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文关于榜样教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谢 添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1)

摘 要:榜样教育具有激励和示范的双重作用,因而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榜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榜样教育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对榜样教育理论依据的探索、针对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策略如下:榜样树立的科学性及真实性;榜样宣传方式的创新性;榜样社会保障机制的合理性.

关键词:榜样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229-02

关于榜样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并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1].榜样教育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指引下通过对榜样人物的深入了解,引导青少年模仿榜样人物的思想作风、言行举止,期望在青少年中形成符合一定要求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活动.进一步说,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模范为载体,通过教育者加以引导,激发青少年内在学习兴趣,调动自身积极性,实现情感的统一,增强青少年的认同感;通过言行举止的模仿,促进青少年的外在行为表现,最终内化榜样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外化于行.榜样教育的媒介是模仿,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榜样教育在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充分使用、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难点.针对在青少年群体中榜样教育弱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针对榜样有效性的运用提出部分建议与对策,最终期望进一步提升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运用.

一、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

榜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激发模仿意愿、诱导模仿行为以及形成稳定的社会态度.榜样教育最重要的是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即受教育者的自我学习能力.观察学习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许多行为很复杂,所以不能通过强化或惩罚这样缓慢的进程来学习”[2].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这一载体影响青少年心理和行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通过观察榜样自身的精神品质和为人处世的观念,最终内化于自身的行动.由此可见,观察学习榜样是榜样教育的重要方式.

(一)观察学习概念的厘定

观察学习,是受教育者通过观察他人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结果是受到褒奖还是惩处,受教育者自身不必直接做出反应并承受其结果,也可以学习[3].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对于新的社会行为的形成比“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更有效[4].此观点着重指示榜样的示范效应,青少年的模仿过程是观察榜样的日常行为表现,多年以来模仿观察学习一直被认为是延续价值观、传递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承载体.

(二)观察学习过程的阐述

通过之前观察学习理论概念的厘定,青少年的众多表现是通过榜样内化为自身行动的.观察学习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它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心理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紧密相连.

注意是观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直接决定了青少年在榜样面前观察和学习的内容以及最终达到哪种效果.榜样的特质极大地影响着注意的过程,它主要受三大方面的影响:榜样的复杂性、榜样的可辨别性、榜样的个人特征.榜样的复杂性指如若榜样的行为太过复杂,青少年难以探索榜样行为的规律,最终难以模仿;榜样的可辨别性指榜样是否具有尤其明显的特征可供青少年模仿;榜样的个人特征指榜样的信赖程度以及吸引程度.简单来说,榜样能否吸引人,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引起青少年的关注.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人们如果只是注意了某种行为,但是却没有领会,那观察对于行为学习毫无作用.人们是通过以编码以及符号的方式把模仿行为表现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依赖两种表征系统:映象表征系统和语言表征系统.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缺乏语言技能,视觉映像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在观察学习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受教育者通过观看就很快学会并熟记于心.支配行为的大多数认知过程是语言而并非映象.例如,同学带你从郑州大学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老校区,为了以后自己能单独出行,我们通常是把视觉信息转化成言语编码,比如我们先从郑州大学南门坐B67路公交车,然后中途在北三环南阳寨换乘B3路即可,这往往比视觉印象更加值得信赖.通过这种符号编码,可以促进青少年观察学习和保持,有助于保持记忆.

动作再现作为第三步,它其实是把符号特征转化为行动的一个过程,受教育者通过观察、保持榜样的行为,转换为某种行为.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能否把观察到的榜样行为成功地内化于行.动作再现主要受两方面影响: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以及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预期.因此榜样教育过程中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树立的榜样要满足大众的能力水平,如果榜样的标准太高,众人难以再现,那榜样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其次榜样的付出要有相对应的回报,当榜样流血又流泪的时候,榜样教育只能沦为空谈.

动机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四步.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动机对行为的实际发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通过注意、保持、动作再现获得新知识,但无法保证在自身实际行动中重复相同的内容.自身实际操作是由动机控制,而动机则是由强化作用引起的.因此在强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外部强化以及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可以通过青少年的自我学习完成,外部强化可以由家庭、社会、学校等三个方面进行完成,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唯有构建教育合力才可达到预期功效.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贯穿于榜样教育的过程之中,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对于青少年榜样教育的针对性运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榜样树立的科学性及真实性

教育者在树立榜样时要注意其科学性、真实性,新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性、辨别性日益增强,对榜样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往树立的榜样缺乏时代性,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对于青少年来说不够真实可信,缺乏认同感.有血有肉、既有缺点又有人格魅力的榜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才更容易激发大家学习和追赶的.他们可以是青少年的老师或者父母,也可以是青少年自身.“他人榜样”和“自我榜样”都可以激励青少年进行学习.在青少年选取他人榜样的时候,应考虑这类榜样的代表性,这种榜样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具有普遍性,同时他们身上应该具备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自我榜样的选取值得特别提倡,应该树立人人做好自己,人人皆可成为榜样的观点,鼓励大家在平凡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进步,这样榜样教育就已经取得了成功.

(二)榜样宣传方式的创新性

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加大榜样的宣传力度等口号不绝于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高科技迅速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榜样教育的宣传应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而改变.首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家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发出讯息,因此利用好互联网对青少年进行及时的榜样教育很有必要.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设备的结合使得青少年可以全方位地认知榜样.其次,要屏弃以往的灌输方式,根据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的心理接受特点改进榜样教育的宣传方式,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其严重,所以榜样教育的宣传方式要更具灵活性,要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以朋友的状态与青少年亲近,让青少年认识到榜样教育不是一种严肃的教化,而是实实在在为他们着想,调动他们学习模仿的热情.此外,学校的各类社团日益增多,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一种体验式的榜样学习方式.

(三)榜样社会保障机制的合理性

榜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榜样教育,并给予榜样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要牢牢掌握好利益驱动这一原则.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所以人们奋斗、追求的动机和目的都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要提高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运用,就必须尽可能地满足青少年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服务学生.鉴于榜样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政府要把精神褒奖与物质满足相结合,青少年榜样教育才可具有持久性.具体说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收益是青少年追寻效仿模范榜样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各省相应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与保护条例,但大多都是在他们遭受重大伤亡的前提下给予一次性奖励,短期宣传之后便草草结束,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保障则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和补偿措施,这样的榜样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同时也会严重伤害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榜样教育也会收效甚微.因此政府要建立合理的榜样社会保障机制,满足他们自身荣誉感的同时,切实保障好他们的未来生活.只有这样,政府主导的榜样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让榜样主体健康、稳定的生活,受教育者才能得到激励,榜样教育才会彰显它的光辉.

参考文献:

[1]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0.

[2]罗伯特·斯腾伯格,温迪·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17.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65.

[4]郭亨杰.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20.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421-426.

收稿日期:2017-12-13

作者简介:谢添(1991-),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学科教学(思政)研究.

榜样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榜样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榜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