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叙事技巧和作文教学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叙事技巧和作文教学

《驿路梨花》是201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已经连续很多年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了.文章主要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以发生在云南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人们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驿路梨花》是彭荆风先生1977年写作的作品.谈及《驿路梨花》的写作缘由时,彭先生谈到:“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向雷锋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不满意那些平铺直叙的图解式的文章;反对那种用口号代替行动、用政策代物性格的写法,那只会把雷锋精神写歪、写干瘪,不能有效地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上,这篇小说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写作上确实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教学重点上,除了需要粗知故事梗概外,还需要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制造的“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更重要的是,要透过“梨花”在文中的多种含义,体悟作者对于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的赞颂.这种精神和价值导向的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社会上因为资源共享出现的一些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驿路梨花》的行文线索

《驿路梨花》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

文章的行文线索: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在小木屋中遇见前来送粮食的瑶族老人,引出关于梨花的插叙;与瑶族老人一起修葺小茅屋,遇见梨花妹妹,引出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照顾小茅屋、梨花出嫁后妹妹照顾小茅屋的插叙(回忆往事.)实际上,文章的线索还可以通过线性的方式表示出来:

遇见瑶族老人→回忆梨花→遇见哈尼族小姑娘→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

(现在时) (过去时) (现在时) (过去时)

如果说在《驿路梨花》中,涉及到的时间为“过去”、“现在”,那么教材中的另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时间意识就表现的更为具体和明显:看到眼前的紫藤萝瀑布(现在),回忆花的衰败、花经历的劫难(过去),转入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到这里,精神得到振奋,展望未来(未来).这样的分析虽然很机械,但是学生经过这样的梳理之后,确实明确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梳理出故事发展的脉络: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妹妹)照顾小茅屋→瑶族老人打猎,小茅屋中住宿→瑶族老人送粮食,遇见“我”和老余.

经过这样的梳理,相信学生对于写作中的顺序和插叙有了一定了解[1].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对这篇课文进行“再创作”,可以选择文章中的任意一个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重新安排写作.例如,以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妹妹)的见闻为线索来组织全篇:

“我”(哈尼族小姑娘)在砍柴的途中,突然碰到了三个人正在修葺我们平常照料的小茅屋.问起缘由,原来这个瑶族老人是前一段时间来这边打猎,在小茅屋休息了一宿,昨天晚上过来送粮食,刚好碰到了昨晚在小茅屋休息的两个客人.

还可以有别的思路,另外组织文章给出的素材,成为一篇新的文章.如,以解放军的视角开始本文:某一天,某部的解放军叔叔收到一封信,署名是梨花的妹妹.在信中她告诉解放军叔叔,有两个记者(文中的“我”和老余)将解放军叔叔的事情通过报纸报道了,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原因是我对他们讲述了解放军造小茅屋.姐姐照顾小茅屋的故事.他们很受感动,回去之后写了这样的报道.

文章的一个亮点还在于,文中出现的悬念和误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尽管这些悬念和误会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但是,悬念和误会的产生同样是在作家的叙述中产生的:如果没有作家的见闻、插叙,悬念和误会恐怕没有这么出彩.因此我认为,对于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讲解,也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二、《驿路梨花》对于写作教学的启示

作家莫言自称是“讲故事的人”.对于莫言而言,一篇好的小说,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同样的道理,对于初中生而言,一篇好的记叙文作文,就是一个好的故事.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的.但是,在掌握同样的素材的时候,在给定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去组织这些材料,使这些材料为这个统一的中心服务,形成一篇与众不同的、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文,这就是考验了.

因此这就涉及到如何讲故事的问题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现场让学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的要求是:将“我迟到了”这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同学的故事都很普通,例如自行车胎没气了,错过了公交车了等等;当然也有脑洞大开的,比如上学来的途中顺便拯救了一下地球的,等等.

但是有一个同学的创意让我很佩服.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早上,“我”要迟到了,于是“我”就拼命跑啊跑,在上课铃声即将响起的时候,我冲进了教室.长叹一口气,还好,我没有迟到.可是,突然我惊醒了,原来这只是一场梦.睁开眼睛看了看闹钟,糟糕,快迟到了.匆匆忙忙地跑向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了.在班主任怨恨的目光中,我悻悻地走进了教室.这个故事的妙处在于,它有了一个小小的“翻转”.正是这个小小的翻转,或者说是波折,让文章有了光彩,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平铺直叙.

理解本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本文所写的故事,前后延续了十几年,时间跨度大,如果按一般的写法,容易写得庞杂拖沓.为此,作者避开一般的叙述,把笔墨集中到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上,细致地表现了小茅屋作为助人为乐的象征所给予人们的方便和温暖.同时,文章在记叙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穿插有关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使得小茅屋的故事有了完整的表现.文中悬念的设置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引人入胜.比如文章一开始,深山月夜,梨树林边,当用炭写着“请进”的小茅屋出现的时候,就给全文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一悬念恰好是读者的疑问,也正好从此领起全文.围绕“谁是主人”这个问题,文章分两层来回答.第一层写瑶族老人,从而引出梨花姑娘;第二层从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过程.这两层,实际上是“设悬——释悬——推出新悬念”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巧妙而新颖.

因此,在记叙文中,写作顺序的选择、素材的安排,主人公视角的安排,都是关系重大的.我也尝试着将以上提及的几个要素,作为我课堂教学的重点.总之,《驿路梨花》完全可以作为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一个模板.

注释:

[1]也有观点认为,《驿路梨花》中并没有“插叙”.参见靳良轩《<驿路梨花>没有插叙——兼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商榷》,《教学管理》,2002年12月1日,第44页.

付显成,福建厦门市集美中学教师.

作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作文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作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作文教学杂志

2、作文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