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如何通过纹饰鉴定古陶瓷(下)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鉴定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如何通过纹饰鉴定古陶瓷(下)

3. 五彩

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在宋、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品种.其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种彩料为主,有的加金彩,按照花纹的需要施于釉上,再在800℃以上的炉中二次焙烧而成.但只以红、绿、黄为基本色彩者也可称之为五彩.釉上五彩在明代早中期的官窑、民窑中同时出现(图80),传世品不多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其瓷画中重用红、绿彩,有的器物运用红彩达到极致(图81),也有加用了孔雀蓝色(图82),使画面更清新.另一值得提出的装饰方法是在瓷画中使用套色法,先高温烧成白釉瓷器,再在白釉上施一层经低温烧成的黄釉,再在黄釉上描绘红、黑彩或绿彩,为明代嘉靖朝的独特产品,俗称“黄上红”(图83).当代景德镇有仿品,非常粗劣.这些施彩方法也是鉴定明代彩瓷的主要特征之一.

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又称“青花五彩”,早在明宣德朝就已出现,但以嘉万五彩为典型代表.嘉万五彩施彩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值得注意的是瓷画中青花纹饰的色调应为回青色,较浓艳.红彩的表现也很重要,多为深浅不同的矾红枣皮色,彩面显现出七彩光(老化的表现).嘉万时艳丽的五彩将绘画潦草的纹饰掩盖,瓷画仍华丽夺目,成为晚明时期五彩瓷器的一大特征(图84).现代仿制的嘉万五彩较为多见(图85),其色彩浓艳,但红彩犹如红漆状,绿彩多有用药水腐蚀的做旧痕迹,绘画纹饰死板.民国时期有利用旧胎挂新彩的仿品,传世品中还有日本过去仿制的万历五彩,从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全方位的仿制,但烧制的瓷化程度较高,与传世器物相比还是有区别的.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 图86),除常用的红、绿、黄、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它的施彩特点是根据画面设色的要求选择三种或五六种颜色交错运用,富于变化.施彩时红色调就是纯红、深红或浅红,非常细腻油润;绿就是纯绿、深绿或浅绿,分别平涂于画面上,没有色阶的变化,施彩较厚,显得浓艳,有微微凸起之感,给人以宝石般的美感,因此有“硬彩”或“古彩”之称.康熙五彩中的金彩至今仍鲜艳如新.黑彩与墨彩则有所区别:墨彩是用笔蘸上含钴的青料描绘纹饰轮廓线,经烧制呈现无光泽的墨色;而黑彩是用乳香油调和后的珠明料绘画纹饰,在纹饰上再罩一层透明绿,经低温烧制后的黑彩漆黑光亮,也有在绘好的局部纹饰(如头发、衣靴等)上罩一层透明釉(即玻璃白),也是漆黑光亮(图87).这些施彩特征在其它时代彩瓷中少见.雍正朝粉彩开始盛行后,五彩趋于衰落,乾隆朝以后的五彩不似康熙五彩粗犷豪放,传世品较少.

晚清至今都有仿制康熙五彩瓷的现象,鉴别时要特别注意彩质呈色与康熙真品的区别,仿品白色釉地的表现都缺乏康熙朝玉质感的神韵,绘画纹饰也多板滞.

4. 斗彩

斗彩是运用淡描青花勾绘出全部纹饰的轮廓线,然后在双勾线内施多种釉上彩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彩瓷,因此瓷画中是否有青花绘制的纹饰轮廓线,是判断斗彩的关键.斗彩最早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成化斗彩亦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清代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品为佳.

斗彩之名称在明代还没有形成,明晚期一些记述瓷器的书籍将成化斗彩称为“成化五彩”或“青装五色”.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 年)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还是称“成窑五彩”.最早使用“斗彩”这一专门名称并加以解释的,是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其书云:“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成全体,名曰斗彩.”在成化以前,已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例如西藏萨迦寺所藏宣德五彩鸳鸯莲池纹碗,此碗纹饰中的鸳鸯采用勾边填彩技法,证明成化斗彩是由宣德五彩发展而来的.成化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在釉上一般有三四种不同彩色,多的达六种以上,其色彩的特征都极鲜明.成化斗彩均为官窑器,为宫廷珍玩,极其珍贵,此后历朝均极为重视.

