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我教孩子读古诗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孩子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我教孩子读古诗

十年砍柴

【汉魏诗更适合孩子诵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亦可称之为中华诗教的源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华审美与情怀,自此而始.

这几句也是我教儿子背诵的第一首古诗的节选.在他两岁半时,我带他到院子里散步,吟诵给他听,一来二去,他就记住了.自然,那时他不理解诗的意思,有一次背“君子好逑”,他跑到阳台抱起了一个皮球.

一年春节回老家,返京时经停长沙,我们去了趟橘子洲.南方早春,已是花开鸟鸣,惠风和畅.我指着橘子洲头的青年男女,告诉儿子:春天来到,鸟儿在河中间的沙洲鸣叫,漂亮的女孩子出来了,年轻的男孩子想和她一起游玩.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三千年前的诗意.

说来惭愧,我从没有刻意教儿子古诗.他已经6岁了,很快就要上小学一年级,能背诵的古诗非常有限,不像一些同龄小朋友,几十首古诗能如绕口令一样背下来,一点磕巴都不打.一次,儿子还在读幼儿园小班时,遇到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姐姐,两人不知怎么开始比拼才艺了,小姐姐一字不差地把《七律?长征》背下来,我儿子应对的只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听说后,笑言他只会“程咬金的三板斧”.

我教儿子背诵的第二首诗,是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除了最后两句是托物起兴,前几句都是平铺直叙,非常好懂.我告诉他,“葵”是一种蔬菜,你也可以看作是院子里的小草,小草上有露水,等太阳出来很快就被晒干了;阳光照在大地上,花草树木才能生长.

这首诗曾是我父亲教给我的,大概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不过父亲教我此诗,更强调的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一直认为汉魏时期的诗,质朴自然,非常口语化,具象多而意象少,更适合教给孩子诵读.这一点我和缪哲兄的意见一致.

缪哲在他的《祸枣集》中说:

唐诗重意境、重炼字.少阅历和文字感差的人,很难体会其佳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人能知其妙处的,已不很多.求之于乳臭未干、大字刚识一篓的孩子,又怎么懂呢?又因对仗、平仄的约束,诗意的脉络,在唐诗就很难从字面上披寻,只能以“潜意”求之.

他认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照这标准,唐诗可比作文人画;先秦、魏晋的诗,则如连环画与卡通.其中固有意境,但主要还是活泼的、有趣的故事.”“盖时代越早,越少经文人之改进,诗歌即越近于天真,越适合于儿童.”

唐诗比起先秦和汉魏时期的诗,确实更讲究意境,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也不尽然.唐诗中还是有一些浅显直白却很优美的诗歌,适合于孩子的心智.譬如几乎每个儿童都能背诵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声调铿锵,色彩鲜明,画面感很强.因为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完全是自然景象的描摹,孩子们一读就懂.

当儿子背诵这首诗时,我有时会联想,他何时能读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呢?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写作此诗时,骆宾王因为触犯武则天,遭诬而下狱.诗用典巧妙,语多双关,咏物中寄情寓兴,只有经历过人世间苦难与忧患的人才能写出,也只有历经岁月磨砺的人,才能读懂“南冠”“玄鬓”等典故和意象.

可见,同一个诗人的诗,有些适合教孩子读,有些则需要孩子长大后自己去领悟.

【教读古诗,首先应着重审美教育】

当然,以汉魏诗教幼童,也有不足之处.汉魏时期的诗比较长,诗中也不乏典故、比兴,小孩未必能理解.当然,汉魏诗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略加解释,小孩也能听懂.如《饮马长城窟行》的最后八句: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是一种场景的素描,没有太多的言外之意.只要给孩子解释“鲤鱼”是古代的书信,夹在鲤鱼形状的两块木板之间,托人带给收信人,他就明白了.至于“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和现代口语没有太大差别.

教孩子汉魏诗也不必全部为其诵读或令其背诵,可以节选讲解,他能记住其中容易理解的句子就行了.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我只给儿子读前面六句: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在北京天气不错的时候,我带他站在小区里,指着西北角的楼房,讲“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小儿还会指着天空中飘来飘去的白云,说白云变成了汽车或人等形状.一次,幼儿园老师布置作业,让小孩自己画一幅与生活有关的画,我给儿子一张白纸,告诉他“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道理,让他在左上角找到西北方,然后画“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再在其余空白处添上道路、汽车、树木.

