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投资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产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逻辑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关于资本投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产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逻辑

作为资本链条中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资本是创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时经常接触到的资本类型,各种资本类别也都按投资阶段各管一段.但随着产业的升级更迭、创业环境的变迁、创业企业的估值高企,产业资本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人和项目接盘人,不甘于只做前期资本的接盘侠,开始通过多种方式介入开盘投资布局,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源于现实产业升级和扩张压力,也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产业资本抬头

1.产融一体创业模式大面积出现

这两年,国内的创业路径,往往从创意阶段就尝试市场运营和资本运营双轨并行,通过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及消费显现其商业价值,进而凸显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项目企业寻找和挖掘行业内或跨行业的高频痛点,组建联合创始人战队,做产品原型,找天使投资人,资金到位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上阶上量,找创业投资,继而以3个月或半年为融资周期,开启“融资-推广上台阶-融资”的模式,贯穿全程的PR,不管是基于争夺用户的考虑还是加强用户黏性的考量,较之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新经济浪潮这一波,资本开始排队替消费者买单.

当这种创业逻辑与“风口论”充分结合后,产融一体的构想更加具有诱惑力.而这种手快有、手慢无的抢筹夺单风潮,在一级股权投资市场也面临着创业项目的风口论,不管出于价值投资的动机还是随主流无大错的投资动机,也都在情怀和风口、赛道中去纷纷抢筹,而一些老牌投资机构开始岸边观望,不管是中转站似的挂牌新三板寻求心理安慰,还是转换成挂牌的创投公司股权,难以变现成为LP不可承受之重,而作为基金主要投资人的产业资本则不愿意、也不甘心成为最后一棒.

2、走向外延式以并购为主的增长模式

对于创投产业链条中的产业资本而言,开始转向外部的资源整合,采用大买手策略,以并购为主要手段实现产业的不断扩张.不管是作为产业领域的守护人还是布局者,都将目光和筹码开始投向早期项目.项目企业发展符合预期就对接创业资本,预期不够就嵌入产业资本和资源.这种前端布局,后端收尾的投资模式现在已逐步开始走向主流,毕竟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并购退出方式收益和风险最佳.而许多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人早已悄然完成整个“投-退”的管道.还有一种变化也悄然发生,原来依托于内部孵化给予给养的项目,也被产业资本推到了前台,这种先天有资源和退出渠道托底的项目往往倍受创业投资青睐.

产业投资不同于创业投资,往往让创业者望而生畏,而在并购市场上纵横捭阖的产业资本,其风格也让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望而却步.因为其处于创投链条的顶端,往往也是强势的甲方.毕竟作为创业投资和并购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另一方面作为这些机构项目的并购退出渠道,往往拥有很强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产业资本的投资逻辑

创业投资作为成长期资本,具有很强的财务投资属性,往往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以退为进”是其业务模式和资本特性.其基金产品往往5-7年,一些项目型基金或新三板基金则产品基金期限1-3年,退出主要是上市、挂牌、并购、回购方式为主,而不管是从行业退出渠道和金额来看,虽说上市收益最高,但主流退出方式还是并购退出,将项目卖给其他基金或上市公司(产业集团或产业资本).

产业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则有其鲜明产业特色.将带有产业集团出身、带有产业资源背景的围绕产业集团的产业链或产业生态进行投资或参控特性的资本称之为产业资本.其主要类型有原有产业集团的创始人、高管、离职或退休人员为代表的产业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机构、产业资本、产业基金、产业集团的战略投资部门(有些称为项目办),当然这两年也出现了很多在路上边走边投的代表,一般以获得B轮或C轮融资之后的企业为代表,通过设立内部的投资部作为企业收购、投资的战略抓手.

1、投资目的和研发重点不同

产业资本的投资动机往往是基于其战略发展的考量,或是围绕其产业链或生态链进行投资,或是为其战略转型和升级做布局.其行业研究的重点基本都会放到集团产业链及关联行业的研究中来,当然这两年随着产业生态概念的提出,许多企业也拓宽了行业研究的视角.除去对相关产业“互补性”、“增强性”、“控制性”战略研究重点的展开外,还会密切关注行业内外发生的最新变化和潜行的颠覆者.

