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洲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太极大师陈小旺和亚洲大力士龙武之尖峰对决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亚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太极大师陈小旺和亚洲大力士龙武之尖峰对决

文/顾新法

近几年来,从互联网到微信圈传播着二位名人推手大赛的视频,坊间争议不断,不少观众对能推动25吨载重汽车的龙武却推不动体重不足200斤的陈小旺表示不可思议,甚至还有人怀疑他们是在玩“假推”.

一、以事实说话

此场比赛规定龙武用双手推陈小旺,使他的脚被推出直径为2米的圆圈为胜;每场比赛时间定为1分钟,共进行三次分胜负.现场显示龙武不断变换方式和角度推陈小旺,陈小旺并非悍然不动地以一个定架任其推,而是相应变化身形.龙武用力还没发到陈小旺身上就被卸掉了,他实在无从下手,英雄无用武之地.

龙武确实竭尽全力,却没能把陈小旺推出圈外,最后以失败告终.

二、推手的受力分析

1、物理实验证明,当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大于地面重物的重力,重物会发生“移动”.这个定律适用在各个领域,但在推手中为什么“无效”呢?这是因为人不是固体,当推动力接触到人身体某部位时,只要此处受力点的角度发生变化,原来所给力的方向就会改变,如果作用力不能贯穿人体的重心,身体就不会平移,只能发生扭转.除非“固定住”人体一个部位继续推进,才能牵动对方身体.同理,比如打台球,当球杆击打到台球的侧面时,球就会发生偏转,只有点击到台球的中心点时,球才会进行直线滚动.这是因为同一质量的台球其重心的位置在球的球心上.

2、站桩时,人体的重心在丹田部位,在运动中重心是变化的;在意、气、形的作用下,重心的位置在体内随姿势变化而改变.根据以上理论,在推手时看似双方身臂力的较量,实质上龙武是否能推动陈小旺的身体重心才是关键.反之,陈小旺只要能化解龙武对其重心的影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可见,科学没有半点虚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以实战太极推手对照太极拳“∞”运行方式,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太极推手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用太极劲化解彼力对我重心稳定的攻击,还顺势借力促使对方身体失衡.

三、将陈小旺和龙武对决的动作进行分解

按照规定龙武为“进攻”方,他右手按在陈小旺左胸部,左掌掐住陈小旺右肋,挺胸蹬腿全力以赴,而陈小旺予以恰到好处的回应,使他做了无效的“功”.陈小旺全神贯注,左手扶着龙武右肘,右手托着龙武左侧身,随龙武推来的力变化身形、劲法,使龙武巨力化为乌有,整个场面有惊无险,确实精彩.

1、双方力的分析:龙武为了把陈小旺推出圈外,他的力直奔对方身体,想撼动陈小旺重心,使其双脚后移出圈.不言而喻,陈小旺只有破坏龙武推动自己身体的力才能自保,也就是说,他不允许龙武右掌推向其胸部的直力贯向身体实处,只有让其推空才能化险为夷.陈小旺用左掌“黏”住龙武的右肘,可时刻能感知龙武右臂用力的情况,只要龙武的力发来,不等传到右掌,陈小旺即可及时“掣肘”.由于太极拳为全身整体劲协调运行,陈小旺在左掌对龙武右肘施劲的同时,身形已随之运转使龙武的肘动致其掌力走偏,其力的方向只能推向陈小旺的身侧外.龙武推不实,当然陈小旺身躯只是“岿然微动”,双脚却没有出“雷池”半步.龙武只得不断重新调整再做攻击.

这里要补充说明,龙武要推人必出直力,陈小旺对其右肘的“按”则为横向劲.力学公式——水平力×COS 90°等于0,证明横向纵有千斤力,但在垂直方向毫无对抗力.由于实际推手时,按的角度在不断变化,这样还需适当地给点儿劲才能化解巨大的推力.类比之,当有人从高空坠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冲击力很大,如果救护者伸出双臂去捧接,这样往往都会被砸伤.若施救者在彼落地前能掐准“点”横向一推,便可在自己毫发无损的情况下将下落者送出,如此卸力后被推出者落地也会损伤大减.

