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和气势恢宏:对大决战时机的把握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可用于气势恢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气势恢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气势恢宏:对大决战时机的把握

1948 年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年份,到这年秋天,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审时度势,发动了大决战……

决战时机并非人人都能把握

1948 年秋,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的127 万人发展到280 万人,其中,野战军149 万人;在装备上已有很大改善.这时,国民党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 万人进一步减少到365 万.因大批部队担任守备,可用于第一线的仅174 万,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事上只得放弃全面防御而实行重点防御.

国民党5 个战略集团( 即胡宗南、白崇禧、刘峙、傅作义、卫立煌集团) 已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 个战场上,相互间难以形成配合,主要担任战略要地和交通线的守备,能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为数不多:国民党已无完整战线,统治正频临崩溃.

国共双方的情况表明,两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但风险与困难仍存.国民党总兵力超过人民解放军,装备更比人民解放军好.南京国民党政府仍统治着全国3/4 的地区和2/3 的人口.有居民30 至70 万人的太原、济南、长春等城市,国民党守军都在10 万人以上,那里的城防工事经过多年加修已达堡垒化程度,被他们自诩为“固若金汤”.

此外,国民党军队鉴于连遭惨败的教训,已改取重兵固守、诸兵团驰援的会战方式.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海空军的配合和支援,也缺乏现代化的后勤运输保障.除东北战场外,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兵力都没有取得优势.

在此情况下,敢不敢进行决战、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占领的重要城市、歼灭敌人的强大武装,成为摆在和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科学地分析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反复权衡,不仅看透这个表面上的庞然大物其实已异常虚弱,无法摆脱战备上全面被动的地位,并且敏锐地察觉蒋正打算实行战略撤退,而一时还举棋不定,难下决心.

常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如何攻克国民党重兵据守的大城市、对付国民党几个兵团增援这两个新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并思考对策.他对徐向前部采取坑道爆破为主的方法来攻克坚固设防的临汾的经验极为称道,对进攻重要城市敌军可能大举增援的问题也早已向林彪等指出应对之策.

机遇稍纵即逝,依据对客观形势的冷静分析,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抓住时机,发动这场人民解放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大决战.

大决战战场的选择

1948 年七八月间,大决战的战略构思在头脑中成型.在大决战繁重的准备工作中,重点要解决兵员补充和火力加强两个问题.前者,原则上采用“即俘即补”的办法,直接把国民党军队俘虏通过再教育转变成人民解放军.这个大胆举措显示出的魄力和远见,大大加速了我军的胜利进程;后者,则边打边解决,通过缴获和自造逐步得以解决.

这时也在做准备,他麾下的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白崇禧、胡宗南5大战略集团基本处于孤立状态.国民党已失去民心,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大家都意识到,蒋集团快完蛋了.大战迫在眉睫,想尽一切办法去敛钱、借钱、、抓壮丁,好不容易又拼凑了300多万人的军队.当然,这些拼凑起来的300万兵不比以往,原来那些兵经历过抗战洗礼,且训练充分,现在的则缺乏这些,战斗力有限.

大战重点是如何攻坚和打援,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此时,济南成了的第一目标.决定,整个济南攻城由许世友负责,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经过周密的侦察和准备,1948年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只经过8天战斗,就全歼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攻克了济南.济南战役的结果,在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周恩来后来讲:“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之后,又将战略大决战的首战方向指向东北战场.这是从战略全局所下的一着妙棋.当时东北的人民解放军已达百万之众,兵力雄厚,在人数上已超越东北国民党军.看出正在犹豫,东北的解放军已包围了长春、沈阳,东北国民党军已经较孤立了,看准了这个时机,下决心从锦州打去,把东北的门封死,关门打狗,出奇制胜.

蒋做梦也想不到,在此时会下如此大的决心进行战略决战,因1948年9月之时,国共两军的总体力量对比,国民党部队还占上风,军队较占下风,按蒋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展开战略进攻.因此,蒋仍然在犹豫徘徊,不愿意也不舍得放弃东北、华北等重要地区,以便把自己尚存的几支精锐主力集中到南线,避免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蒋舍不得丢弃东北是有总体考量的:东北国民党军可以在军事上牵制东北林彪的百万大军,使得共军无法入关作战,从而减少华北国民党军的压力.若实在不行,就把东北国民党军撤至华中地区,可以加强国民党军在华中地区的防御.

在蒋看来,东北部队可以从容退走,却没有意识到,会有连退都不可能的时候.蒋很看重城池的得失,哪里也不想放弃,不想主动撤退,这种不切实际的构想,事后证明是致命的.

大决战从“暗”到“明”

此时,东北的态势是:长春在最东边,锦州在最西边,沈阳守军最多,解放军要先从哪里打起呢?这个问题颇费斟酌:一是先打长春.长春的国民党军约10万人,远离关内、孤悬北边;被我军围困已达5个月,补给非常困难,解放军的北满根据地又在它旁边.如果能把长春打下来,战果也是不小的,并且风险也不太大,较有把握.

二是先打锦州.锦州既是北宁铁路(注:北平至辽宁省会沈阳)上联结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又是可对长春、沈阳国民党军进行空运补给基地,非常重要;但对解放军却不利,离主力集结的北满根据地较远.

和军委不断考虑利弊得失,最后认定先攻下锦州、切断东北国民党军同关内的联系、关门打狗,各个击破,最为有利.

、二人都知道锦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蒋在重要时刻犯了“糊涂”,被解放军的奇袭搞蒙了.他认为当时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和后方根据地都在北满,又未识放军的一些佯动.

林彪打仗极谨慎,他对先打锦州一直顾虑重重,担心若久攻不下,国民党军援兵就可从华北和海上增援,解放军会陷入被动状态,所以,再三向提议先打长春,复电林彪同意先打长春,但强调:“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之后,长春未攻下,林彪才表示同意执行南下锦州方案,期间几度反复.

与此同时,同卫立煌等在坚守还是放弃东北的问题上争论越来越激烈.当辽沈战役刚开始时,蒋还是颇有信心的,他的战略方针是计划锦州与沈阳的军队会合,两地夹攻歼灭林彪.但随着锦州被攻克,蒋就越来越慌了.

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未察觉东北野战军主力会南下奔袭北宁线攻取锦州——关闭它通往关内的大门,认为的手还不敢伸这么长.见战事越发吃紧,先后三次飞赴沈阳,亲临前方指挥作战,将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完全撇在一边,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辽热边区司令官,收复锦州,并越过卫立煌直接命令廖耀湘率兵10万出辽西解锦州之围.

国共双方仗打到这里就是明棋了.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攻锦州开始,经过31小时的战斗,攻克了锦州.东北野战军阻援部队挫败了蒋妄图分别从沈阳和葫芦岛增援的企图,充分保障了攻锦作战的胜利.

锦州的攻克,意味着关上了东北大门,把东北国民党军和华北国民党军这两大战略集团分割开来.这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败军之将范汉杰被俘后曾评价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锦州解放后,东北野战军打得非常积极.长时间困守长春的郑洞国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和营口.9日,收复锦西和葫芦岛.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气势恢宏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气势恢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气势恢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气势恢宏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气势恢宏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