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保护地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发生原因与防治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保护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保护地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文/宋雅坤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是近年黄瓜生产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也可通过植株伤口侵染传播.据辽宁12316金农咨询数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辽宁省保护地黄瓜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发生的主要区域有辽中、新民、瓦房店、台安、海城、北镇、黑山、义县、凌海、辽阳、盘山、凌源、喀左、建昌、绥中、南票等地,发病范围广,危害重. 辽宁省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在每年1 1月中下旬零星发病,12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末为发病高峰期.该病发生高峰期适逢辽宁地区常规性气温偏低、连续阴雪天偏多、晴天较少的气候阶段,在此条件下,黄瓜植株长势较弱,发病后会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加重,黄瓜茎杆和果实出现流胶,严重时果实腐烂,失去商品性.

1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危害症状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病原菌主要侵染茎杆和果实,发病时茎杆呈水渍状湿腐,枝蔓和茎杆表面开裂,流出白色固体胶状物,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失去商品性,甚至绝收.病原菌通过果皮渗入果肉,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渍状深绿色病斑,病斑周围出现水浸状晕环,侵染面扩大后微凹陷.病变部发软,逐渐变褐色,内部软腐,表皮破裂溃烂,从病部向内蔓延,散发臭味.调查发现,也有个别黄瓜果实表皮没有变化,但是果肉变软,呈现褐色水烂,同样失去商品价值.不同位置发病症状见图1、图2、图3、图4.

2发生原因

2.1种子带菌

种子携带病原菌后,未经过消毒或浸种处理直接播种育苗,造成病害流行和扩散.

2.2土壤带菌

在感染病原菌的土壤中连续种植黄瓜,使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感染病菌的几率增加,导致病害发生.

2.3气温偏低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病原菌的适合发育温度为2- 40 aC,最适发生温度为25- 30 0C.冬季气温较低,棚室保暖性差,遇到雾霾和低温寡照天气,温室内光照不足,如温度持续偏低,植株生长就会变弱,抗病性就会变差;部分瓜农为了保温不及时放风排湿而引起棚室湿度过大,棚室温度和湿度达到适合病原菌发育和繁殖的最佳范围,最终导致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严重发生.

2.4操作不当

瓜农在掐须、摘果时会造成伤口,冬季阴天情况下植株伤口不能迅速愈合,植株营养液外流,此类伤口最适合病原菌侵入.使用带有病原菌的工具,也会通过作业传播到健康植株上,导致病害传播和蔓延.

3防治方法

3.1选种拌种

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50—52℃温水浸种30 min,之后催芽播种.也可选用种子重量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

3.2苗床处理

用无病土育苗.拉秧后彻底消除残枝落叶,对棚室进行消毒,每亩( 667 m2)用硫磺1 kg口入锯末4 kg,混合后分4-5堆点燃密闭烟熏一晚,消灭棚内病原菌.

3.3轮作倒茬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可避免或减少病害发生.

3.4加强栽培管理

防止大水漫灌,加强通风降湿,清理棚膜,增加透光,缩短植株表面结露时间,在露水干后进行农事操作.最好在晴天掐须或摘果,掐须留长度2-3 cm有利于伤口愈合,避免感染病菌.尽量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少病害发生.及时防治田间虫害,避免造成伤口.黄瓜掐须保留长度见图5.

3.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每亩(667 m2)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1 kg喷粉防治,或使用46.1%可杀得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使用98%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使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使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800倍液,或使用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 ml药液.注意交替使用药剂,间隔5—7d用药1次,连续施用2-4次.

作者简介:宋雅坤,辽宁12316金农首席植保专家,擅长解决蔬菜植保及栽培问题.

保护论文范文结:

适合保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保护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环境保护的论文

2、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3、环境保护类期刊

4、环境保护杂志

5、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6、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