受二次伤害.

同时,学校的安全建设不仅仅是“反学生欺凌委员会”的责任,学生的安全需要各方相互协调配合: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做到监控系统全覆盖;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等等.

2.3 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职责

发生学生欺凌事件,人们总是将第一矛头指向学校,而事实上家长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小学生大多是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法律规定,学生的监护人是其父母或者依法指定的监护人,具有监护职责,学校只对学生是实施教育和管理的职能.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有责任也有法律义务对孩子实施监护.因此,必须加强落实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对欺凌事件的处理中要切实规限好父母应负的责任.明确家长的法律责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给予了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的压力,促使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积极与孩子沟通,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并实施积极的教育,防止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2.4 净化社会环境

学生欺凌作为学生之间冲突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冲突的表现,是当前功利化社会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社会暴力等不良文化在教育中的折射.学生欺凌问题不仅仅是教育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消除学生欺凌事件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正本清源”,给学生一个清新爽朗、纯洁干净的社会文化环境,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经典文化”[3].抵制各种庸俗文化和不正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经典文化成为主旋律,让学生回归纯真.在社会环境净化中,尤其要注重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公众理性关注,预防“孕妇效应”的发展,发挥好各网络媒体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1).

[2] 解码百部校园暴力视频:七成欺凌为多对一,九成受害者未反抗[EB/OL].http://news.163.com/16/1125/19/C6O99EKQ000187VE.html.

[3] 刘建.我国中小学校学生欺凌行为及其治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4] 李萍.校园欺凌如何筑起法律“防火墙”[N].中国教育报,2017-01-03(001).

[5] 李汉学.校园欺凌问题检视[J].当代教育论坛,2016(5).

[6] 任海涛,闻志强.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经验镜鉴[J].复旦教育论坛,2016(6).

[7] 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8] 马雷军.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

[9] 储殷.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6(1).

[10] Smith,PK.Bullying in Schools:Lessons From Two Decadesof Research[J].Aggressive Behior,2000(26).

编辑李金枝

中小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小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