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贵州苗族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苗族舞蹈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贵州苗族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摘 要:贵州苗族享有能歌善舞的美誉.苗族这个民族是没有文字的,他们通过歌、舞、衣装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方式来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文化,舞蹈是其中最敏感、最常见的表达情感方式.当地人民说: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可以跳舞,他们的歌舞文化已经渐渐地融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在本文中,笔者对贵州苗族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苗族的舞蹈艺术.

关键词:苗族舞蹈;锦鸡舞;歌舞文化

一、苗族锦鸡舞的来源

锦鸡舞是贵州黔东南州省周边地区的传统舞蹈,主要流行传播于这一地区的苗族群体间.锦鸡舞来源于苗族的祖先的传说,早期先人居于东方的大平原,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迁移才来到现居地.据传苗族的祖先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 是锦鸡帮助他们获得了小米种,才得以度过饥荒.所以,像锦鸡这样的鸟成为这一地区苗族的图腾.穿着婀娜多姿的苗家妇女,她们的头饰银冠与彩条长裙,都有图腾的象征符号.生活在当地的苗族,只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就会跳锦鸡舞来缅怀先祖、感恩锦鸡.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着跳锦鸡舞的传统,后来就有了所谓的“天下第一锦鸡舞”的号称.

二、苗族锦鸡舞的特点

苗族缅怀祖先、感恩锦鸡的纪念仪式即是锦鸡舞,而锦鸡舞又离不开音乐和舞蹈,故笔者从乐器芦笙、曲调以及舞步这三个主要视角对锦鸡舞的特点展开分析.

(一)锦鸡舞芦笙形制的特点

中国很多的少数名族舞蹈使用芦笙这种乐器的并不在少数,但是苗族的“锦鸡舞”使用的芦笙造型的特点很不同,通常是由高、中、低、八度音高之间的差异低倍,四种芦笙的形状和结构相同,同一音位排列.音色各具特色.通过音律我们可以知道,竹子因为尺寸以及形状的问题会发出各种声音.所以,低倍芦笙发出的声音是浓厚、低沉的;高音芦笙短小,音色清脆、明亮;中音芦笙相比较高音芦笙而言其音色更加的圆润、饱满;低音芦笙相比较其他芦笙的音色显得更加浑厚、响亮.这四种芦笙可以独奏,可以合奏.

(二)“锦鸡舞”曲调的特点

“锦鸡舞”的曲调主要有下列几种:1.祭祀曲,在苗族的重大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剧目有严格的习俗规矩,通过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苗族的古老信息.2.娱乐曲,这种旋律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的第二日至月底,本月村里的青年男女互邀到芦笙场吹芦笙跳月,并踢毽子选择一首歌演唱选择意中人,如果有喜欢的就请熟悉规矩的父母说亲做月老.3.欢迎迎宾曲,欢迎客人在演奏时的曲调、迎接歌、问候曲等.曲调有褒有贬,芦笙语言丰富多彩.4. 喜庆曲,这个在当地也是有规矩的,规矩之一就是在“春分”以后,“立秋”之前的日子里禁吹.吃新过后,才准吹奏.

(三)“锦鸡舞”舞步的特点

“锦鸡舞”的舞步表现过程为:男性在前面吹芦笙,一些妇女则沿逆时针方向跳舞,从三、四、五、七拍不等的动作来跳,脚与上肢的动作自然摆动,腰,膝关节的扭动作为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节奏和美丽的脚变换姿势,垂直于左、右侧裙子放松,尾部运动的步伐,按芦笙曲调和舞步的变化而翩翩漫舞.舞蹈主要来源于苗族人民的历史遗产.

三、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祭祀性

锦鸡儿的祭祀舞蹈,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这一群体,舞者通常是在鼓的伴奏下跳舞的.在过去,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会跳这种舞.这种舞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体现出对祖先的尊重,同时舞蹈整体节奏也是缓慢稳定的.

2.习俗性

在习俗方面,锦鸡舞蹈主要可以听过两种形式来体现.一个晚上通常是在漆黑的环境中进行,苗族人有自己一年一度的节日“花山节”.在这一天,在选择配偶的青年男女,就会跳锦鸡舞中的“跳花”或“跳月”.

3.礼仪性

锦鸡舞所谓的礼仪舞蹈,在不同的活动中是有着不同的特点的.主要是在新修建的房子落成以后会跳,还有就是在节日活动中也会跳.一般舞者跳舞,一表示自己的祝贺.还有就是逝者的葬礼仪式上,通过跳锦鸡舞的凡方式可以来安慰死者家属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跳锦鸡舞的动作是保持着冷静和克制的.

4,自娱性

在跳锦鸡舞的过程中,因为舞蹈对舞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参与的人数都没有限制,且跳舞的空间也很好找,所以在娱乐的时候就自然的选择了锦鸡舞.如果从娱乐性的角度考虑,锦鸡舞的特点可分为“踩”和“跳”.其中,“踩”伴随着节奏微微弯曲膝盖;“跳跃”是一种动态的脚落地,不仅有下肢抖动和跳踢腿,也可作为上身的自然风景.前面相对安静后者更加温柔、帅气.

