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言文教学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传统文化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论文可用于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言文教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传统文化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蔡金伟

(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 南通 226200)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全球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给国内民众的精神文明带来的不小的冲击.而高中生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当下经济环境下更好的承担起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就成了亟待教育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加强高中文言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通过传统文化加强高中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以此为基础在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成效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出传统文化对当下教育事业的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

在国内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高中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精髓,以此增加高中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而针对当下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公式化教学窘况,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让教育者与学生真正认识教育意义,从根源上端正其对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态度,避免学生只是简单的为了分数而学习.

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实价值

(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大量文学知识的积累,而作为华夏子孙,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自然应该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固有文言文学习思维模式与传统文化精髓的融合,再经由教育者系统的引导,自然能够增加学生内在传统文化的积淀,其语文素养也可以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受教育主体地位,但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用语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由于理解不够全面,较长时间进步不大而产生抵触情绪,由此主观动能往往难以被调动.而依托于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对当时历史背景、人文典故等加以了解,这就给文言文教学课堂注入了全新的生机,学生也可以由此更好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学成效也就能得以显著提高.

(三)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种全新的理念与观点不断涌现,给正处于基础教育关键阶段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随之高中校园内出现了“哈韩”、“哈日”等不良风气.针对高中生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淡薄的现实问题,依托于传统文化与文言文教学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相对较为系统的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取向,自然也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当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言文课程教学效率低下

就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来看,文言文内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虽然大多数早读课程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去记忆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经典语句,但实际教学成效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外文言文素材阅读以及语文测试之中,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文言文知识点灵活的加以运用,极大的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教育模式偏于落后

虽然国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但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成效并不明显,“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言论甚嚣尘上.由此教育者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时,为增加课程教学时间,不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引导,大多以满堂灌输的方法直接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接收情况,再加上文言文知识本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成效难以提高.

(三)高中生学习主观意识不明确

曾听闻“学语文是为了骂人,学数学是为了数钱……”之类的言论,笔者不禁哑然失笑.细想,在当下快餐式学习背景下,连阅读四大名著都能够以提纲的方式进行,不难得出,当代学生的受教育观念确实出了很大的问题.而文言文内容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需要具备较强的文言文素养,由此长期受“见利”思想影响的学生,自然难以真正静下心来积累文言文知识点,也就更不用说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了.

三、基于传统文化推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结合传统文化对高中文言文教育的促进作用与当下高中文言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发挥出传统文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深挖语文文言文教材,端正教学观念

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内容来看,编者不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的文言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以史记选修《李将军列传》的讲解为例,可以从李广的成长史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以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以及荀子《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理念,革新学生的受教育观.应当深挖教材内容,找出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并且以发散的思维融入与其交叉的各类传统文化知识,如传统文化理念、人文背景、民风民俗等,通过背景的讲述将让学生能够将自身代入作者所处的年代中,以主体身份去感受文章意蕴,并且以此为基础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空间的同时,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观的熏陶,培养其正确的学习理念以及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取向的意识形态.

(二)探究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

通过传统文化与高中文言文课程内容的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动能,还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课程的教学成效.对此教育者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对文言文课程内容加探究,找到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点.以《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为例,由古时帝王尚且能听取谏言,引发学生进行自省,进而促使让学生能够以高度投入的状态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以切实理解文本内涵的方式进行学习,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可以依托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摒除其“见利”意识.还可以通过《论语》之类相关内容的讲述引入课程,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蕴与内涵,以此提高文言文教学实际成效.

(三)结合课本文言文内容,拓展经典传统文学作品

文言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大量素材的积累,由此如果只选择课本内文言文内容进行教学是显然不够的.对此可以结合所讲述文言文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传统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之后,能够将所学知识点应用于与实践环节中.以李密所著《陈情表》为例,其中渗透了我国忠孝文化

的精髓,所呈拳拳之心,确实发人深醒.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所呈现出的孝心与当下孝文化的传承加以结合,并融入《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其对孝文化的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同时也可以结合李密拒绝入仕的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以史为鉴,在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同时,提高其对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结语

一言蔽之,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文言文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取向的确立有着较为显著的导向作用.对此必须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课程教学,以此通过传统文化与文言文教学的双重促进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基础上,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192-193

[2]黄晋.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54-58

[3]王国霞.解读文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文化传承[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8):130-132

[4]何长海.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7):49-50

[5]陆倩明.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3(03):121

[6]李制.“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11-113+134

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言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