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和过年,互助人的心灵底片相关论文范文集

该文是关于过年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过年,互助人的心灵底片

在河湟谷地,无论是“忙在腊月”“守在三十”“玩在正月”还是“乐在正月”,诸如看社火、浪“二月二”等一组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唯美照片,如同一道道美味佳肴,吸引着笔者一行, 行走在散发着浓郁的土族风情的互助土族自治县,领略河湟谷地别样的年文化符号.

1

多年前就听闻互助县红崖子沟乡担水路村上沙沟庄的茅草社火远近闻名.于是,在正月初七,我们就早早来到这个氤氲着浓郁河湟文化的村庄.

看社火期间,担水路村民王成奎老人自豪地对笔者说,我们上沙沟庄子的社火远近闻名,高三上坟、跑滚灯等节目是河湟谷地独一无二的社火节目……在介绍中,王成奎老人还讲述了一段与“跑滚灯”有关的传说———

由于白天村民的介绍,上沙沟庄的“跑滚灯”已深深印在我的心底,为了一睹“滚滚灯”的神韵,于是,大家一致决定留下来观看.

夜色朦胧,月上柳梢.我们早早来到上沙沟文体广场生活场地.在那广袤的夜空下,社火场地早已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灯笼高挂.花灯、罗汉、狮子、滚灯……依次上场.只见社火场地中,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场外人们踮脚观之,争相一睹夜社火的风采.

“滚滚灯”这一节目成为上沙沟村茅草社火的亮点、热点、焦点,是土乡独一无二的节目,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绽放在河湟流域的文化之园.提起此村滚灯的渊源,据旁边看社火的老人们讲,上沙沟村茅草社火自旧社会以来禁止舞龙,甚至不让上一村子的龙身经过上沙沟桥,迫不得已要过桥,必须要灯官老爷率领社火众身子煨桑祝祷神灵,方才同意过桥,追其原因,众说纷纭,不得深知.或许与上沙沟村山势有关吧.但龙又是河湟流域民众心中布雨滋物的神灵,村村敬拜,是大家的一种神圣图腾.由于迷信的束缚,甚为敬畏,但聪明的老一辈人以自己的聪慧才智,独创出了貌似龙形,但又迥异于龙的滚灯,以替代舞龙,但其步法、阵形与舞龙均由舞龙步法、阵形演化而来,专供夜间演出.此举恰与“龙君布雨降福保安康”的茅草社火思想相吻合,又弥补了上沙沟村不得舞龙的遗憾,两者兼而有之.土乡红崖子沟乡十几个自然村,惟独此村的“滚灯”节目独领,如一朵奇葩盛开在河湟大地上.

广场上,灯光下,只见头裹白羊肚手巾,身穿演出服的演员们各执有一长木柄的圆形灯笼,内置活动的烛台,外面用白底贴有各具特色、花形不一的剪纸图案棉花纸裱糊,在手拿小红灯笼的领灯者的引领下,走四门、龙戏彩球……只见茫茫夜色中,滚灯时而升起,时而俯地,起起落落,井然有序,那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人大开眼界,而穿梭起伏的阵形,俨然一条苍龙在啸傲长空,真是别有一番风采在眼前.

“正月里到了正月正,我和我的尕妹子浪花灯,花灯实在好,妹子散了你的心;二月里到了“二月二”,我和我的尕妹子到郊外,杏花儿满川开,妹子喜爱不喜爱……”

当一个阵形跑完,滚灯人马皆将滚灯平放地上,来回整齐的滚动,间或高高挑起,与此同时,滚灯者高歌社火曲子以助其阵,那悠扬的唱腔、动听的歌词,整齐的队形,灯光熠熠的滚灯,彰显了始创者独具慧心的聪颖.虽然夜黑天冷,但丝毫弱化不了围观者的热情.场内忽而激扬腾起,忽而转身伏地疾走盘旋的一串滚灯,深深牵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被滚灯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以往你推我搡,你喊我嚷的喧闹,伴随着滚灯的光流而归于宁静,那宁静沁出的致远显现出人们对传说中的吞云吐雾、张牙舞爪、布泽甘霖的龙的膜拜与虔诚.

2

“二月二,咬虫儿”、“打大豆,归大豆”,这些来自河湟谷地的一些俗语常常牵绊着笔者的心灵.为了领略土乡“二月二”的风采,“二月二”这天,笔者一行再度踏上去土乡寻找年味的旅途.

在青海,人们习惯上认为没过“二月二”,不算过完年,吃过“二月二”的大豆,年也就结束了,庄稼人开始忙春耕了.虽说“二月二”是年的尾声,但它自有乐趣———吃大豆,打大豆,归大豆……同行的友人白玉基老师的介绍,勾起了笔者对过年往事的回忆.