成化斗彩的特点如下:(1)造型玲珑隽秀,以小件器物如小罐、小杯等为主,胎质细腻,轻薄透剔,杯除鸡缸杯外尚有十余种各色小杯,“天”字盖罐更是传世珍品;(2)成化斗彩的装饰技法有两种,一种是填彩技法,在青花轮廓线填充所需要的色彩,有一种到多种,而后再入窑烧制而成,填彩技法也是制作斗彩最常用的技法.另一种技法是在填彩之外,兼用点彩、染彩和覆彩纹饰,其方法是先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主体,有的局部纹饰用青花渲染,然后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灵活掌握在青花纹饰上不同的施彩方法,或点或染或覆,再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这类斗彩器表面纹饰展开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工笔画,如斗彩高士杯(图88)、婴戏杯(图89),画面充满着情趣;(3)关于成化斗彩的彩色特征,孙瀛洲曾总结经验:“鲜红,色艳如日,厚薄不匀;油红,色重艳而有光;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杏黄,色闪微红;蜜蜡黄,色稍透明;姜黄,色浓光弱;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色皆透明而闪微黄;松绿,色深浓而闪青;孔雀绿,浅翠透明;孔雀蓝,色沉;差紫(姹紫),色浓而无光;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以上色彩的呈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笔者经与实物对照,确有同感,应牢牢掌握.(4)纹饰绘画均为平涂,花卉树木不分阴阳面,人物衣服线条简练,只绘单色外衣.

成化斗彩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斗彩鸡缸杯(图90),之所以鸡缸杯名气大,可能与皇帝的喜爱分不开.据蔡和璧介绍,台北故宫藏有一幅宋人《子母鸡图》,其上有明宪宗御题诗一首,可见其对鸡的喜爱,斗彩鸡缸杯也极有可能是根据皇帝的喜好特制的.明万历时《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足见鸡缸杯之贵重.在鉴别鸡缸杯时要特别注意前人总结出的胎、釉、彩特征,要注意故宫旧藏鸡缸杯的用彩没有黑彩,特别是鸡尾的羽毛为不均匀的浅绛紫色,难以仿制.当代成化斗彩的仿制品较为多见,与真品相比差距甚远,多数仿品的彩和釉均不达标,都是依据图录照猫画虎而成,有制作精美者亦没有成化斗彩的神韵,也就是上百年的陈旧感不能显现出来.

成化斗彩在明嘉靖、万历朝均有仿制,由于晚明的文人墨客非常仰慕明早期的一些精湛作品,对玲珑秀美的成化斗彩更是倍加赞颂,从当时的一些文人笔记、博物要览等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成化斗彩杯在当时就已有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嘉万时仿制成化斗彩的情况很突出,但仿品大都书写本朝纪念款,如“大明嘉靖年制”款斗彩婴戏杯(图91),“大明万历年制”款斗彩团花花果碗等,都具有嘉万本朝彩瓷的时代特征.

清代斗彩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大量生产,同时对斗彩的装饰工艺进行改进、拓展,生产出许多精美的斗彩新品种,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在前朝基础之上不断继承创新.康熙朝运用斗彩工艺可组合成多种不同的装饰画面,如斗彩的边饰和局部纹饰,斗彩花纹可以与青花五彩或釉里红合绘一器,还见有洒蓝地斗彩和黄地斗彩,创制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新型斗彩瓷器.康、雍、乾三朝均仿制过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康熙朝仿制的最为成功(图92),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方面均与成化鸡缸杯相近,但其缺点是胎体较成化朝稍厚,地釉青白光亮,色彩较艳丽,绘画较板滞,通过放大镜观察彩面会发现有小颗粒或小斑点.