(二)苗族锦鸡舞的服饰

生活在山上的丛林中,在大自然的眷顾下美丽的锦鸡羽毛是其他普通鸟类的羽毛无法作为比较的.第一绿色,颈绿色,红色等.苗族姑娘的节日盛装上至今仍充满着锦鸡羽毛的斑斓色彩和飞鸟图腾.苗族女孩用不同颜色的丝绸,鸡羽毛模仿,使各种刺绣图案的服装在舞者身上穿,像美丽的雉鸡一样.外套是一对翻领项圈,加入银饰点缀.腰围约两英寸宽的花带,在采取一块刺绣之前,采取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长脚踝长花带,形象比较合适,像金尾五彩五颜六色羽毛.穿着一个七英寸的短褶裙,脚穿刺绣鞋作六步转时,裙摆朝外翻出来,褶皱的裙脚的白羽波纹波浪起伏,脚与浮花闪光,裙子设计前短后长,在旋转时使裙上和裙尾的绣花和花带获得更大的空间展示,神似一只锦鸡尾巴随之摆动.女性舞者干净利落而又不失花哨的发型,美丽的穿着一些只打了锦鸡银花,颈部穿银领,胸部挑腾滕银板.随着旋律节奏,舞蹈的基本节奏在膝盖抽搐,使金黄雉银的头渴望飞行,银娇花冠摇动,象一个美好的生动的冠.事实上,早期的““锦鸡舞””是重新创作,作家或艺术家在雉鸡的服装更好的展示后进行创作.也是独具代表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四、锦鸡舞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色

(一)锦鸡舞表现出来的历史特色

苗族在没有文字的历史上,通过歌舞的形式作为载体.因此,这样的方式常留在国家的历史里作为民族记忆的舞蹈. 可以说,大部分苗族舞蹈都与历史或历史的某些部分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苗族舞蹈的独特个性且具有鲜明的民族内涵. 现在我们看到锦鸡舞蹈的原始生态有历史的完成痕迹.

(二)锦鸡舞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

这些年,已经有了很多的文化学者从文化习俗的角度来分析苗族舞蹈锦鸡舞.笔者个人通过研究认为,锦鸡舞与其他舞蹈相比其文化个性是比较鲜明的.这仍然和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密切关系.笔者试做以下分析:从苗族历史,文化心理学,美学意识积累,文化认同和文化行为的角度,从苗族对巫术,农耕文化和山区生活的信仰,作为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本,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这可以为看似复杂的苗族舞蹈提供一个更统一的文化框架.然而,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种操作行为系统和符号系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三)锦鸡舞表现出来的仪式特色

通常,仪式指的是既是戏剧性的,也是象征性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一系列的行为. 它可以表现为平凡的形式,也可以反映在神圣的活动中. 从其功能的角度来看,它可以被视为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或群体中沟通,加强秩序,过渡和融合的社会途径和手段. 在锦鸡舞的情况下,“仪式”是框架的基本形式,被认为是苗族和苗族文化之间的联系的“节点”,充满了更多的“情境转变”.

五、苗族“锦鸡舞”的继承

“锦鸡舞”是苗族原生态舞蹈,由于其服装和舞蹈模仿雉鸡的名字,被列为“第一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锦鸡舞”显示苗族的温柔风范,体现了和谐友好的精神和人与自然的生活条件.正是因为苗族这种古朴而简单的好感情,用强烈的追求美好的事物,用生命的爱和自然的表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艺术的完美遗产.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为了使这份宝贵遗产能够与当今社会接轨,不仅仅只是发挥历史文化的实用性,也要朝着当下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当前熟悉锦鸡舞的普通大众还不是很多,锦鸡舞也是在2007年,通过参加了当地贵州省的《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借助这样的平台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认知.作为贵州省当地具有鲜明浓郁色彩的文化,我们理应重视,挖掘,发展它的美,以及借助国内国外的更大舞台,展示其魅力,共同保护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由于锦鸡舞属于原生态舞蹈,有些舞蹈动作尚未成熟,规范.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式.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肩负着宣传和继承的使命.让更多的人了解锦鸡舞,喜爱锦鸡舞的自然美.从而引发他们对锦鸡舞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胡云聪. 论现代教育视野下苗族“锦鸡舞”的教育功能[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02:164-168.

[2]徐浩,王唯惟. 贵州苗族舞蹈研究现状与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13,03:32-35.

[3]陈蓓蓓. 论苗族锦鸡舞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15,09:72-75.

[4]田玲. 对苗族“锦鸡舞”的认识[J]. 凯里学院学报,2009,04:139-140.

[5]欧光艳. 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2011,14:160-161.

苗族舞蹈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苗族舞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苗族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舞蹈杂志

2、体育舞蹈论文

3、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4、舞蹈毕业论文

5、关于舞蹈的论文

6、舞蹈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