记忆中,在美丽的彩虹故乡———互助,“二月二”这天,不论县城,还是乡下,彩旗飘扬,华龙腾飞,锣鼓喧天,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社火又喧闹了起来.踩高跷、舞龙狮、跳梆梆(当地人念biang).一清早,家家户户把供品拿到庙中,煨桑、上香、搭红、磕头祷祝,祈求龙王保佑庄户平安,风调雨顺.为什么,“二月二”这天要吃大豆呢?这有什么说法吗,在走访中,一位八旬刘姓老者给笔者一行讲述了“二月二”吃大豆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女皇后,玉帝便下命令,三年内不许向大周地域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大周百姓受灾挨饿,于是偷偷下了一场大雨,孰想玉帝得知后,竟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并立碑于山上,刻碑文以示天下: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不就是金豆吗?把玉米炒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炒玉米,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于是就向玉帝大喊:金豆开花了,金豆开花了,玉帝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好传谕,诏玉龙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家家户户爆炒米花.河湟谷地因种植大豆,故“二月二”这天,改炒米花为炒大豆.

其实吃大豆有防虫之意.河湟民间有“交一九,发一芽;立春之日草芽青,惊蛰一过虫子生.”“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过了惊蛰,天气变暖,万物复苏,虫子也复活过来了,所以把吃大豆比作咬虫子.在这一天吃大豆,庄稼就不会遭虫子侵害了,这也是河湟人民为了庄稼能旺盛丰收而有的一种心底的企盼而已,白玉基补充道.

据村民介绍,进入二月初一,土乡互助家家户户都要炒大豆.炒大豆的方法也很独特.一种须用白土(一般是小丘阴面的土为主),先用筛子将白土筛过,再将筛好的白土放在锅里用火烧,待土达到一定的高度,再分批放入大豆,然后用铲子翻腾,同时将火烧得旺旺的,于是大豆在白土沫中爆裂开,颜色颗颗皆为,吃起来又脆又香.另一种炒法是将大豆分批放在温度达到高温的细盐粒中炒熟,其味咸中脆香.

在土乡人的记忆里,“二月二”这天,大人小孩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嚼豆谈天,那嘎嘣嘎嘣的脆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人们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情趣、跳火芽的乐趣移向“打大豆”的游戏画面.小孩们或以“剪刀、锤子、布”的规则赢取对方兜里的大豆,或以“打大豆、归大豆”赚取对方的大豆等等,方式多样.赢者春风满面,输者面红耳赤,但大家情谊融融,乐在其间.

说起“打大豆”“归大豆”,在村文化广场上玩耍的年轻人一边介绍一边演绎———在地面上画上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放一颗大豆,另一个人在规定远近的一条线上向三角形中扔大豆,若扔进三角形且打中三个点上任一颗豆子为赢,三颗豆子归于赢者;或者摆上一定数量的大豆,规定距离,用大豆投掷,若打不中则为输,这颗大豆就输给摆阵的一方了,打中者拿走阵上的全部豆子.而“归大豆”(归者猜也,归属之意)最具智慧,游戏主方双手各握数量不等的大豆,一手在前,一手藏于身体背后,准备齐备,游戏开始,只听对方问主方,归单数还是双数,之后也一手准备相当数量的豆子,乃曰:“归大豆,归大豆,前手找(青海方言‘补’的意思)您几个(须报出补豆子颗数)豆,后手豆数和我一样齐.”,只见主方伸处藏于背后之手,若双方手中大豆颗数相等,归者为胜,主方双手中的大豆皆归对方,反之为输.每每游戏时,脑筋转动快者,次次必胜.

在观看演绎间,笔者脑海里响起了“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喜得小孩咧着嘴”的童谣.

“二月二”土乡走访的日子,让笔者深切感受到淳朴的民风这首村庄最美的诗歌———

“二月二”这天,行走巷间,村民逢面互赠大豆,探亲访友,主人除以农家菜肴款待客人外,还拿出大豆以示热情,别离之时,客人无论大人还是孩童,口袋中被主人装满大豆.此时,那焦黄脆响的大豆,彰显出河湟人家大方好客的风范.

俗话说,“二月二”的大豆,将腊八粥迷糊的心眼儿弹开了.过了“二月二”,河湟谷地农家准备农具,马嘶人欢,忙忙碌碌的春耕拉开了序幕.

正月的河湟之旅,使笔者再一次感受到,过年,是国人最浓重的乡愁,是国人的心灵底片,国人的生命大戏.

那乡愁中的传统,传统中的乡愁,正是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春风.

过年论文范文结:

适合过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过年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关于过年的论文题目 政治论文400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