而创业投资的目的比较明确,通过分享高成长企业或再造期企业的价值洼地,进行价值提升后实现二级市场或并购市场的变现.其行业研究往往依赖于合伙人的能力半径,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投资机构而言,其行业眼光和资源、项目渠道往往聚集于其合伙人身上.其行业研究的逻辑也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聚焦于几条关键赛道(行业),通过自上而下的搜索和梳理,选取出赛道中有黑马潜质的项目,进行投资(与产业资本普遍不同,创业投资一般很少对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们进行注资).

2.资金来源上各有通道

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引导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社保基金、产业集团、上市公司、高净值个人等,募集的渠道则通过自己的财富管理中心、第三方通道进行募资.目前有一个可喜的变化,有些创业基金的管理人资本开始从原来的出资1%提升到了20%以上,随着管理人自有资本金的增加,其投资逻辑更倾向于产业资本了.

产业资本则以自有资金为主,有的或与政府或其他发起产业投资基金,以构筑全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还有一部分产融一体的大玩家,往往产融一体,以某一主体为操作平台,通过基金的穿线模式,打造大的产融平台;资金来源往往来自于自身的积累以及同城产业联盟的资金池.

3.投资策略上泾渭分明

创业投资,其以退为进的业务模式,通过筛选,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自上而下的梳理和筛选项目,在企业高速发展急需资源和资金时(或企业再造时)通过阶段性的投资参股,分享企业的成长溢价,并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回购等方式实现资本的退出.持股期一般在3-5年居多,因为国内的基金产品一般在7-9年.这是一种契约婚姻,进去的时候早就为离婚分家做好了规划.作为逐利性强的投资机构,商业嗅觉更为灵敏,同时因为其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特性,往往对一些处于萌芽阶段的技术和前沿科技,资本猎手风格浓重.

产业投资,不管是依托于集团内部的战略投资部门还是委托给外部的产业基金,都是围绕着产业集团强相关的业务领域展开的,通过长期跟踪、广泛布局、精心培育,发掘并培养新兴行业领军企业,为公司的长期业绩增长奠定基础.通过战略投资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股东,通过产融结合式投资协助其开展产业资源整合,有的是基于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控制,有的则是对核心产业生态周边的布局.当然也有大拐弯,直接转变为投资型集团公司的,但产业运营的基因和文化很难改变,还是会不自觉的回到依赖成功的路径上去.而从入主控股公司的那一刻起,相当于就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如没有提前的条款设置和战略规划,则基本被合并到整个集团的体系中.信奉战略联姻,产业资本投资参控企业,往往是养儿防老.

产业投资人中的突出代表,上市公司一般喜欢收购和控股,以外延式并购式成长为主,并表后,拉升业绩,一般以增发股份和一部分作为支付方式,现在则证监会对行业、并购标的、支付方式(杠杆)、业绩对赌等都有了细化的规范条款.产业资本一般比较保守,往往锁定收益和风险,其价值增值主要来源于后期集团产业资源和资金的对接和导入.

4.投资管理上主导不一

在项目的投资管理上,创业投资的管理风格是“强监管、多参谋、少参与”的模式,通过财务监管、高层内参、资源对接等形式提供投后管理,原则上采取“优选种少育苗”的模式,起到副驾驶的作用.

产业资本的管理风格更倾向于并购基金,通过对战略和运营的优化,上收采购、财务、技术研发、人事等关键环节,通过业务、财务、人事、文化等制度流程来变革被投企业,将其纳入集团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一环.在其中,产业资本起主导作用.

5.退出方式上花开两支

在退出方式上,创业投资一般秉持为卖而买的策略,一般在投资项目之前都会梳理规划出项目的退出渠道,目前的退出渠道一般以IPO、并购、挂牌、转让、回购等方式为主,其中IPO机率最小,收益最大,并购、挂牌成为这两年主流的退出渠道.

产业资本则完全迥异于创业投资,投资目的就在于将项目纳入产业生态中,或成为互补、增强型的战略环节,或成为新的产业发动机.除非在战略投资或战略收购前有前置预设,一般很少将项目转手他人,不过这两年随着产业基金的不断涌现和并购基金规模的扩大,产业资本也逐步的将手头孵化、投资、参控的项目推到台前,推向资本市场.产业投资人的退出方式:上市;纳入集团体系(或为左翼或为右翼,或做前台,或作后援,或作关键环节等)、转售.