雍正斗彩成就非凡,在施彩方面仍以填彩为主,与前朝不同的是其在青花勾线内填以粉彩,并出现了胭脂红、草绿、洋黄等新彩,瓷画更显亮丽.雍正斗彩的青花轮廓线清晰挺秀,粉彩颜色柔和淡雅,青花轮廓线内的填彩极其周正规矩,没有一笔填出线外,二者融为一体,极为工巧(图93).要提及的,雍正仿成化斗彩的情况更为突出,以北京故宫的藏品看,许多雍正斗彩的样式都有其对应的成化斗彩真品,如明成化斗彩团蝶纹罐、海兽纹罐、各式小杯等,雍正朝均有仿制(图94).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时,对景德镇御窑厂制瓷事宜过问的相当细致具体,经常派人持各种成化斗彩器送往景德镇御窑厂令督陶官仿制,对于仿制品的造型、纹饰、款识都有具体旨意.因此雍正斗彩的制瓷水平不比一般.例如斗彩花蝶纹盖罐,雍正仿品制作得非常精细,蝴蝶纹蝶身、蝶翅上的丛毛和花斑绘画逼真.需要注意的是斗彩小盖罐的罐盖,明成化罐盖的盖面微鼓,边缘圆润;雍正仿者盖面较平;现代仿品小罐盖非常规整.

乾隆斗彩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彰显出乾隆时唐窑彩瓷生产的非凡情景.乾隆斗彩在造型、纹饰、施彩等方面都以繁缛华丽著称,一改雍正时清丽淡雅之风.在施彩方面,乾隆斗彩仍继承成化时期的填彩技法,在填粉彩的同时在适当地方用青花渲染,加饰金彩、黑彩、料彩等合绘一器,在一件器物上施用多种彩,使瓷画鲜丽娇艳,迥异于常色,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施彩方法.有的器物还加写乾隆御题诗,更增添一份高雅.从故宫旧藏来看,乾隆斗彩品种繁多,众多传世品中有的是每年照例为皇宫御制或是皇帝、太后万寿时的贡物,因而制瓷工艺精巧.乾隆斗彩比较突出的是大型陈设瓷比以前各朝都多见,如高达30 ~ 40 厘米的各式瓷瓶,还有高达70 厘米以上的乾隆斗彩进宝螭耳大瓶(图95),民间极为少见.在纹饰绘画方面,乾隆斗彩的青花轮廓线比雍正朝略粗,色彩浓艳,在构图上吉祥图案比比皆是.据清宫档案记载,唐英在烧造御用品时,按不同季节、不同喜庆节日绘画不同的吉祥图案,如三阳开泰、五谷丰登、加官进爵等,这也是乾隆彩瓷的一大特色.在仿制前朝斗彩方面,乾隆朝突出的是仿成化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乾隆仿品将团花菊蝶纹改画成团菊纹(图96),地釉偏青白,色彩艳丽,绘画精细规整,有本朝官窑款识,并不是刻意地模仿,是具有乾隆朝特色的斗彩小盖罐,当代市场上新仿品较为多见.

清嘉庆、道光以后的斗彩瓷器传世品少见,制作水平趋向衰落,但“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埋没处”(语出《陶雅》,图97).嘉、道时期的佳作,不是创新,而是继承和保留了一些前朝官窑的遗风,因而对嘉、道官窑制品,流行着一种乾嘉不分或嘉道不分的说法.清宫旧藏中,嘉、道斗彩的圆器(盘、碗)较多,均以雍正斗彩器为蓝本进行仿制.故宫旧藏清嘉庆斗彩缠枝花盖罐,地釉细白,绘画精细,色彩艳丽,光亮柔和,具有乾隆官窑风格,为嘉庆早期官窑作品,所以乾嘉不分.咸丰朝以后斗彩已濒临绝迹,但不乏精品,值得重视.笔者目前见到的咸丰斗彩缠枝花碗真品仅有两件,一件是故宫旧藏(图98),另一件为香港藏家所藏,物以稀为贵.此碗施彩技巧很有特色,绘画时先在青花轮廓线上描绘一次金彩线饰,再在金彩线内堆绘粉彩花纹,共绘缠枝花5 朵,花形不一,口边、近底处也有两道彩饰带,纹饰色彩浅淡,画笔纤巧,底部有红彩咸丰官窑款识.当代市场上常见此类碗的仿品,画工较为粗略呆板,色彩干涩.光绪时期的斗彩水仙伴石杯小巧玲珑,胎体轻薄,为清宫旧藏,画面清雅宜人.水仙伴石纹为明清文人画家喜画的题材,其用勾线填彩绘画方法绘画水仙,用青花渲染方法绘湖石,小小的红色花蕾做点缀,整个画面犹如一幅小写意画,应为晚清时传世斗彩珍品.

