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路遗珍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丝路遗珍:浩瀚钱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丝路遗珍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丝路遗珍:浩瀚钱币

编辑◆张维方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彩线,将东西之间各个国家和地区如同穿线珍珠一般连接起来,编织成文化融汇的七彩丝带.遥望大漠,驼铃阵阵,东西往来的商队和使节从此经过,在此生活,他们带来了各自国家的货物、文化,还有流通的货币.西域,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中国新疆及其周边地区,自汉代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地域.西域地区不但流通着西域三十六国的自铸货币,也流通着东西各国的货币,从来没有哪一个地区有着西域这般独特繁多的货币流通,这些钱币是东西文化交融和丝路繁华的历史见证.

丝路货币的诞生

早期地球上各个地区的人类往往受制于交通能力,一般都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在商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货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比如希腊罗马主要采用打制货币,以重量来计算价值,材质绝大部分为贵金属金和银,还有少量铜,因其便于携带,很少一点就能买很多东西,从而成为希腊罗马的通用货币;铜相对来说价值更低一些,但对于早期人类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

中国在商周时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货币,秦国统一诸国之后,统一圆形方孔钱成为通用货币.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很多国家的货币体系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使用方孔钱.而世界其他地区,比如美洲,早期以易货为主,也使用贵金属,但货币形态不明显,没有形成完整的货币体系.所以早期货币最主要两种体系就是欧洲希腊罗马的打制钱币和东亚以中国为主的方孔钱.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这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严重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人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获得了与东方文化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在此之后,中西亚地区的钱币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而普遍开始使用打制着皇帝头像或特定图案的货币形式.

随着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不断增多,在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金银铸币成为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贵金属体量小,便于结算,并且世界各地都承认金银的价值,这种货币成为了跨越国家、地域和文化的贸易行为的通用货币.

金银币的形态没有固定的形式,因而需要按照重量来计算价值,许多货币流通到中国就被改成其他形式了.比如打成金银首饰或金银器用具,原始货币形态很难保存下来,这也使得真正能流传至今的丝路货币更加稀少,但是这种流通方式在丝绸之路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

丝路流通的货币

西域地区历史上曾经流通使用的货币种类相当之多,有自铸的汉怯二体钱、龟兹五铢及小铜钱、高昌吉利钱、日月光金钱、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高昌回鹘钱、突骑施钱、粟特青铜方孔钱、喀喇汗王朝钱、察合台汗国钱、叶尔羌汗国钱、准噶尔汗国钱等;有汉钱、唐钱、宋钱、金钱、元钱、明钱等历代中原王朝发行铸造的钱币;有贵霜钱币、东罗马钱币、波斯萨珊朝钱币、浩罕国钱币、越南钱币等外国货币.种类繁多,样式各异,不得不让人感叹西域地区曾有之繁华.

清代一统西域,在叶尔羌设立了铸钱局,收缴原准噶尔普尔钱,仿造内地样式铸造发行了新货币.其后在阿克苏、喀什、叶尔羌、库车、迪化、伊犁等地设立了7个铸钱局,钱币统一由铸造局铸造,西域地区历经千年的自铸货币时代宣告结束.清末,西域爆发了大批起义,建立了许多地方势力,这些地方势力也铸造钱币,主要有热西丁红钱、哈比布拉夭罡银币、阿古柏钱币以及俄式钱币等.

在这名目繁多、式样多彩的钱币中,最能显现东西文化交流和见证丝路繁华的代表就是历代中原王朝中的汉代五铢钱、宋钱;西域自铸货币中的汉怯二体钱、高昌吉利钱、喀喇汗王朝钱币、察合台汗国钱币;外国货币中的贵霜币、波斯萨珊王朝钱币和东罗马帝国钱币了.

汉代五铢钱

汉代五铢钱,约在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后流传至西域地区,在西域地区流通使用,考古发现数量众多.20世纪初,斯坦因在和田约特干遗址即获得470枚五铢钱.我国考古学前辈黄文弼在《罗布淖尔考古诏》中说道:“至于罗布淖尔本地用何种钱币,今由考古学上的踏查,大多数皆为汉五铢钱,已详于各家考古报告中,无容再述.余于民国二十三年在孔雀河沿岸,曾在一地方圆不及一里,拾五铢钱六百枚.其散布之广,由此可见.”

汉代五铢钱流传至西域后,对西域地区的货币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龟兹五铢即为仿照汉五铢所铸.约从东汉晚期至隋唐之交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因钱币正、背面或铸有龟兹文,或铸有汉文五铢,或同时拥有两种文字,因此被称为汉龟二体钱或汉龟二体五铢钱.

宋朝钱币

宋代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频繁,西域地区的政权多次和宋朝相互遣使往来,进行贸易交流,西域地区发现的宋朝钱币可以见证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交往.1980年阿图什出土的喀喇汗王朝窖藏钱币中即有北宋钱景德元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熙宁元宝、政和通宝等9枚.奇台、木垒、策勒、和田、喀什等地发现宋钱数量和品种更多,几乎包括了北宋钱币的大部分品种.

而南宋钱在新疆古址极难见到,这一点与黄文弼1928-1929年在天山以南考古调查发掘所得情况相符.他说:“自天禧元年( 1017)所铸之夭禧通宝,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1101)所铸之崇宁通宝,共八十余年,皆属北宋,南宋钱不一见.”