对同一首诗,小孩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能接受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譬如《关雎》,一开始我只教他前四句.随着年龄的增加,再教他后面几句.大概在儿子读中班时,一次他从幼儿园回来,突然对我说:爸爸,我们班某某(一个文静的女孩)很温柔,是个淑女——看来他理解“淑女”的意思了.

至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种“凤求凰”的描绘,我这样对儿子解释:假如你喜欢和班上某个女同学在一起玩,总是想着这件事,连觉也睡不好,怎么办?你不能强迫她成为你的好朋友,应该好好和她说话,如果她喜欢你唱歌或者跳舞,你就表演给她看,让她高兴.这就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君子是不能横行霸道、强人所难的.这样的道理,六岁的小男孩一说就懂.

在我看来,教孩子读古诗,首先应该着重对其审美的教育,其次是情感教育,最后才是价值观的教育.而通过诵读古诗提高孩子的审美品位,又应首重音韵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其次才是具象的美,比如《咏鹅》中的色彩和动感.等孩子大一些,再去领会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美以及文字的对仗之美.古诗的形式也应从简到难——先四言,再五言,然后七言.

【古诗词是合适的养料】

对孩子学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古代的蒙学教材,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等.

古代蒙学教材的范围很广,有重价值观的,有重文史或自然知识的,有重审美教育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它们在形式上有个共同点: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为例,这两部蒙学教材主要以“做人”的教育为主,即价值观的培养.当然,《三字经》还夹杂着一些人文、历史、数学知识.如果说《三字经》算是一本还过得去的教材,那么《弟子规》则如一些朋友所言,“只是一本粗制滥造的儿童读物”.这本相当于《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读本,在古代中国或许还有一些价值,在今天就没有推广的必要了.如何教导孩子做一个具有现代文明人格而又有中华文化特质的人,可资利用的读物和影视作品不少.

我想,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之所以大力推崇《三字经》和《弟子规》,也许一是因为老师不知道继承传统文化究竟要继承哪些,对《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并没有客观的认识,人家说是经典,学校和幼儿园的主事者也认为是经典;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在形式上,这两大蒙学读物易于推广,它们是三字韵文,适合小孩背诵.

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让孩子们背《三字经》和《弟子规》,我倒不担心会把天真的儿子教成食古不化的小老头,只是觉得有点好笑.因为我看儿子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完全是因为三字韵文念起来很有意思.一次,他边搭玩具边像唱儿歌似的背《三字经》,背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因为读音接近,他把“五子”念成了“拇指”.我纠正他,然后问:“你知道‘教五子,名俱扬’什么意思吗?”他当然不知道.恰好他的姥爷姓窦,于是我进一步解释:古代有个和你姥爷一样姓窦的老人,养了五个儿子,好好教育后,他们长大了都很厉害.我儿大惊:怎么会有这么多儿子——现在要都市里的孩子理解一家有五兄弟,都很困难呀.

当下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呼声很高,我以为:可以不必强调哪些文化来自传统,哪些来自域外.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现代社会自然有现代社会的标准和方法,一个孩子的道德品行如果出现问题,应该不是传统道德价值观教育不够,而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道德教育在他身上出现了问题——不要怪传统,也不要乞灵于传统.

我愿意让儿子读一些古诗词,是因为我认为,既然他生长在这块土地上,说汉语、用汉字,那么对其审美、情怀、心胸的培养,中国古诗词是合适的养料.等他读到小学二年级,多识几个字后,可让他进一步读唐代的五言诗和七言诗,然后在他乐意的时候,给他讲解《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当他渐渐长大,理解用汉字写就的古诗之美,他就会自己去读诗,去探究中国古诗“言有穷而意无尽”的境界,并乐在其中.至于他能背多少首诗,能不能在“诗词背诵大赛”中胜出,倒不是我在意的事.

(作者系文史学者)

孩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孩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孩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