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类毕业论文范文 跟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实践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实践

一、成果简介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自2008年以来,济南职业学院与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即开始了稳定深入的合作,形成了一系列教研成果,共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国家骨干院校央财支持重点专业.

经过10年研究与实践,济职应用电子技术“海信班”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的优秀品牌.已毕业的7届学生相比普通班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上多有斩获.研究成果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推动了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解决问题及其路径

(一)主要解决问题

1.企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育人适用性不足,订单班离岗率较高.

3.校企双导师如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协同育人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路径

1.实施“零学费入学”,企业先行垫付学费,再按照“工学交替”的培养进程,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训期间,从实习工资中分期扣除.人才培养成本由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分担,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了产教融合的黏性和校企合作的深度,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2.结舍人才培养目标,将技能培养细分为三大岗位群,在三个学期企业实践中有序展开,每一组岗位群还对应一个关键岗位上岗证,增进校企合作育人的适用性;结合岗位群划分,实施灵活的“1+3”自选技能包的选修模式,增加学生的能动性和就业的自由度,预防转岗现象.采取个性化的岗位课题引领,企业导师带徒进行岗位课题的申报、实施、验收,以生产项目搭载技能培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3.以一系列制度建设和“互联网+双导师”的技术手段,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实施“020”教学,校内建设远程开放实训系统,手机预约、刷卡取电、数据监控.校内导师将部分课程置于云端,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制备学程电子档案和多维度质量评价雷达图,记录学生学习进程和反馈.企业师傅指导线下集中实训.再由双方协作,根据学程档案和雷达图,结合企业生产情况,制订具体的指导和补救方案,提高学生企业实训期间的学习质量,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一)零学费入学项目为省内公办高职院校的首例

此举开拓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新路径,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实施双主体办学的有益探索,也有利于实行精准扶贫,政、校、企、生多方受益.

(二)以培养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中高端制造能力为目标,精确划分产品检测、质量管控、维修与服务三大岗位群

据此,实施分岗位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进程,一、三、五学期在校,二、四、六学期在企,实训期间历练三大岗位群,考取对应岗位上岗证,毕业后,依据学徒优惠政策,免试用期直聘就业.

(三)以生产项目搭载技能培养的个性化教学手段

企业岗位实践期间,实施个性化的岗位课题引领,由师傅带徒进行选题申报、操作实施、结题验收,通过实际生产中的专题项目完成技能培养,以此实现过程质量监控.

开展“1+3技能包”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必选“专业基础技能包”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兴趣和就业意向,在产品检测、质量管控、维修与服务3个任选技能包中,自选组合套餐、合理搭配、深入训练.

(四)“互联网+双导师”的“020”教学模式,多重技术手段并行

建设远程开放实训系统,辅助“020”教学,借助学程电子档案和8维度质量评价雷达图,实现针对性、精确性、远程教训指导.楼道设预约机,房间加门禁与监控,学生自选时间手机预约、刷卡进入.实践场地设网络摄像机,实践环节全程监控,记录纳入数据管理.校企双导师分头指导、共同诊断、协同改进,实现优势互补,达成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四、项目研究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学生就业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据企业反馈,海信班体素质高,技能水平出众,大多能在毕业后以中级工标准实现就业并兑现待遇.

按企业内部人事制度,普通本科毕业生,试用期满首聘初级工.海信班学员毕业后,实施学徒优惠政策,免试用朝直接聘用,且首聘岗位为中级工,就业质量高于普通应届生,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项目研究的成果.

(二)理论研究成果丰富

近年来,成果推广中已培育5项省级课题且全部结题,产生了包括教材、论文、专利、管理规章制度、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理论成果,获省级奖项4项,院级奖项多项.在2017年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上进行成果交流,荣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三)成果推广适用性好

成果首先在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试点,共4个专业,每届约350名学生受益,辐射带动,与济南二职专、济南六职专合作的多个中高职衔接专业,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的“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专业,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很快,在各级各类大赛上多次获奖,一项专利(比赛计时器)应用到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成果推开后,后续又以此为借鉴,建设了多个校企合作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兴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浪潮班、华芯班等.

参考文献:

[1]王平,滕丽丽.高职院校技优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4).

[2]刘成刚,刘晓阳.“双导师、学徒式”框架下的技优生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3).

[3]刘晓阳,王平.基于“双导师、学徒式”框架下技优生培养的实证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2).

[4]安呈双.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班管理路径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3).

[5]郑玉清.国外现代学徒制成本分担机制探析:兼论现代学徒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15).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