2、依靠太极拳“∞”运行方式使内劲带动形体的协调一体运转有据可依.

实战推手中人的双掌可以相互为用,都具备主攻或辅攻的含义.龙武左掌挨着陈小旺身体本来就是个威胁,随时可以将人拨出;而太极拳架在“∞”往复折叠运行中,可轻易化解大力的推击.

据《太极拳“∞”运行方式的原理》一文分析可知,在意识支配下,丹田内气为劲源,促动腰带胯、腿及身体各部在虚实变化中做圆弧运动.具体的运行规格是,站成双膝微屈的弓箭步,松腰落胯,立身中正.当身体从左向右转动时,左腿渐成箭步(到膝窝微弯为度),右膝成弓步(以膝盖不过脚尖为度),此时,右腿成为支撑身体重心的实腿.“往复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为了保证身体沿着“∞”路线连续转动,需要再将身体重心移回左腿.支撑身体重心的右腿在腰胯的配合下,顺时针转膝旋踝,使身向右侧后扭转折叠过渡;劲从右脚外缘小趾处,碾转地面至右脚跟外侧后,再向上绕至小腿里侧,经右大腿内侧至右胯,右胯在拧转中传到左胯前侧.右腿渐渐变成箭步(大小腿仍不可挺直),左腿为弓步.这个运转过程,将原支撑身体重心的右腿,经过右折叠,使身体重心沿“~”路线移向左腿.然后,身体再经过左折叠,使重心移回右腿,身体向右回返时,支撑身体重心的左腿在腰胯的配合下以左脚为轴,逆时针转膝旋踝,劲从左脚外缘小趾处,碾转地面至左脚跟外侧后,再向上绕小腿里侧,经左大腿内侧至左胯,左胯以拧转劲传到右胯前侧.左腿渐渐变成箭步,右腿为弓步.这个运转过程,将原支撑身体重心的左腿,沿“∽”路线又移回右腿.如此,一往一复的运行路线连在一起,形成“∞”路线.左、右折叠往复运行方法相同,唯方向相反.这样,太极拳架以“∞”形运行方式使人的重心随身体在双脚之间在内劲的作用下连绵循环运转.在如此运行中通过肢体的虚实变化,左、右腿依序交替转膝旋踝至脚对地面碾转产生螺旋的作用力,并与彼推我的切向力合成一起助我脚如钻一般使身劲渗透到地下而脚底生根.脚在继续向地面碾转缠回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助我身体重心前移.这种通过双腿与胯对开、反向缠转的“互推又相挽”方式所产生的螺旋劲,再向上返回腰部,通过腰的传导,造成身体不断左右来回螺旋运转.这种螺旋运动将全身徐徐旋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造就了太极拳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的运动方式.

