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意识形态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与现实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意识形态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与现实

■孔荣丽/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摘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形成.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形成.通过这部巨著,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假性、阶级性和非独立性的特征,并在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同时,完整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当前,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把握其意识形态的特征,对建设和发展我国意识形态理论,乃至维护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实践

《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合作的第二部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形成.意识形态部分是整部著作最精彩的部分,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因为在《形态》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所以对于《形态》中意识形态的把握较为困难.可见,全面把握《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正确认识其理论贡献,对于推动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的特征

在《形态》中,可以根据总结出来的“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内容,归纳出意识形态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意识形态具有反映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上、思想上的理论体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真实关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没有无存在的意识,也没有无意识的存在,意识形态的存在不能独立于社会的现实存在,也不能架空在社会关系之上,它只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存在及社会关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1].所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因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意识形态是人们的具体生活过程在观念上的反映.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它具有意向性,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反映着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用于追求阶级利益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往往披着合理性的外衣,把统治阶级的思想包装成为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思想,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意识形态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最鲜明、最本质的特性是其阶级性.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往往是一定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和特殊利益的工具,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其阶级性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满足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2]可见,意识形态确实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掌握着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往往也掌握着社会精神生产资料的生产,并且用来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即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三)意识形态具有非独立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反射或回声”,即意识形态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没有自己的历史,只不过是人们现实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和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它意识形态,以及与他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3]可见,意识形态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交往活动的历史.意识形态不过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反映,因而,意识形态具有依存性、非独立性的特征.这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必然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并且,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需要也必然与该时代的特定物质生活相适应,故,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即任何意识形态及其社会作用都具有其历史性特征.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往往反映了社会关系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思想意识、文化精神,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着整个世界.意识形态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演进.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意识到了社会实践才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并非抽象意义的人.因而,他们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由此,他们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考察人类历史,从而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同时,在拥有唯物史观这个理论武器以后,他们又使用这个理论武器来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以及阐释了对意识形态的科学认识.

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尽管人人都有意识,每个阶层都有属于那个阶层特有的社会意识,但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往往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3]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必然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求社会关系发生相应变革的时候,没落的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统治地位,编造出一系列思想或幻想,用来收揽民心,维护过时的社会制度,这个时候,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便会突显出来.可见,尽管意识形态具有反映性,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条件一旦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形态也会随之改变,故而,意识形态具有不稳定性、非独立性的特征.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由于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因而,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再存在阶级,阶级的消失,意味着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阶级性不再存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与人民的意识形态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然而,尽管在我们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不再存在相互对立的阶级社会根源,但是,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世界上存在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权形式,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希望看到与之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国家强大起来,它们必定要想尽办法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而意识形态的渗透就成了它们妄图实现和平演变的手段.可见,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之战愈加激烈,可以说,世界已经进入了“意识形态时代”.

在意识形态丰富多样,鱼龙混杂,呈现多元化的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形态》中所阐述的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特征启示我们:由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特征,只要阶级社会依然存在,意识形态就不可能在全世界存在多元指导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所以,为了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侵略和渗透,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永不动摇.

(二)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辨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

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现实的反映,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真实虚假之别.因而,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不完全是正确的、真实的,也不完全是符合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因为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非独立性的特征,它既可以被特定的群体利用,也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从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分配制度的多元化等诸多因素,尽管从整体上来说,每个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下的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导致了社会矛盾丛生,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是社会现实,社会存在的复杂性必然导致社会意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国际上来看,由于社会制度模式的对立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停止过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的对我们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和渗透.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错综复杂、丰富多样的局面.从种类上来看,有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本土意识和外来意识、有益的意识和有害的意识、历史承袭下来的意识和新生的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和科技意识等等.这些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影响、依存、渗透和争夺,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势.可见,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上世界上两大对立政治阵营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因而,我们需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分辨能力,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的、腐朽的意识形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汲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意识形态,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

(三)要不断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当前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来自于国际的挑战也有来自于国内的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立稳脚跟就必需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才能给人民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引.因而,要通过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告诉人们如何判断是非曲直,如何确定价值取向,如何进行行为选择,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成为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意识形态一经群众掌握,必定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可见,不断地拓展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推行,需要我们在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候,注意用大众语言、百姓语言等通俗、丰富、鲜活的语言形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具体来讲,可以在网站建设、议题设置、热点引导、沟通监督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及时回应社会诉求和解决社会矛盾.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不断的丰富内容,并实现快速便捷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通过采用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巧妙地利用数据挖掘来把握话语时机,利用数据分析来调整语言内容,从而提升语言亲和力和感染力,进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黄楠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9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550.

作者简介:孔荣丽(1983-),女,汉族,云南宣威人,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教二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形态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意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