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关于体验式团体教育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体教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关于体验式团体教育

尤迎九

【摘 要】体验式团体教育的理论来源于体验式学习,在杜威“做中学”理论基础上,整合了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群体动力学、体验式学习等理论.体验式团体教育通过人、场、教育技术“三位一体”的动力过程,实现教师的理念与能力优化、学生的理念与环境优化、教育方法与过程的优化,有效促进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团体教育;教育教学优化;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2-0007-03

【作者简介】尤迎九,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江苏无锡,214107)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心理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体验式团体教育

从词源来看,“体”着重强调运用身体去听、去感、去做等,而“验”则指证实、考察.“体”和“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身体去听、去感受,以得到验证、体会、感受.英语中“体验”一词为experience,意味着去证明(to prove)或去验证(to test),通常指从感觉而非推理获取的信息.

体验式学习一般指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预先设计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在带领者的引导下通过反思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基础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探究法”“情景模拟法”“头脑风暴法”“小组互动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其主要目的都是通过调动学习者亲身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成效.体验式学习凭借活动和双方的互动而取得成果,因而它对教者和学习者双方的知识及经验有较高的要求.

体验式团体教育则是在体验式学习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以团体心理技术中的此时此地技术、描述技术和会心技术为途径,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资本优化带动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团体动力场的循环动力过程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团体教育的理论来源于体验式学习,在杜威“做中学”理论基础上,整合了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群体动力学、体验式学习等理论.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核心的假设就是:“每个人均有一种内在本然的倾向,促使个人探索环境、学习知识,并致力于追求更能充分发挥功能、更让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此过程是根植于个人内在的一种能力或倾向,不论个人是否觉察到,它都能产生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理论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同时,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者的代表皮亚杰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由教师教给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从不同途径、以自己最合适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获得对某一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上课所提供的内容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3.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个性特征和场(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整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群体动力学三要素包括人、场、技术.在课堂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主导角色,即教师;一种是主体角色,即学生.场包括物理场和心理场,课堂的硬件和环境属于物理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空间及心理世界属于心理场.技术包括会心技术、描述技术等,如教师的教学属于描述技术,沟通属于会心技术.群体动力场建设包括:物理环境的营造、动力过程的作用、会心状态的呈现、动力策略的运用.

4.体验式学习圈.

美国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对体验式学习进行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模型.库伯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转化创建知识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经验的获得和转化过程的综合”,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提出学习不能没有体验,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没有感悟,也就没有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体验式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它不再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而是注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内在影响.其次,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重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时的已有经验,体验式学习不仅仅传授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处理和修正学生原有的经验.(见图1)

三、体验式团体教育的主要特点

体验式团体教育通过人、场、教育技术“三位一体”的动力过程,实现教师的理念与能力优化、学生的理念与环境优化、教育方法与过程的优化.其主要特点包括:

1.立体化.

知识呈现和经验获得的立体化:教师通过对知识的具象化、多样化呈现,让学生得以全方位地体验知识和经验;学习方式立体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过程立体化:知识呈现成为互动的动态过程,

2.全面性.

发展的全面性:知识学习和人格发展同时进行,左右脑同时调动,身心同时发展;参与成员的全面性: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包括教师与学生;手段的全面性:分为暖身暖场、情景体验、个体感悟与反思、反复体验与感悟四阶段.

四、体验式团体教育在教育教学最优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1.通过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实现教师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的优化.

传统的教师培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忽略了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所以,体验式团体教育把教师心理资本优化放在了首位,用教师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修养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实地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时,才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更好的教育质量和工作绩效,发展才能成为其内心的需求、生命的需要.因此,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用体验式团体教育对教师进行心理再培训,塑造教师和谐完满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理念优化的深刻内涵,也是牵引教师发展的新视点、新方向.

2.通过学生心理资本优化,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提高综合素质.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经久不绝,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体验式团体教育中,学生通过情境体验、理念内化和心灵唤醒,不仅认知得到升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在体验中养成理解、尊重、关心他人等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获得心智的成长与人格的完善.在整个教学互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发生了根本转变,把知识传授变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学校的教育观也从单一的教学优化转变为全面的教育优化.

3.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推动课堂由知识简单传授向情境深刻体验转化.

体验式团体教育把课堂看成团体动力场,在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中,通过行为影响心理,再把心理反应提升到行为的层面,这个过程就是动力场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成员、小组、班级三者作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左右的教学手段,同时运用讲解、体验、分享等策略,使整个课堂在场动力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尤其是体验式团体教育对团体心理技术和教育心理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得到了质的升华.课堂中,教师更多引导启发,注重过程而淡化结果,这也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五、体验式团体教育的现实意义

1.有效促进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达成.

体验式团体教育既能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能实现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既能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又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2.有效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体验式团体教育不仅关注教师所需的学科基本知识和综合知识的掌握,还强调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的运用;不仅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强调教学过程的科学性;不仅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还强调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

3.有效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

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在优化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还能配合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等团体动力场的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体教论文范文结:

关于体教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体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