3、对照太极拳“∞”运行方式,当龙武左掌按住陈小旺右肋部位用力要“吃入”身体时,陈小旺用身臂掤“黏”住龙武左手,顺其力向右后扭转身躯,并借此推力助右胯、腿的折叠促身体向左前移动,其间,尽管陈小旺身体被龙武手掌贴紧憋严,但太极的掤劲却会使身壁与脊椎之间始终保持着柔“连接”,不会紧成一体,这样运转的身壁与脊椎这“中心轴”之间就存在“曲率半径”.虽然龙武用力“吃严”了陈小旺身的身体右外部,但他却无法限定被陈小旺化开的身左侧的运转空间.陈小旺用“右折叠”进行“旋腰转脊”,使身体重心向左前方转移而身右侧随龙武推力向后摆,即二人用的力与劲在相向交错中移动.在如此运动中陈小旺身体产生的向心力与龙武给的离心力,在运行中互反相对称,反而还使陈小旺的身体产生了动平衡,在运动中更加稳定.这样,龙武用左掌推向陈小旺身体重心的中心线,陈小旺以意念使丹田内劲抖转也完成“右折叠”,将龙武的来力卸掉并使自身重心沿“~”路线移到左腿.由于“∞”运行轨迹是随意识带动内劲而动,意识是根据对方来力的变化进行相应变化的,因此,“∞”运行的弧度和角度是随机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符号仅是个示意图,此图代表肌体随内劲运行的动向,但不能表示出运劲的轻、重、缓、急,至于体内运劲情况只有运动者本人知道.“急来者急应,缓来者缓随”,在意念支配下,丹田劲带动肢体运转“∞”弧有大有小乃至在无外形的变化中已完成内劲的运转.例如,当陈小旺右肋化解龙武左掌推按时,运劲抖转折叠的身外表并不显出大动作,但腿的“往复、折叠”已完成,绝没有省略,否则,就会出现断劲处,如同陀螺转动,当出现转动不畅而晃动时,陀螺就有可能被抽倒.由于这场比赛陈小旺不需要还击,只化不发,因此,陈小旺着重用身形化解龙武具有攻击能力的左掌,陈小旺以右折叠为主,当劲行至身左侧时,左折叠仅“一带而回”,高手的境界至此已出神入化,所以“人不知我,独我知人”.可见,龙武无论如何努力变换角度推陈小旺身体,也只能推到他身体重心立轴的“偏心距”上,无法推到陈小旺身体实处.如果他执意还推就有推空前倾失衡的风险.因此,这场比赛的胜负在意料之中.

另外,龙武左手在陈小旺肋旁,如能与右掌“二点定位”合上力,把陈小旺身体固住,他就可再以抱推方式把陈小旺推出.但陈小旺既用左掌化掉了龙武右掌的推按,使他失去着力部位,同时,又用丹田抖转劲使身形变化的右侧出现“自由度”.这样,龙武又失去了另一侧的定位,以至于双手无法对陈小旺身体合上劲,神力不能发挥.

此文我以太极拳“∞”运行方式对照陈小旺的推手过程进行分析,并非如同用数学公式解题,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运行路线,让不可见的内劲运行有迹可循,以此方法为拐杖,探索太极拳的奥秘.诚然,大师的太极功夫不是旁观者可妄加猜测及准确描述出来的,太极之道是无形无象的,只要讲出来就有弊端,但为了与太极爱好者共解迷津这也是不得不为之.由“按图索骥”到“胸有成竹”,只有在有形通往无形的“自然”中探试其规律,才能使我们领悟太极的劲法,渐及“神明”.

四、比赛规则保证了陈小旺必胜无疑

首先要表明,这次比赛规则有利于推手,因为太极拳功夫的特长包括:“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力从人借、劲从脊发”…….尽管懂得这些太极功夫,但是若没有达到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也是不能战胜龙武这样的大力士的.陈小旺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应对挑战,是因为他有对自己太极功夫的自信,若静不下来,心慌,意乱,气向上浮,就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威力.

这场旷世大赛客观地证明了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理论并非空穴来风,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

按规则要求,陈小旺只需化解龙武的推击,脚不出圈即胜利,这样,陈小旺不需反击,只要以逸待劳,以化开为度.这又省却了一个风险,因为只化不发,更使“固若金汤”的守将不易出现破绽.太极推手要求化到“得机得势”,将对方“引进落空”至重心失稳时再发,才有利.但碰到龙武这样的神人要化到让他背势就很难,即使他处在要倾倒状态,只要还能出手拨到对方“实点”上,他迫使对方移步是不在话下的.

龙武敢于向未知领域挑战,虽败犹荣,这相当于《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到江里与浪里白条动武,必然吃亏.胜者不骄,败者坦诚敬佩对手,双方都体现出武士的敢作敢当的无所畏惧的精神.

(编辑/张震)

亚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亚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亚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