汉怯二体钱

汉怯二体钱,又称和田马钱.因主要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的古城遗址中且背面大多打印有马形图案而得名,是1-3世纪古代新疆和田地区打制的一种地方货币.无孔亦无周廓,呈不规则圆形.钱币一面中心是行走马,右腿抬起,姿态生动逼真,外圈是怯卢文,一面是汉文篆书,有的是骆驼纹骆驼,右腿抬起,昂首阔步,形神兼备.汉怯二体钱具有东西方两大货币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是伴随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特别是货币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产生的.正如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所说:“希腊文化通过印度传人于阗,同原来已存在的中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了这种货币.”

高昌吉利钱

高昌吉利钱,圆形方孔,系浇铸而成.正面为汉文隶书“高昌吉利”四字旋读,背面无文.钱体大而厚重,文字古朴,制作精良.“高昌吉利”四字中的“吉利”二字,据考证是用汉字拼读的古突厥语,应为突厥语“ilik”或“ilig”的汉语音译,汉语意思为“王”.这是汉语和突厥语相互交融的结果,是高昌国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及其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中原地区农耕的汉文化与西域地区游牧的突厥文化,相互之间交汇、融合的结果.

察合台汗国钱币

察合台汗国钱币是察合台汗国时期铸造和流通吏用的货币,有铜、银、金3种,均系打制师诚,圆而无孔,正背两面均为文字,是在继承喀喇汗王朝钱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察合台汗国钱币的打制数量、形制特点、流通范围、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远远超出了喀喇汗王朝钱币.耶律楚材在<河中府记事诗》中写到:“强策浑心竹,难穿无眼钱,食饭称斤卖.”注云:“其地有浑心竹,其金铜牙钱无孔廓,百物皆称之.”常德在《西域记》中写道:“孛罗城(今新疆博乐)迤西,金银铜为钱,有文而无孔方.”说的就是察合台汗国钱币.

贵霜币

贵霜王朝为原居我国敦煌祁连间,汉文帝时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人所建.公元l世纪中叶,大月氏部的贵霜翕侯丘就却战胜其他四部翕侯,自立为王,建立了贵霜王朝.丘就却及其继承者阎膏珍、迦腻色伽先后侵入和占领了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地区,并以富楼沙为首都,自此贵霜王国成了横贯中亚及次大陆西北部的大帝国.贵霜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迦腻色伽统治时代达到鼎盛,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为当时欧亚四大强国.贵霜制币量大且质佳,影响持久而广泛,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东西合璧,入神并用,纹饰繁复,不拘一格.有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和胜利女神奈基、印度教和佛教的神祗、波斯祆教的祭坛以及罗马密特拉教神像、耆那教的公牛等,体现了贵霜帝国对宗教、艺术兼容并蓄的宽容态度.早期贵霜币多见阿波罗、雅典娜等希腊、罗马神造型,晚期则多见波斯的阿索、毛乌女神等形象.钱币铭文采用不同民族的古文,文意为歌颂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钱币上的动物多见狮子、骆驼、象、牛等.

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波斯萨珊王朝是古代波斯人继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亚王朝之后建立的第三个王朝.其继承了帕提亚王朝的钱币基础,圆而无孔,系打压而成,有金、银、铜三品.金币是在占领贵霜领土后才开始铸造的,大多为宫廷赏赐之用.流通中的币种以银币为主,铜币为辅.正面一般是国王的半身像,王像戴王冠,冠后有飘带,四周铭文使用的是源自钵罗婆字母的波斯字,背面正中是波斯国教拜火教祭坛,坛上有圣火,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随着丝绸之路而传人西域地区并流通使用.

东罗马金币

东罗马金币又被称为拜占庭金币,随着丝绸之路传人西域地区,并在这一地区流通使用.中国古代文献中曾对罗马帝国的钱币进行过记载描述,《后汉书·西域传》中说:大秦(即罗马)“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随着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不少东罗马帝国的金币流人中国,在新疆吐鲁番、焉耆及库车地区和甘肃的河西地区还曾作为法定的货币流通使用.《隋书·食货志》记载:“(北周时期)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东罗马金币在西域地区的流通使用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丝路遗珍:繁华的见证者

《后汉书·西域传》记述丝绸之路时说:“驰命奔走,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将汉代丝路繁盛情景入微描绘.唐代诗人张籍在其名篇《凉州词》中写道:“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真实地反映了唐代丝路商旅一派兴旺景象.数千年过去,丝路驼铃虽已遥远,但近在眼前的丝路备朝、备代,各国、各地区遗留的钱币珍品会重新唤起我们的记忆.

纵观西域历史发展,无论任何时期,西域货币发展的脚步从未中断,钱币在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贸易往来、文化传承的作用,它一直存在.同时,西域货币也呈现着其独特的地位,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文化与酉域文化的交融从未停歇.

在近代海路交通大规模开通之前,西域一直是亚欧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之地,因此反映在货币上的多元特征极为明显.也正是如此,造就了西域货币发展的华彩篇章.这些货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它们都经历了地域横的跨越与历史纵的跨越,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文明互动的频繁,更反映了艺术之美在中西各国之间的共鸣.

丝路遗珍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丝路遗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丝路遗珍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