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文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价值重塑:学校文化的深层意蕴和根本旨向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这篇学校文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价值重塑:学校文化的深层意蕴和根本旨向

【策划人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化的旨归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因而,这为我们强化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指明了方向.

学校文化是教育的文化价值追求与教育对象知、情、意、行结合的基础,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让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逐渐实现了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品质和心灵性格的塑造.

本期专刊主题定位在“文化育人”.“校本文化主张”栏目带领我们一起探寻学校的理想教育和愿景目标,深入了解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从而揭开每一所学校文化品位的“神秘面纱”.“校本文化建设”是学校实现文化育人的路径与策略,这一栏目将带领我们踏上学校文化建设的征程.最后,“校本文化细节”栏目让我们一起品味学校文化细节之美,于细微处触摸学校历史的脉搏,感知学校文化的深层律动.

  

【摘 要】人离不开文化,当然,文化也无法离开人而存在,人与文化就是辩证的统一体.学校教育文化是人类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努力在实践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文化建设的内容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方方面面,但是,文化的内核一定是价值.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本质是价值重建.这一价值重建涉及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应该成为教育变革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方向,同时也是当代学校内涵建设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学校文化;价值澄清;价值排序;价值自觉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8-0007-04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南京,210013)副主任,博士.

“文化是人类的‘第二天性’.每一个人都必须首先进入这个文化,必须学习并吸收文化.”人离不开文化,当然,文化也无法离开人而存在,人与文化就是辩证的统一体.学校教育文化是人类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努力在实践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文化建设的内容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方方面面,但是,文化的内核一定是价值.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本质是价值重塑.这一价值重塑涉及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应该成为教育变革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方向,同时也是当代学校内涵建设的题中之意.

  一、价值澄清:教育的返乡之旅

  在价值多元的纷繁复杂时代,受到各种利益诱惑与外部挤压,教育在彷徨中迷失了自我,诚如大美学家席勒所说的在“实用”这架“粗俗的天平”面前,人们顺理成章地卑躬屈膝、降低身段、主动称量,导致教育已经逐渐沦落为“谋生”的工具,与“养生”的教育渐行渐远,不再渴望令人肃穆的神圣,不再涵养精神的崇高,不再关注那些等待唤醒的灵魂,不再告诉孩子们为何而生的道理,只是津津乐道于教给了孩子们何以为生的手段,让他们比别的孩子具有了更多的竞争力,可以获得薪水更高的岗位,于是乎“为了全力培养那些带来荣誉和报酬的个别技能,而忽略了心灵的其他禀赋,这怎么会使我们感到惊奇呢”?就是在这种令人担忧的“不惊奇”中,教育正在不知不觉中反向行走,在喧嚣的市场叫卖中低价抛售教育的尊严,在机械的刷题中消磨掉儿童最宝贵的无法重演的生命,许多人都忘记了“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

  学校文化建设在不断异化,当它与功利联姻就是表面文章,当它与“说明书”契合就是抛弃内涵.因此,一些学校不是在真正地“学”文化、“研”文化、“做”文化,而是“追”文化、“玩”文化、“秀”文化,就像一些无聊的有钱人炫富一样,把文化作为相互应和的话题、相互吹捧的谈资、茶余饭后的怡情.他们仅仅用“文化”对学校进行包装,把文化建设变成了符号和物质再生产,操作方式非常简单便捷,找三五个骨干精英和“专家学者”闭门沉思,从故纸堆中找出几个充满了“远古气息”“佶屈聱牙”的深奥语词,或者是在文化公司购买服务的帮助下拿出一套速成形象系统,再或是弄出一套复杂至极的、谁也记不住的挂在墙上“很吓人”的符号体系.这些都使得学校文化表层化、机械化和庸俗化,成为只供别人参观考察的文化,不能真正触及学校教与学的深层变革,只能让学校“显得”很有文化,最终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严重扭曲,甚至让文化建设过程成为“去文化”的过程.

  学校文化的另一个通俗称谓和表达就是“内涵”,有文化就是有内涵,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建设是合二为一的.内涵发展是教育向内求索的过程,是对教育是什么的叩问,这种叩问是学校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文化的真谛所在,也是教育之所以配得上称之为教育的根本,就像杜威所言:“根本的问题不是新教育和旧教育的比较,也不是进步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比较,而是任何事物必须如何称得上教育之名.”不过,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已经干了这么多年的教育,难道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吗?难道我们是在不知道何为教育的状态下从事教育吗?完全有可能!实际上,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并非自明性的概念,我们往往是在对教育的熟知状态下开展实践,许多时候都是一些经验把握和感性描述,没有达成缜密而理性的深刻程度,更不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省.因此,无论是面对功利的挑战,还是自身认识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曲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再一次踏上归家之路,向教育终极目的之深处回溯,要对什么是教育进行再追问、再理解、再定义,从而真正把握住教育的本质,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价值排序:实践的三重逻辑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实践,不仅学校文化本身充满了价值,文化建设整个过程会也涉及各种价值判断,建设过程中的这些价值会导引各种文化实践行动,并对学校文化本身的价值产生影响.而如此多的价值判断会组成一个价值域或价值体系,我们必须回答什么是核心价值,什么是首要价值,什么是从属价值,并且,要在积极主动的回答中对不同的价值进行合理排序,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建设合目的、合规律地展开,否则就会导致价值混乱和价值迷失,最终导致学校文化建设陷入误区.从当下的现实情况出发,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坚守如下价值并进行合理排序:

  1.第一价值:问题解决.

