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建设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线上线下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践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资源建设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线上线下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践

摘 要: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型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开发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两种类型的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同时,结合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完成农民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无缝对接,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完善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健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线上线下;成果认证;农民培育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的农业也同样面临着“未来土地谁来种”的挑战.针对未来土地谁来种的问题,各方已达成共识,即由新型职业农民来种.而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如何更好地培育都市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北京的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问题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离不开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撑,也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不断培育.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最根本的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最终离不开培育课程资源的支撑.因此,研究、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分析

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目前北京市农民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资源优势、技术需求、经营方式转变结合不够紧密,面向第二、三产业的多,面向第一产业的较少.在面向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中,教学内容多以传统农业技术为主,缺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等,内容的供给针对性弱,有效课程资源供给不足,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不适应.

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课程资源建设必须在农民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多渠道、多途径开发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增强教育的有效供给.

(二)内涵界定

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型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开发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两种类型的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以支持农民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无缝对接,线上资源以MOOC、微课、微课堂为主,便于农民利用碎片时间开展自主学习,线下资源以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主,以提升农民集中授课的质量和效率.结合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以农民为中心,支持农民提升技术技能,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农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数国家的重视.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培养教育起步较早、体系成熟且效果显著,检索、整理和研究国内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和经验,开阔了研究视野和思路,提出更加有效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新方法.

(一)需求调研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京郊各区农业产业、农村生产以及农民的教育需求等情况,组织了北京农村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专家,通过调研座谈会和深入区县实地调研,以及走访成人教育学校、合作社和村民等形式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全面了解了京郊各区农业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农民的教育需求及当地成人教育办学情况.

1京郊各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分布不均,地方特色鲜明

京郊各区都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分布不均,地方特色鲜明.但是也有很多共性,比如:各区的山区和半山区基本都以林果业为主,同时基本都有乡村旅游业.而平原地区农村大棚果蔬比较普遍,同时也伴有乡村休闲旅游.不管是山区的林果业还平原的果蔬业,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业,多数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

2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缺乏

2013年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宽带网络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2014年北京率先实现了农村宽带进村入户,农村互联网的常态化正在影响和改变农民的生产、经营以及生活方式.

目前,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远程教育网络已基本建成,实现了信息化建设“镇镇通”.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实施远程网络教育的硬件条件具备了,但课程资源少,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微课程”资源.

3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迫切

已经发家致富或者说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和时代给予的巨大实惠,他们迫切需要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渴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农民,也迫切需要补充知识,提高生活品质或者更好地创新、就业.

4农村成人教育不容乐观

从事农村成人教育的学校,面对农民迫切而多元化的需要,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是教师能力水平的不足,专业性很强的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农村多元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是教学资源的匮乏.农村成人教育没有国家统一规划的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们都是根据农民需求和课程名称,自己去多方寻找教学内容.

(二)项目带动

根据调研实际情况,成果组建了专业开发项目组、教材编写项目组以及网络数字化资源建设项目组.每个组都由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专家带领区县成人教育学校教师,共同开展工作;并且明确了各组的任务.专业开发组负责开发当前京郊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需要的专业,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撰写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组则根据专业的核心课程编写与之配套的教材;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则是根据开发的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以及教学微课.

(三)以赛促建

为了挖掘各区地方特色资源,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培训需求,自201 2年开始,每年举办面向京郊各区的自编教材和微课评选比赛,得到了各区县的成人教育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影响,汇集了众多优秀的自编教材和微课资源.

(四)开发平台

在研究开发网络数字化资源的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能力提升线上学习平台和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线上学习平台.

(五)实践推广

根据开发的线上学习平台及网络数字化资源情况,制订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成果认证方案,通过合作学校和各区的分校,开展新开发的课程资源试点实践和推广.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信息化背景下,为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学习之都建设的实际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给农民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以线上和线下课程资源同步建设为特色,成果采用“市一区一镇”联合开发的工作模式,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共建,规范了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案、制定了核心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相对应的教材、录制了教学视频,并在10个郊区的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进行了推广应用.

(一)线上资源建设

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研究录制了“合作社运营与管理” “果树生产” “蔬菜种植” “农产品市场与流通”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社会文化艺术” “林下经济” “农村社区管理”等8个专业32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视频300学时:紧密结合民生,开发了“有机蔬菜家里种” “蔬菜病虫害的有机防治”和“农产品营销”3门课程的慕课资源;组织教师制作了180个供农民线上学习的微课.

(二)开发线上学习平台一北京职成教研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效果,方便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成果设计了“互联网+课程+教师”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方式,开发了的线上学习平台——“北京职成教研”.