5. 珐琅彩

珐琅彩原为清宫旧藏,是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利用珐琅料专门在皇宫中设窑二次烧制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品不多,均秘藏宫苑,每件器体底部均有年代款识.珐琅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传世品一般百姓很难见到.但有些器物在晚清时从宫内流散到民间或国外,民国以后国内外学术界开始陆续发表关于珐琅彩的资料,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自民国以后市场上陆续开始出现珐琅彩的仿品,但与康、雍、乾三朝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康熙时珐琅彩的制作流程是:利用在景德镇烧制的只在器里施釉的素白瓷做为瓷胎,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谕旨,于碗外部涩胎上用进口珐琅料绘画纹饰,然后第二次入窑低温烧成.雍正以后稍作改良,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在白釉上直接施彩,并且自制彩料.由于彩绘堆料厚,故烧制出来的珐琅彩花纹在器表微微凸起,加之彩料色调浓淡分明,故纹饰立体感很强.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对之后粉彩瓷器的发展颇有影响.

清宫内务府把珐琅彩称之为“瓷胎画珐琅”,这个名称表明珐琅彩是在金属珐琅器的影响下移植而成的一个品种.金属珐琅器中的铜胎画珐琅据传是在16世纪时(大约明代弘治年间)从西方传入中国,到了清代金属珐琅器进口增多,并且受到皇室喜爱,因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研制金属珐琅器,并从广东的画珐琅匠人和景德镇的彩绘匠人中选拔技艺较高者进宫制作.康熙帝对法国的铜胎画珐琅非常赏识,又邀请法国的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内廷珐琅作,由此可见清廷对金属珐琅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珐琅作不但烧制了大量的金属珐琅器,而且康熙晚期还创造性地将金属珐琅器的制作工艺与中国传统彩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在瓷胎上画珐琅的新工艺.为了有别于铜胎画珐琅器皿,清宫旧档将这种新造的瓷器称为“瓷胎画珐琅”,与铜胎画珐琅相比,瓷胎画珐琅更为轻巧精致,艺术性更高,因而越来越受皇帝的青睐.

康熙朝珐琅彩从外观上看,其色彩与纹饰主要模仿铜胎画珐琅,传世品皆为色地珐琅彩瓷器(图99),珐琅彩色地有紫、红、黄、蓝、粉红等.纹饰多为写生花卉,以牡丹、莲花最多,其余有菊、梅、月季、宝相花以及绣球、石竹、牵牛花等,因此康熙珐琅彩有“有花无鸟,更不见山水人物”的说法.从器型上看都为小件器物,有瓶、盒、盘、碗、杯、壶等件,犹如铜胎画珐琅.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珐琅彩色地的下面,有隐现出胎体上面的旋纹或划纹,这是因为康熙珐琅彩是在器外涩胎上进行彩绘的.在制胎时,先在胎体的里、外蘸满釉,然后晾干,再用工具旋掉胎体外面所施的釉面,做成外壁不带釉的涩胎,最后才送入窑中烧成反瓷以备进行彩绘;(2)珐琅彩碗的口边都有1 毫米的白釉边(未烧胎前施釉时留下的痕迹),与色地珐琅彩结合紧密;(3)虽然是宫廷秘玩,但珐琅彩色地多数有深浅不均匀的现象;(4)绘画均为单线勾边填彩,彩绘精细,花纹微微凸起,用放大镜看彩面有的有小裂纹,是一种老化的表现;(5)从传世品看,民国仿制的康熙珐琅彩都具有以上特征,但与真品相比差距较大的地方是,民国仿品胎体稍厚(图100),彩色稍淡,绘画僵硬,在故宫藏品中亦有胎体轻薄、绘画粗略者.当代市场上的新仿品彩绘则过于精细,过于光亮,釉面过于细白.另有一种仿掐丝珐琅艺术效果的彩瓷(图101),实物很精致,宛如铜胎掐丝珐琅,被有的藏家误认为是珐琅彩.还有的藏家将加用料彩做装饰纹饰的仿古瓷认作珐琅彩,这也是不对的.