与产业资本共舞的策略

知悉了产业资本的特性和投资逻辑,对创业企业而言,需要调整自己对接产业资本的思路.

1.为王,利润为王导向

不管产业资本投资企业的目的或目标是什么,一般有良好的流,健康的财务表现,如果有利润会成为其内部战略投资部立项的加分项,在这里“情怀”和“模式”往往不奏效,甚至会产生逆反效果.同时,与产业资本对接的时候,可以抓住目前产业集团的一个刚需——升级转型.对许多产业资本而言,其产业集团内生性增长乏力,已固化的体制和机制、文化也很难孵化出创新性强的项目,通过并购等外延式手段进行扩张,而此时投资创新项目,可双向满足需求.

2.选择门当户对、适销对路的产业资本

不同于广撒网的对接创业投资模式,因为这两年的一级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出现了很多新创的基金公司和早期机构,往往还没有成名或成功的明星案例,还没有厚积薄发的行研基础和投后系统,往往采取广种薄收的大撒网投资方式,以机会导向为主.而产业投资人则不同,产业集团本身在行业里已经做到数一数二,链接和吸纳的项目也以互补型和增强型的强业务关联项目为主.而其战略投资部也往往是伴随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产业运营者,所以其往往关注其主赛道和副赛道的项目情况.

3.建议找一个产业资本的对接向导

因为对接创业投资的渠道、逻辑、谈判、投后整合往往不同.如果从融资轮次的接盘侠而言,除却一些培育项目的上市规划之外,这往往是最后一棒.所以不管是从自身的产业生态构建还是强监管而言,往往是最严密的,沟通的周期也非常的长,股权退出、人员退出往往也非常的严苛,如果是上市公司作为收购主体那周期就更长了,毕竟还要按程序信息披露和纳入业绩锁定.建议选择架构两头的机构担任并购顾问,找专业的VC机构担任向导,毕竟这是产融结合最专业的领域.

4、可选择过渡方式,通过曲径通幽的中转站模式

对许多大型集团和上市公司而言,体系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一方面可以作为二级市场概念级的业务,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成为并购和参股投资的抓手,这块往往由产业集团和PE联手展开,合适的项目,选择作为未来上市的主体,去不断的做大产业链,有些并购基金的思路,有些则孵化养大之后作为优质资产择机注入上市主体.而选择中间项的产业基金则可成为创业项目选择产业资本的一个便捷方式和通道.

5.创始人在并购整合中的择机退出

与创业投资的投后管理不同(参谋不参与),产业投资在投资创业企业之后,往往会纳入整个集团的产业版图中,会统一文化、预算、管理、人员、流程等,一些关键部门,如采购、财务、人事权限往往收到集团总部层面,同时为保持集团各事业的平衡,往往会导入统一的业绩评估体系,而这一些,对于之前独立运营的项目而言,往往是起炉再造的过程,而创始团队则主动或被动的往往成为集团整合的拦路虎或绊脚石,所以一旦创始团队选择了产业资本,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退出规划,为集团整合业务、财务、人事、文化等腾挪出空间.

6.创业企业要有清晰的资本规划和发展路径

不建议从起步阶段就去对接产业资本,不管是从量级还是产业互补方面而言,基本很难有合作空间,但建议去找产业资本的负责人或高管作为天使投资人,帮其在项目前期做一下顾问和资源帮扶,后期对接一些创业投资和产业资本.

7、与产业资本共舞时的战略预设

如没有就项目本身的未来战略价值进行系统评估和沟通一致,基本都会逐步内化整个产业集团体系中去;而如果项目企业本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高超,则可作为集团的资本运营平台和龙头,将产业集团带入资本市场,这里项目企业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而言,不是成为其中一环而是成为龙头.未来还可以将集团的资产和资源逐步导入到上市体系中来,继续做大做强.

(作者就职于海源资本)

资本投资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资本投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资本投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资本结构论文

2、投资理财论文

3、证券投资学论文

4、资本结构分析论文

5、大众投资指南杂志

6、资本运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