  学校文化要积极倡导把问题解决作为真正的起点,学校文化建设过程应该是高水平、深层次、有品位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解决问题的学校文化是没有意义的文化,是自娱自乐式的消遣型的文化.只有找到了问题,文化建设才更有针对性、指向性和操作性,文化建设才能对实践改进产生真正的影响.但是,现在人们普遍喜欢锦上添花而不喜欢雪中送炭式地解决问题,尤其不愿意去触碰那些深层次的问题.因为,解决问题会面临较大的风险,甚至会让我们失去已经习惯了的舒适生活,并会使某些个体的既得利益受损.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瓶颈性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渡过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文化建设又怎么和内涵发展相匹配呢?逃避问题是对文化自身价值的严重贬损,会让文化失去对实践的重大改进功能.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关注文化的问题解决功能,把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与价值资源,引领我们去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文化能够在相当程度或某种程度上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时,文化就会在现实中产生真正的生命活力,并对实践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无穷魅力,让所有人都主动地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

  2.第二价值:恰当方式.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概念和文字符号,但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概念和文字游戏,一定要转化到实践中去,要达成文化化人、文化立校的目标追求,这时转化方式就显得特别关键.当代哲学家赵汀阳对“道”有一个解释,对我们理解方式启发很大,他说:“道意味着一切存在的有效运作方式,其焦点落在‘运作’而不在‘事物’上,关注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实存性.在这个意义上,道的形而上学与其说是存在论或知识论,还不如说是方法论.”换言之,学校文化建设之道不是学校文化本身,而是学校文化的实现方式.学校文化如何真正濡化为学生的内在素养,必须找到学校文化实现和转化的多种方式,甚至创新出新的载体和路径,这样才能真正拥有文化建设之道,才有可能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如果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可能就会出现“人想把国家变成天堂时,总是把它变成了地狱”,因为在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已经找到了不少“天堂般”的目标,但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天堂般”的方式.而没有找到“天堂般”的方式,也就没有找到“天堂般”的文化实现之道,往往就会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寻找“天堂般”的方式是对文化建设者实践智慧的巨大考验,也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3.第三价值:特色生成.

  很多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对特色尤其偏爱,寻求学校文化的特色本身无可厚非,我也不反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追求.但是,我坚决不赞同把特色追求当作第一价值,如果我们把特色作为第一价值,就会变成为了特色而特色,这已经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功利化的社会中,现实中的确已经有一些学校把特色当成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张口闭口都是与众不同,甚至个别学校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一定要找到别人没有用过的语词,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好像不与众不同就不足以显示其文化的层次和水平,而和别的学校相同是一件非常丢脸、层次不高的事情.他们忘记了学校发展具有巨大的共性基础,忘记了学生成长有一般规律,忘记了国家有统一的教育方针政策,忘记了我们有相同的教育核心价值观.而且,如果没有教育的重叠共识,我们如何进行对话和交流呢?需要再次重申,特色绝对不是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更不是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文化特色只是载体和工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的成长.真正的文化特色是生长出来的,是在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生长出来的文化特色才是充满了实践张力和生命活力的文化特色,才会在学校的文化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三、价值自觉:教师的主体实现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人——尤其是教师.我特别看重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印迹,他们就是学校文化本身,就是学校文化的个体样态.教师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主体,他们携带着学校文化的DNA,对学校文化进行解码、增值和积淀,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因此,在回归到真正的人的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该当仁不让地成为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主体.教师成为文化建设主体,绝对不是对学生的遗忘和否定,而是通过教师的视角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什么样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文化中的作用才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必须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怎么才能让孩子们都遇到“人师”呢?那就只有通过深入的文化涵养,促使教师成为海德格尔所说的深谙林中之路的“护林人”,不会被杂多的歧路所迷惑,才能真正实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去感染和唤醒学生.

  尽管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孩子们的交往对象、学习内容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些技术支持者们提供了许多教育的变革路径,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交往平台,但是教师的作用丝毫没有降低,教师的作用也是其他任何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因为“教师将许多东西带入学习过程中,这是电脑永远不可能比得上的.最好的教育激励学生去相信自己,努力学习以实现目标.他们开发了孩子家长和孩子自己可能永远也看不到的可能性”.因此,就算是身处在互联网之中,教师作为学校文化建设者的主体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甚至认为可以把教师的文化作用和功能概括为一句话——教师创造了学校文化.如果说21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滥觞于改课程、改教学,那么,现在必须进入改教师的阶段了,因为,只要教师不发生改变,一切设想就不可能转化到实践中去,教育也就不会真正发生改变.所以,教师要勇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这是文化建设不可抛弃的内在向度与行动路径,教师们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化探索与践行,更需要教育文化的价值自觉,有了价值自觉才能保证进行正确的文化建设.

  教师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思考力与价值判断力,这种价值判断不仅是选择的能力,而且是进行深入辨析思考的能力,更是否定与批判的能力.千万不能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一样,只会机械地肯定与接受,只会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迷信权威,而不会进行深刻的质疑与批判.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文化批判与重塑的过程,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批判,学校文化的品质与内涵才会螺旋上升,达成更高的文化实践质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文化境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文化批判与重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形成对教育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进而完善自身的教育哲学和教学主张,努力实现对自身经验的超越.当教师们能够不断超越自身的时候,学校文化建设就会成为不断创生的过程,而不是文化的简单复制和低水平重复.教师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去建构充满教育意蕴的文化生态,就是在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就是和孩子们共同创生美好的精神家园,最终陪伴儿童走向充满人性光辉的生命旅途.■

学校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校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