雍正珐琅彩从外观上看一改康熙珐琅彩类似铜胎画珐琅的效果,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融为一体.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记事档中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对造办处珐琅作非常重视,时常亲自过问珐琅瓷器的制作情况,命怡亲王专门负责主持,由精通工艺设计的郎中海望、员外郎沈瑜、制瓷专家唐英等人专门负责管理,并集合全国的能工巧匠及画家于大内供职,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怡亲王府三处分别设窑烧制,使得珐琅彩的烧制技术达到极盛阶段.从传世品看,雍正珐琅彩器型以盘、碗、杯、碟为主,茶壶、瓶等甚为少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珐琅彩瓶仅见北京故宫珍藏的两件雍正珐琅彩松竹梅纹橄榄瓶(其中一件口部破缺).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在胎体方面不再用反瓷,而采用景德镇新烧成功的优质细白瓷,至今故宫旧藏有许多白釉小碗,可能是当时制作珐琅彩瓷的备用品,这些白瓷的质地都具有薄、轻、润、细、洁的特点;(2)在用料方面,康熙朝珐琅彩料全部为国外进口,雍正时珐琅彩制作数量激增,进口料已经供不应求.雍正六年二月皇帝下谕旨,命怡亲王试炼珐琅料,同年七月即试炼成功.此后珐琅彩多为清宫自制彩料,因而增加了许多新的彩色品种,据清宫档案记载新增彩色达九种,使色彩种类大为丰富.故宫旧藏的清雍正珐琅彩孔雀花卉纹碗(图102),仅鸟类身上的羽毛就有十几种色彩之多,可谓精美绝伦.由于珐琅彩调色时使用多尔门油,因此珐琅彩不仅绘画精细,而且油亮光润,立体感强;(3)纹饰绘画方面据清宫旧档记载,雍正时画珐琅彩的名匠很多,都是年希尧和唐英推荐的名画家.每件珐琅彩器不仅瓷画绘画水平高超,同时还配有诗句、印章,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形成了雍正朝独特的艺术风格;(4)雍正珐琅彩的仿品从民国传世品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的仿制,器型以盘为主,胎体较轻薄,盘心绘画工整,施彩艳丽,但没有雍正时的艺术风采.另一种是后挂彩,器型以碗为主,是用雍正朝白釉碗后补珐琅彩纹饰烧制而成.北京故宫藏有一件民国后挂珐琅彩花鸟碗(图103),为1949 年前郭葆昌亲属捐赠,此碗外壁一面用料彩绘桃树一枝,树上栖一对燕子,另一面用墨彩书诗文两句:“三月韶光花似锦,一支偏占武陵春”,诗前后闲章用粉红料书写“佳丽”、“武陵”、“春色”.

此碗单从画面上看颇具有雍正珐琅彩的艺术效果,纹饰绘画较为精细,有立体感,胎体也较轻薄,不足的是施彩较厚,色彩较浓重,但不失为民国时仿珐琅彩的佳作.现代仿品都很粗劣,少数精细者彩面过于光亮,雍正时代的神韵难以仿制.乾隆珐琅彩从外观上看又有了新的发展.乾隆早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朝以白釉为地、诗书画一体的绘画风格,并有所创新,在纹饰中出现了西洋风格的纹饰.乾隆年间有许多欧洲画家供职于内廷,中国画家由此吸收了欧洲绘画的透视技法,将之用于珐琅彩西洋人物(图104)和景色的绘画,有一定的立体感,题材格调别致,独树一帜.其次,乾隆珐琅彩在瓷画上喜用锦地花卉或花卉开光的装饰工艺,将传统的缠枝花纹饰变形成S 型线条勾描,即出现洋花洋叶,形成乾隆时期独特的纹样.乾隆珐琅彩在色地上常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画出细如毫芒,又宛如凤尾状的锦纹或花开纹,俗称“轧道”(图105),南方行家称之为“雕地”,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此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用此种方法制作的器物,犹如铜胎珐琅器.乾隆中期督陶官唐英去世以后,珐琅彩瓷器就很少生产了.

