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文关怀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烛照灵魂的人文关怀对杨黎光两部报告文学的解读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这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烛照灵魂的人文关怀对杨黎光两部报告文学的解读

近十多年来,我国报告文学创作保持了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诞生了不少好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现实题材占绝大多数,表现出作家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感,从不同侧面回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艺术成就也是上乘的.

在这些报告文学作家中,深圳作家杨黎光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长期以来,他以一个当代作家的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勇气,以一种高度的新闻敏感,关注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一支洞幽烛微的理性之笔,写出了一篇篇饱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报告文学力作.多年来,他始终把笔触伸向人民百姓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以一种报告文学作家的良知和使命感,深刻抒写祖国现代化建设最前沿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较典范地实践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轻骑兵”的要求和特点,是记者型报告文学作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杨黎光的报告文学,比较注重新闻性、社会性和真实性,在主题的提炼和题材的选择上都很独特、新颖,在写法上比较精致、讲究,语言精炼而有穿透力.自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杨黎光的报告文学创作进入喷涌阶段,在中国文学的原野上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是当代报告文学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提近年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不能不提蝉联三届鲁迅文学奖的杨黎光,而在杨黎光的报告文学创作道路上,除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没有家园的灵魂》外,《美丽的泡影》与《生死一线》无疑是另外两部比较重要的作品.

1

《美丽的泡影》是一部优秀的反贪题材长篇报告文学.在这部作品中,杨黎光借经济犯罪大案的载体,深刻揭示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特权人物在金钱和物欲的诱惑下人性扭曲、异化和扩张所造成的悲剧,探讨人的灵魂归宿.

《美丽的泡影》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90 年代初,一个极有典型意义的经济畸人温迎龙在特区的商海沉浮、堕落直至犯罪、走向灭亡的悲剧历程,也写出了某银行外汇部副经理黄勇强恃权贪污受贿、乱批贷款所造成的对国家利益的危害.作品讲述了我国经济处于治理整顿的1990 年初,温迎龙这个仅具备采购员素质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席卷下,怀着做百万富翁的发财梦来深圳“闯”天下、却以“空手道”的不正常欺骗行为和非法手段大肆敛财,靠行贿、借贷不还、拆东墙补西墙,骗取银行贷款600 万元并偷越国境、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真实故事.作者对温迎龙这个小人物追求美丽的泡影的不正常致富行为及其犯罪后亡命天涯乃至最终“落马”的过程进行了详尽而艺术的描绘,但其用意并不仅仅在展示这个泡影幻灭的事件过程,而在于通过这个与常规生活相悖谬的人生样态,深刻地揭示了温迎龙这类在市场经济初期所产生的“经济畸人”的病态人格生成与发展的内在轨迹和外在因由.透过温迎龙事件,杨黎光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话题:人应该如何看待财富?如何追求财富?如何实现人生的理想?显然,作者否定了温迎龙、黄勇强等人反社会、反理性、反人道、反规则的财富追求方式和财富积累方式.这种否定也绝非脸谱化,相反,作者恰恰活画出了温迎龙作为一个“经济畸人”所具有的人性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美丽的泡影》表达了杨黎光对真实生活中人性变异的拷问、人性迷失的思索以及人性悲剧的感叹,进而凸显与增强了这部作品反思与批判的力量,从社会学的意义揭示出贪污贿赂和投机骗贷对国家经济秩序的破坏性,揭示了主人公的悲剧意义.因此,与其说这部作品是对温迎龙个案的形象描述,不如说它是一部具有普泛意义的人生警示录———它是对当今普遍存在着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灰色的社会风尚与人生追求的警醒,是对构建更理智、更均衡、更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性的现代社会的深刻祈求与呼唤.因而,作品产生的醒世警示力量是十分巨大的,超越时空的,对当前全国的反贪污、败斗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从艺术的角度看,《美丽的泡影》是一部写得很规范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恪守报告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同时,为了展示主人公心理衍变的曲折过程,作家又采用了倒叙结构,尤其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更适时地运用小说化的手法,使情节布局和故事的安排更讲究、更有特色,使报告的展开跌宕起伏,产生了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的美学效果.该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语言精炼而有个性,确是一部写法很独特的优秀报告文学力作.

杨黎光有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多年来,他借助报告文学创作来探究人性的变异、描写经济“畸形人”心理的扭曲、揭示灵魂的无归,这是杨黎光报告文学创作的亮点.杨黎光秉承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借成功再现反派人物的蜕变和堕落,来表达文化反思、人性批判和人文关怀的创作宗旨.杨黎光以其对非常态下人性迷失的严肃思考与描述,使以批判和反思为核心品格的报告文学写作进入到了一个更哲理化、更契合报告文学文体规范的新境界.而这也正是杨黎光的作品高于同类题材报告文学的独特之处.

