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开题报告范文 与新常态下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基于四有新人思想的视角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为您写新常态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新常态下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基于四有新人思想的视角

摘 要:“四有”新人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新人各个层面的素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拓展.时至中国经济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大学生存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知识素养不高等现象.鉴于此,以“四有”新人思想为指导,从教师素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合力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彰显出经典理论的现实生命力.

关键词:“四有”新人思想;新常态;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60-03

大学生是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教育处于提质量、强实效的新常态,大学生质量状况变得愈为关键.“四有”新人思想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温“四有”新人思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质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一、的“四有”新人思想

1980年12月25日,在谈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时指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1],这是对“四有”新人的最初概括.1982年7月,在军委座谈会上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2]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中提到,“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从“三有一守”到“四有”的表述,使“四有”新人的提法得以稳定.1986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4].从此,“四有”新人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四有”即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5],其每一方面都有丰富的内涵,展现社会主义新人各层面的素质.“有理想”不仅包含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还有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信仰.革命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有道德”指“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7],也就是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有文化”指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加以创造和创新,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纪律”即遵纪守法,“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8].一言以蔽之,“四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具体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拓展.

二、新常态下培养“四有”新人的现实必然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所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随着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加大.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国内经济进入换挡降速、结构调整阵痛和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的新常态,提质增效的要求愈发迫切和重要.

(一)顺应教育新常态的迫切需要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归根结底源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诚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9];“十三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提高人才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双一流”的建设方案,以期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储备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鉴于此,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更应该积极作为,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新常态的核心任务.回顾教育思想的核心,即培养理想、道德、纪律和文化兼有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恰好与新常态应有的教育观相契合,也展现了经典理论的现实生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战略选择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培养“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目的在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正如纲要(2010-2020)所强调的那样,“实现更高水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10].因此,我们的接班人必须是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兼顾的人才.“四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必备的素质,“四有”新人思想历久弥新,我国现阶段仍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奋进.

(三)与时俱进的“四有”新人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有”思想丰富内涵的必然要求.“有理想”,是为国家、民族、人类做出贡献的追求与行动,也是富强、、文明、和谐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凝结和升华,呈现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道德”,表现在社会、职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是人民生活或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有文化”,指才识和学问,运用知识适应社会变革、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并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纪律”,强调公民意识和法纪观念,守住为人、做事的基础和底线.可见,“四有”新人解决了培养人才“新”与“好”的问题,关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四)令人堪忧的大学生质量状况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织与激荡,这些变化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开放与包容,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政治信念、道德水平、知识素养、责任意识等方面与时代赋予其的使命之间尚有差距.譬如,一些大学生追求个人物质生活和经济利益成为一些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以物质和金钱为理想,甚至放弃学业;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始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政治观念淡化或追求西式的和自由,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只仰望星空,却没有脚踏实地;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矛盾化;学术不端、证书、就业困难等现象浮出水面;还有一些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推崇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这些精神疾患值得我们警惕、反思和积极应对.

三、以“四有”新人思想为指导,推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时代在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和基本要求也相应地发生改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才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这样的人才将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样的人才正是我国仍需培养的“四有”新人.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弱化;道德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淡化;核心素养不高,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诚然,如何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曾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11]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此外,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最后,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12]四个方面,才能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结合,进而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奋斗目标.

(二)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又一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强调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但“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13].倘若没有抓住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这一要领,效果会适得其反,甚至严重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思想问题,无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14].鉴此,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历史培育民族精神.曾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对年轻娃娃、青年学生教育不够.”[15]历史教育不足,导致很多青年对中国为什么选择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些问题搞不清楚,不懂得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差距的真正原因,以致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因此,“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16],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一部可谓屈辱、抗争和觉醒的历史,有识之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从屡次失败到艰难玉成,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史为镜,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念.

以多种教学方法践行核心价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17],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教学、音像教学等,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辅以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和访谈教学.学生身临其境,对国家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念的体悟会更为深刻,从而凝聚了社会共识,培育了现代公民责任.

(三)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8]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自觉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反之,风气不良的校园环境则会污染、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在于优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风气.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及纪律教育相结合,并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大学生对国情国史的了解,体悟中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促成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

大学生培养质量关系到科学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牵动着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支持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曾强调,教育行业、各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都应发挥作用,“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18].譬如政府从法律和制度上制定各项政策、方针;各部门“招工用人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尽先录用”[19];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做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每个家庭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进步[19];整个社会人人奋发向上等.总之,在新常态下,我们应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以及社会支持的良性运行机制,发挥最大程度的教育合力.

——————————

参考文献:

〔1〕〔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11〕〔12〕〔13〕〔18〕.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7〕〔8〕〔9〕〔10〕〔14〕〔15〕〔16〕.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6〕中国历史网.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www.zgdsw.org.cn/n/2014/0910/c218988-25632566.html.

〔19〕郭婉绯.全媒体时代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报告——以安徽芜湖六所高校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责任编辑徐阳)

新常态论文范文结:

关于新常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新常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新课程编辑部

2、新课程刊物

3、新经济杂志

4、新课程导学期刊

5、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6、农村新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