民国时期的珐琅彩仿品可与真品相比拟,值得重视和研究.民国瓷业自景德镇御窑厂停办后,开始走上了一条蹊径,民间瓷业及瓷业公司都大量制作仿古瓷.袁世凯任总统的短暂期间,也效仿清廷制度,派郭葆昌至景德镇监督陶务,这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郭葆昌在任时间不长,为袁世凯制作的瓷器以仿古为主,尤其是仿制的珐琅彩瓷器非常精美(图106).据《景德镇史稿》记载,当时仿造了100 件器物,主要以各式瓶为主,又记载民国初年景德镇尚有许多优秀的工匠,他们用清窑大库所存彩料,再以雍、乾珐琅彩真品为蓝本烧制出了珐琅彩瓷器.这批瓷器胎质纯白,画工极为精致,在工艺技巧方面表现出了高深的造诣,是近百年来少有的名贵作品,在当时被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民国珐琅彩.但实际上袁世凯称帝在位仅83 天,郭氏于袁称帝前一年就已辞职还乡,凡“洪宪”款瓷器应为赝品.当时市场上出现的“洪宪”款瓷器,多为礼品用瓷或民间实用器.值得重视的是,现在景德镇仿雍正、仿乾隆款的彩瓷很多,这些仿品中有的彩绘精细,有的粗劣,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纹饰当中除彩绘加描金外,多效仿乾隆粉彩的作法,都加用料彩做装饰带.有些藏家认为这些仿品就是雍、乾珐琅彩,是不对的,并不是有料彩纹饰的器物就是珐琅彩,还要结合彩料的质感、金彩的光感以及胎釉状况等综合研究,实际上这类仿品都是现代的粉彩瓷器.

6. 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之上,受珐琅彩的影响,由景德镇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彩瓷,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延烧至晚清,官、民窑都有生产,是清雍正以后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

粉彩的独特之处是在彩料中掺入了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乳料,因玻璃白内含砷,具有乳浊效果,给人一种粉润的感觉,故这类瓷器被人们称为“粉彩”,晚清典籍中又有“软彩”之称.

粉彩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在白釉的瓷器釉面上,用经过玻璃化的各种彩料以渲染等技法进行彩绘,而后二次入窑低温烧成,这是在珐琅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的一种崭新的彩绘技法,也是清代工匠们一项新的创举.

据陶艺家介绍,玻璃白的使用方法有多种:(1)“涂粉为地”.在画面彩绘部分用玻璃白打底,在施彩渲染,彩绘采用纸本绘画的渲染技法或没骨画法,在画面上表现出正反、仰俯、翻转的变化,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精品者真正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绒毛”的程度;(2)用玻璃白使得各种彩料粉化而不透明,如使红色呈粉红,绿色呈淡绿,色调品种大大增加,使彩绘用色更加丰富,一件器物彩绘用色达20多种;(3)有的纹饰彩绘后再涂一层玻璃白,经低温烧制后,色料融化成玻璃状,与釉面密结,呈色晶莹,更增器物的美感;(4)玻璃白还可以单独使用,如描绘风景时需要用白色表现的纹饰,在彩瓷中只有珐琅彩和粉彩中有白彩,这种白彩实际上就是含砷的乳白色玻璃.

以上是玻璃白在彩绘中的多种使用方法,实际就是粉彩的主要特点,说明粉彩瓷器在纹饰表现力上远强于其它彩瓷,其色彩丰富,艺术效果独特.雍正六年以后,国产珐琅彩料产量逐渐增加,乾隆粉彩中大量加饰料彩,出现了无论是在用彩上还是图案上都是中西结合的一种新型粉彩瓷器.粉彩瓷器自问世以来,官、民窑大量生产,至今日传世品非常多见.康熙朝为粉彩的初创阶段,传世品稀少,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北京故宫仅存有6 件康熙粉彩器(图107),其绘画风格简练,用平涂的方法绘画,缺乏立体感,施彩较厚,彩质粗,彩色浓艳,重用胭脂红(洋红),整件器物颜色种类多达10 种,但缺乏立体感,还有剥彩现象,显现出粉彩初创阶段的特色.

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无论是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等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水平,白釉瓷器在雍正朝的高度发展也为粉彩大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图108).这一时期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粉彩器,官窑制品尤其精细,可与珐琅彩媲美.在彩料方面,雍正粉彩色彩品种丰富,用色富于变化,可多达几十种色彩,不仅有白地彩绘,还有其它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地、黄地、绿地等.所绘纹饰多以花卉虫蝶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画等,其画法有多种,如平涂、渲染、没骨法、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风韵.每件瓷画的纹饰笔法相当细腻,线条飘逸,与康熙粉彩相比有着强烈的立体感.《陶雅》有云:“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人物画多为室内景观,有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人物的线条柔和,特别是侍女人物,体态修长,面目姣美.山水画气势雄伟,笔法劲健.

