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恩来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1958年周恩来为什么提出辞去总理一职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该文是关于周恩来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1958年周恩来为什么提出辞去总理一职

1958年6月9日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委婉地提出,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会议挽留周恩来继续担任总理.会后,拟了个会议记录,写道: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并把这个记录报送了主席.这样,周恩来仍然担任国务院总理不变.

周恩来提出辞职的第二天,正式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

从时间节点上看,周恩来辞职和下发《通知》高度相关,两件事情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性?可以肯定的是,周恩来提出辞职时不可能不知道第二天要下发《通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经过改革,国务院的职能弱化,甚至被转移,这是否为周恩来提出辞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呢?为此,本文通过对当时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分析,来解读周恩来辞职的原因.

经济背景: 提出反反冒进

1955 年,无论是,还是周恩来,由于经验不足,都对经济形势判断较为乐观.结果,1956 年出现了经济过热,资金、原材料和市场十分紧张的现象.周恩来、陈云等人发现这一问题后,当机立断反冒进,把过大的建设规模压了下来.周恩来、陈云刹车了,但还没有看出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没有反对,但当1957年他准备开展“大跃进”的时候,却开始批评周恩来和陈云.为此,在1957 年末至1958 年初那段时间,有几番讲话.

1957 年10 月9 日,在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说:

1955 年来了一个高涨,1956 年吃了亏,来了一个右倾,来了一个松劲.主要是扫掉了三个东西,一是多快好省,一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一是促进委员会.……1956 年的毛病是基本建设多用了30 亿元,生产了600 万部不适用的双轮双铧犁.这可以组织个临时促退小组来解决,但总的方针是促进而不是促退.应该是促进委员会,只有国民党才是促退委员会.

1957 年12 月12 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社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这篇社论是经过修改和政治局讨论过的,批评在反冒进期间“刮起了一股风,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针刮掉了”,“有的人竟说,宁可犯保守的错误,也不要犯冒进的错误”,“于是,本来应该和可以多办、快办的事情,也少办、慢办甚至不办了.这种做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然不能起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相反地起了消极的促退的作用”.

1958 年1 月2 日至4 日,周恩来在杭州出席召集的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借谈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修改问题,对周恩来等主张反冒进的人的批评,是直截了当的:“你们那个时候,不仅脱离了各省,而且脱离了多数的部!”

11 日晚,进而又说: 不要提反冒进这个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6 亿人一泄了气不得了.

尖锐地批评了1956 年6 月20 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 这篇社论好像有理三扁担,无理三扁担,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认为社论中引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序言的几句话来说明反冒进,“是用来”.他在这篇社论上批注:“庸俗辩证法”,“庸俗马克思主义”,“尖锐地针对我”.

的这些话主要是针对反冒进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

周恩来为了顾全大局,于1 月19 日晚在南宁作了检讨: 反冒进是一个带方针性的动摇和错误,是一种右倾保守主义思想,是与主席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并表示,他对错误负主要责任.

2 月18 日,还批评了国务院的工作:章伯钧说国务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满意,他要有权参与设计.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呢?过去这个五年计划,实际上是无权参与设计.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做强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 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

3 月底,政治局便开会决定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这期间,的心情开始舒畅,而周恩来的心情则极其苦闷.

最能感觉周恩来心情郁闷的是他的秘书们.

周恩来的秘书范若愚回忆:

1958 年4 月间,总理在准备八大二次会议的发言稿时,有一天对我说: 我这次发言,主要是作检讨,因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所以这次发言稿不能像过去那样由别人起草,只能是我讲一句,你给我记一句.再由你在文字连接上,做一点工作.总理在讲了这些情况后,就开始起草发言稿的开头部分,他说一句,我记一句.就在这个时候,陈云同志给他打来电话.打完电话之后,他就说得很慢了,有时甚至五六分钟说不出一句来.这时,我意识到在反冒进这个问题上,他的内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表达他想说的话.

在5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对国务院的工作进行了检讨:

在经济工作中,有些重大的工作问题没有及时地向请示报告,更没有经常地系统地向反映情况.即使请示了,报告了,也不是“毛毛细雨”,而是“倾盆大雨”,材料数字一大堆,使对于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来不及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

南宁会议后,掌管了经济大权.反反冒进的气氛则一直延续到了八大二次会议.