如果说报告文学《美丽的泡影》对“经济畸人”人性的迷失与变异提出了严肃的拷问,那么,杨黎光的另一部很重要的报告文学《生死一线》则通过描写干警在嫩江洪水灾害中千里营救万名被困囚犯的英雄事迹,凸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生死一线》以1998 年嫩江特大洪水灾害为背景,真实而艺术地描写了我干警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千里之遥的嫩江大堤上营救被洪水围困的1 万多名囚犯的感人故事.杨黎光踏上嫩江平原的黑土地采访时,距这场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万名囚犯千里大营救仅隔50 天,他是国内第一个对这个事件进行及时采访、并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予以报道的作家,体现了他的新闻敏感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眼光.作者在介绍了嫩江三次洪峰后所造成的灾害后果以及事件发生地吉林省监狱管理局镇赉分局所属9 座监狱被水围困的灾情后,以这次营救囚犯大转移的总指挥、吉林省政法委书记兼厅长赵永吉深入灾区调查、确立转移方案、实施转移、转移途中发生种种曲折的故事直至营救成功为主线,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人水大战图.从对整个营救事件的总体介绍到具体转移过程的详细描写,都体现了一种真实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创作追求,表明杨黎光作为一名有造诣的报告文学作家,在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理解上有了更加深刻而独到的思考.

报告文学《生死一线》体现了一种新闻性与社会性很强的特点.新闻性较强的报告文学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报告文学眼光,而社会性强则体现了报告文学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报告文学作家总是能把“报告”的目光聚焦于新近发生的、老百姓最关注的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尤其是政治意义的典型个案和热点事件,而杨黎光正是这样一位作家.1998 年嫩江洪水灾害中万名囚犯千里大营救,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受到上自党、国务院,下至黎民百姓的瞩目和关心,在国际上也颇引人关注,是一件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和极强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大事件.选择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作为报告的对象,确实是很有一双敏感的新闻眼的.这部报告文学的行文,采取了现场采访和被访人回忆闪回的交叉叙述法.他的采访是在去灾区的路上,跟随主人公、抗洪救人总指挥赵永吉而展开的.全文的现场感很强,尤其是作者采访囚犯夏冬明、孙德志的场面,采用了引载对话原文的方式,特别有现场感,在凸现报告文学新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真实报告文学作家的笔永远要紧紧跟随时代,《生死一线》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前沿的精神风貌,因而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杨黎光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特色.实际上,这个特色从《没有家园的灵魂》即已形成.

报告文学《生死一线》之所以获得好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部作品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该作叙述的是90 年代后期东北嫩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大背景下,我干警拯救监狱犯人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干警的人道主义精神,阐明了我国政府对人权、尤其是犯有罪恶的囚犯的生命权利的高度重视和维护,对国际上抹杀中国人权的怪论是一个有力的反击.这是这部报告文学主题提炼上的成功.面临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1 万名囚犯的生命权利如何保障,作者没有把目光投向抗洪救灾的一般性故事和普通平民身上,而是聚焦于犯下罪恶、被判刑的囚犯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集中笔墨描写代表政府立场的干警对囚犯的关心和营救,这就在抗洪的同类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升华了主题,使作品具有了较深的内涵,而其从一个奇特的视角挖掘囚犯人性深处的波动和嬗变,则又在人性描写的深刻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是一种烛照灵魂的文学报告.

与主题提炼的独特性相呼应,报告文学《生死一线》选材的视角特别独特而巧妙.这部作品在自然灾害突袭的大背景下,凸现干警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个角度和选材抓得非常好,反映了作者高远的报告文学眼光,体现了作者对报告文学创作较强的驾驭能力和一种独到的思考,它脱出了俗套,显得新颖、新奇而有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报告文学《生死一线》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值得肯定的.这部作品写得很精致,它的篇幅虽短,但在艺术处理上却很讲究.目前,有些作家受经济利益驱动,采访肤浅,仓促成书,却又言而无物,越写越长,笔下“水分”过多,这几乎成为一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报告文学应该是文学中的“轻骑兵”,迅速有力地反映事实,以满足当代读者在阅读节奏和信息量方面的要求.杨黎光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写出了《生死一线》这么精致而深刻、短小却独特的报告文学佳作,说明他很懂得如何去捕捉信息时代读者的阅读心理,也说明他比较深刻地理解了“文学轻骑兵”的内涵,更体现了一种报告文学作家最难能可贵的品格———与时俱进的时代眼光.确实,这几年关于抗洪的报告文学作品很多,但选材独特而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就是这部《生死一线》.

杨黎光是一位十分勤奋而有才华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为创作《没有家园的灵魂》在泰国采访时,为了赶时间而乘坐当地摩的穿梭于马路的汽车夹缝间,险些出了车祸;采访《生死一线》时,他也连续两月没有好好休息,这种痴情于报告文学创作的吃苦精神值得提倡.比起小说、诗歌等纯粹虚构、需凭借作家的想像力来完成的文体来说,报告文学创作,更需要深入生活一线的艰辛采访,接触当事人,不仅要吃苦,往往有着生命的危险.其中的甘苦,只有报告文学作家才能体会到.杨黎光在短短的几年内,连续取得这么大的创作成绩,蝉联两届鲁迅文学奖,为深圳和广东争得了荣誉,实属不易.新一代青年作家应该像杨黎光先生那样,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感,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努力抒写深刻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社会变革的优秀作品,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

作者简介:

安裴智,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长期从事文艺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当代文学研究、戏剧戏曲研究.

杨黎光,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鲁迅文学奖(连续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中华文学选刊奖、广东省金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特别奖)、2016 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等.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人文关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文关怀方面论文范文。

1、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2、人文医学论文

3、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

4、人文社科类期刊

5、护理人文关怀论文

6、国家人文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