雍正粉彩仿品从民国郭葆昌时就已开始出现,在故宫馆藏郭葆昌捐献瓷器中,就有郭仿“大清雍正年制”款粉彩花卉、草虫、蝴蝶瓶多件.造型秀丽,色彩淡雅,但画笔欠生动,彩料表现不光润,与雍正粉彩相比相形见绌.民国早期景德镇新粉彩瓷很著名,是由当时的几位绘瓷名家创制的,即“珠山八友”瓷画(图109),其以中国绘画的手法结合粉彩绘瓷技法,表现出国画的意境.现代景德镇新仿品地釉细白,彩薄,色彩鲜亮,有绘画过于精细者亦书雍正款识,但大多数仿品还是相当粗劣的.

乾隆粉彩一改康熙、雍正时期清新典雅的风格,以精工细作、华丽繁缛著称.从乾隆朝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事档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直接干预制瓷的各项事宜,对部分彩瓷的用途、形制、花纹等常有谕旨,制作前需先进呈画样或本样,审定后才交付景德镇制作.唐英是当时清宫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他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刻意吸收西洋工艺美术,因此不断创造出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也就是当时清宫档案中所记录的“磁胎洋彩”,当时所创造的“磁胎洋彩”器品种繁多,凡生活用品、陈设品、文具等各式俱全.

关于“粉彩”和“洋彩”之说,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在清宫档案中有关彩瓷的记录只有五彩、珐琅彩和洋彩,“粉彩”之名是晚清典籍根据瓷画画面粉润柔和之特点而总结提出的.而“洋彩”在雍正十三年唐英的《陶成纪事碑》和乾隆八年唐英的《陶冶图编次》中都清楚说明了其特点:(1)使用珐琅料,如洋红、洋绿、洋黄等;(2)用西洋绘画方法绘制纹饰.这类彩瓷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收藏的都比较多,清宫旧档中提到的乾隆“磁胎洋彩”瓷器与今天故宫传世的粉彩瓷器都能一一对应上,可见当时的珐琅料不仅用来烧“磁胎画珐琅”(珐琅彩),也大量应用在“磁胎洋彩”上.“磁胎画珐琅”与“磁胎洋彩”无论是烧造的地点还是绘画风格上都是有显著区别的,所以“磁胎洋彩”是唐英为了有别于“磁胎画珐琅”而提出的.由于清宫旧档中关于彩瓷只有磁胎画珐琅、磁胎洋彩及五彩,但传世品种彩瓷种类非常多,品种较复杂,除磁胎画珐琅和磁胎洋彩外不能都笼统的称之为五彩.近百年来陶瓷学者不断研究,从工艺美术角度分析,结合工艺制作特点,将中国明清两代的彩瓷划分为珐琅彩、料彩、五彩、斗彩、素三彩及色地彩瓷等,对于浩瀚的中国彩瓷品种来说,既科学又清晰.而“粉彩”包括西洋画法(图110)、中国画的画法(图111)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其中瓷画为西洋画法、画片中有西洋人物及花卉纹饰的器物应属“磁胎洋彩”.这一定名多年来在学术界普遍使用直到今天.

关于乾隆粉彩的装饰工艺,首先从色地上看,除白地彩绘外,更有多达十余种色地粉彩器,大大超出了前朝的种类范围.其次在施彩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常见有以粉彩绘画为主、加绘青花或黑彩的器物,又或以五彩、斗彩或高温颜色釉并施于一器.这种以多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在装饰纹样方面,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或“锦上添花”图案,配以花鸟、山水、人物、百兽的通景画面或开光瓷画,这种装饰方法综合了西洋铜胎画珐琅与中国粉彩绘画两种工艺技法,中西合璧,形成乾隆粉彩的另一独特风格.更引人瞩目的是大量采用缠枝宝相花或洋花做纹饰主体,加饰夔龙、夔凤、鸳鸯、蝙蝠、八仙、八吉祥、岁寒三友、折枝花果、花卉或璎珞等寓意纹样,组成各种符合圣意的寓意祥瑞、延年益寿的图案.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结合千姿百态的造型,使乾隆粉彩瓷器显得过于繁缛华丽,但就工艺而言确实精细完美.