这场对反冒进的批评是发动和主持的,被批评的是在和国务院主持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批评者言词猛烈,且有痛快淋漓之势,而被批评者却几乎没有可能进行说明和申述,只能一个劲地做自我批评,包括不得不发一些违心之论.在这种气氛下,周恩来的心情可想而知.风头过后,他向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

政治背景: 给予书记处更大的权力

在经济领域全力开展反反冒进的同时,政治体制也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这个改革是倡导的.这是周恩来委婉辞职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1956 年9 月,八大在北京召开,八大通过了中国新的章程.新的党章规定选举总书记一人.“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政治局、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处,并选举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的职权.”“书记处在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组成常委.常委是党的核心领导.

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他在1956 年9月13 日七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说:“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 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由此可见,有意要培养,因而让先任秘书长,后任书记处总书记.

于1954 年任秘书长,副秘书长有: 李富春、谭震林、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马明方、林枫、杨尚昆、胡乔木.几乎天天开秘书长会议,讨论研究各方面的工作.

曾召集过一次秘书长会议,在会上他说得很明确: 你们是干事的,对外一律用名义,不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义.

酝酿八大名单时,表示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怕不顺.说:“对总书记这一职务,我只有六个字,一不行,二不顺.”做和同志的工作,讲得很风趣:“至于秘书长改为总书记,那只是中国话变成外国话.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的秘书长.”插话:“我还是比较安于秘书长这个职务.”解释:“他说不顺,我可以宣传宣传,大家如果都赞成,就顺了.”

在七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还要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人数可能要多几个,书记、候补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很多事情要在那里处理,在那里提出议案.”

八大选出的总书记是.比小11 岁,当时52 岁.书记处成员有: 、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候补书记有: 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书记处负责党政军核心,彭真协助负责全面工作;王稼祥兼任对外联络部部长,负责外事;谭震林负责农业;谭政是总政治部主任,负责军队干部;黄克诚是总参谋长;李雪峰负责工业.

曾向提出,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办事机构,负责对军队和国务院的文件承送.不同意,强调书记处是党的办事机构,什么事都要管,的事由你们做,发文用的名义.凡是党政军各方面送常委的报告、文件都要先送书记处.一般问题,书记处讨论决定,即可下达、执行.重大问题,书记处先拿意见再报常委讨论、决定.

书记处在讨论国务院的工作时,因周恩来要参加,总是就着周恩来的时间.从记录看,副主席只有周恩来出席书记处会议.政治局委员并不都在北京,因要主持地方大政工作,非重要会议一般不来京.所以政治局不能经常召开全体会议.而书记处要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经常每周开会三四次,常常得到的直接领导.书记处成员最早听到的声音,知道核心的决策,反而比一些政治局委员消息更灵通.

书记处不同于旧的秘书处的另一点,是书记处直接参与国民经济以及党团领导,新的书记处下设20 多个具体办事机构——书记处各个办公室,从书记处常务书记彭真到候补书记胡乔木,书记处成员基本都兼任具体办事机构的负责人,以后李先念、李富春补选为书记处书记,又为他们具体增设了办公室.这样一来,国务院的一切工作,凡事都要请示书记处才能办理,而书记处也不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而是党务、政府、军事、民政、文化、财经等一系列领域中之于的名副其实的“总参谋部”,特别是1957 年之后,书记处几乎取代政治局,成为直接指挥之下的统帅机构.

1958 年,在组织上给予书记处更大的权力,4 月间,成立5 个领导小组,即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分别任命陈云、彭真、王稼祥、聂荣臻、陆定一为组长,小组具体工作归口书记处管理.这5 个位高权重的小组从组长到一般组员的名单都是责成拟就,稍后,除了提出增加谭震林为财经组副组长,王鹤寿、赵尔陆为组员外,无一增减.

提出辞职: 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

也就是这次改革之后的两个月后,1958 年6月9 日,周恩来在政治局会议上委婉地提出辞职.出席会议的,有、刘少奇、朱德、陈云、林彪、、彭真、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

在随后的第二天发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这些小组是党的,直属政治局和书记处,向他们直接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之权,但决定权在党.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和党一同有检查之权.”

出席1958 年6 月9 日政治局会议的人员现在已经全部作古.从目前来看,他们没有留下关于周恩来在会上提出辞职这件事情的讲述或回忆.除了周恩来在会上提出辞职外,会议有没有议定下发《通知》,也没有相关的回忆.由于文献档案解密程度的限制,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会议的详细情况.

尽管如此,但对总书记这一职务有所顾忌,说自己“一不行,二不顺”.“不行”应该是谦词,“不顺”则是政治家看到了不争的客观事实,这应该是他主张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办事机构,负责对军队和国务院的文件承送的原因.说“一不行,二不顺”,决不是空穴来风.

周恩来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周恩来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周恩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