平台拥有支持在线学习、发布资讯、培训引导、培训阶段管理、数据支持、分班分组、互动交流、个人学习中心等八大功能模块;提供了十五个门类、180集、40 987分钟的专业线上学习资源:能完整记录学员的学习历程,并通过规范化的数据统计展示学习成果.

(三)线下资源建设

1研发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研究开发并出版了“合作社运营与管理”“果树生产”“蔬菜种植”“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社会文化艺术” “林下经济”“农村社区管理”等8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和6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出版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专业课、选修课教材

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编写并出版了农民继续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教材《幸福的脚印——农民搬迁三部曲》《30天学面点》《幸福入镜一一零基础摄影入门教程》《有机蔬菜家里种》《玫瑰花栽培与产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中幡的传承与发展》《农家健康凉拌菜》《易拉罐金属画制作》《无公害芹菜、生菜生产技术》《民俗特色村的创建》《“巧媳妇”手工编织——绳编、丝网编》《养蜂实用技术》《农家自制花草茶》《新城镇农民生活的那些事儿》《农家厨房150问》《新市民心里健康教育》《美丽的桃乡》《农家美食宴的开发》《庭院的利用与开发》《果品营养与健康》《黄芩种植加工》《休闲农业设计与经营》等22册.

3研究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管理办法

成果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 “社会文化艺术(农民文艺中专)”两个专业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办法和认证方案.完善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初步建立了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四、创新与亮点

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线上线下融合,系统地资源开发填补了农民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空白

成果从专业设置到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核心课程标准,再到配套教材、教学视频、慕课、微课,线上线下融合,都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思考、全面设计、整体规划,成果具有系统性和多元性,填补了农民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空白.

(二)探索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管理办法,国内领先

结合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民教育需求,制定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社会文化艺术(农民文艺中专)”两个专业,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成果认证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的需求,促进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完善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健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线上学习平台的研发与使用,国内首创

该平台主要用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平台上有新开发的8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标准和慕课、教学视频、微课等.该平台的使用由承办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学校统一组织学员报名登陆.学员登录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需要学习完成的课程、当前的学业进展以及相关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学员可以选择线上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线下学习的情况反馈到线上进行认证,由平台统计合计学员完成学习的情况.该平台的研发,专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在国内尚属首创.

五、效果与反思

(一)实施效果

1规范了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结合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号)以及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农民教育需求,研究开发8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和6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规范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意识,营造了课程建设的氛围

通过自编教材、微课制作评比及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开发、慕课的研发等,全面提高了郊区县和成人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意识,营造了农村成人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氛围,如房山、门头沟等一些区县已经成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形成教材建设的机制和体制,使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全市农村成人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研训一体,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线上学习资源开发与建设,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资源,同时也促进了京郊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成长.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房山、通州、大兴、昌平、门头沟、延庆、怀柔、平谷等区县的社区学院、成教中心、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积极参与,涉及农村成人教育的教师达到1 00多人.这些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教材研编、慕课研发、教学指导方案与课标研制,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区县和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有效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4 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为百姓创造更多财富和收益;另一方面,还要建立现代服务体系,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解决了农学矛盾.种类多、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从内容看,包含了思想道德、法治、文化基础、职业技能、文化生活、艺术休闲等;从类型看,横跨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证书培训等;农民可以根据生产实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成果实施以来,合作学校的办学规模始终稳定在1万人,每年培训农民数量达到15万人次以上,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延庆举办的玫瑰栽培技术培训使产量增加35.7%,家庭收入增加90%0农民学员周顺海组建金剪子服务队,在201 5年被评为第三届北京“三农”新闻人物.在怀柔开展民俗餐饮品牌挖掘与创新,将倭瓜变金瓜,结合红色旅游主题,推出“红色旅游抗战餐”,年收入翻了两番.开发的教材《有机蔬菜家里种》共在全市1 000个社区推广,受益人群超过6万人,有的已深深融入到了地方产业链的发展,开发的教材《养蜂实用技术》被等七部委推荐列入农家书屋,截至201 5年,共印刷两万余册.

(二)反思

成果的实施,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估体系指标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它包括培育需求分析、资源与师资开发、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估,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实体部门和教育实施者按照职能定位,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共同作好课程资源建设评估工作.评估应包含两方面内容: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都需要以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以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否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

2教育资源需要整合,发挥课程资源建设最大效用

农民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近些年来,在北京政府的行政组织机构和体系中,除教育部门外,市、区其他涉农的行政部门按照其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都在常年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但在实践中存在各自为政、简单重复的现象,急需通过上级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文件,整合教育资源,以发挥课程资源建设最大效用.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在课程资源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从事农民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教育(中学、小学)的工作人员中抽调而来,并非专职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很丰富,实践经验却很少,对农村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导师团制度,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技术指导等多种需求.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结:

关于资源建设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资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2、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3、图书馆建设杂志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5、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6、人力资源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