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歌论文范文集 与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题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古代诗歌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古代诗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感讽(其五)

李贺①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0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②璺(W芑n):玉石上的裂痕.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句写石.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句写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的啜泣.

E.诗人笔下的景物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彼此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收到了奇特的效果.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扦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0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爹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被奸佞构陷的慨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经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4.《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暗喻故都汴京.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描述诗人的装束和出游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6.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寄未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8.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临江仙·登凌歆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歆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照应标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两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歆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10.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责任编校/曾向宇)

古代诗歌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古代诗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古代诗歌方面论文范文。

1、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2、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3、古代文学论文

4、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5、诗歌投稿

6、诗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