当今文物市场带有乾隆款的仿制彩瓷比较多,仿制“磁胎洋彩”类型的器物也很多,有的制作精细,有的制作粗劣.综观各类仿品,其胎质细腻,施彩较薄,彩面光亮并有较生硬的小裂纹.鉴别乾隆粉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松石绿彩.现代仿品为了达到乾隆官窑作品的效果,器口上半部和足底部都施有松石绿釉.真品松石绿釉颜色浅淡,微微闪黄,彩面不平,按前辈人讲法,宛如“粥皮状,并有自然开裂的小纹片”.现代仿品则色泽过深或过浅,施彩较薄,彩面光亮,有较生硬的小裂纹或无裂纹,有的呈鲜艳光亮的松石绿釉的感觉;(2)金彩.乾隆粉彩有描金纹饰的器物,口边、足边也常描金,是较珍贵的粉彩瓷器.金彩因含金量较多,距今200 余年色泽仍柔和光亮,而仿品金彩有的过于光亮或发白,有的金彩表面已氧化,仿佛涂一层土的物质,可以经过人为打磨泛出金色光泽,说明使用的是代用品;(3)红彩.明清两代彩瓷中的红彩基本用矾红,或称铁红,其受助熔剂及窑温影响,颜色深浅不一,一般微微闪黄.现代仿品的红彩有的呈色浓艳,施彩较厚,或呈红漆状.

嘉庆以后至晚清民国时期的粉彩,由于社会经济日渐衰落,景德镇瓷业也日渐萧条,许多著名品种已绝迹人间.从清宫旧藏的传世品看,多数研习旧制,缺少创新.如不看款识,嘉庆早期官窑器易与乾隆器相混淆,有些咸丰器易与道光器相混淆.但综观晚清时期的瓷器,还是有许多独到之处的.

(1)在型体上,嘉庆粉彩透孔式帽筒(图112)、道光粉彩冬瓜罐(图113)两种器型为新创,一直沿用至民国.其次道光朝喜作小件器,如小酒杯、套杯、小鼻烟壶、小鸟食罐以及带盖茶碗等都很有时代特色.同、光时,御窑厂专门为同治皇帝大婚和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烧制所用餐具和陈设品,在陈设品中有一些大型器,如各式花盆、大地瓶、赏瓶、口径近一米的大盘、大缸等,代表器物如光绪粉彩黄地凸雕博古龙耳大地瓶、粉彩百子婴戏大盘、储秀宫款大盘等,都反映出晚清时粉彩的烧造水平.

(2)在纹饰上,嘉庆以后除官窑继续沿袭乾隆官窑的纹饰外,民窑粉彩的发展有了一定成就,特别是在纹饰上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风景和人物画,如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等,常附墨书诗句,这种粉彩瓷器多作游览风景区出售的纪念品.在人物画中还出现《无双谱》人物(图114)或历代名人为主题的画面,多画在酒杯、盘、碗的内外壁或瓶身,所绘人物数目不等,人物旁均墨书人物姓名和小传.道光民窑粉彩喜欢绘小动物、飞鸟、鱼虫、蝴蝶,题材有十数种,多与花卉瓜果组成完整画面,具有吉祥寓意,为当时的时代风格.

晚清粉彩的鉴别,除注意以上独特风格外,还要注意现在常见的仿品,比如:(1)乾隆、嘉庆官窑中的“轧道”工艺,现在景德镇也使用的比较多,仿品可能是机器轧出来的花纹,纹线细,纹饰稀疏,彩色的地釉显厚;(2)名品乾隆粉彩鹿头尊,从传世品看,道光、光绪朝都有仿过(详见叶佩兰主编《古瓷辨识》).现在出现在市场上的多为景德镇在上世纪70 年代以后制作的产品,器型有大有小,胎体厚重,彩釉光亮,整体瓷画显粗劣,缺乏清代用“玻璃白”后多种色彩显现的艺术效果;(3)名品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老仿者多为光绪仿(详见叶佩兰主编《古瓷辨识》),当今市场上出现的多为上世纪70 年代以后制作的产品,胎体厚重,彩釉光亮,仿制精细者色彩浅淡,绘画粗劣者色彩浓艳,缺乏乾隆粉彩那种秀丽雅致的色调和粉润柔和的艺术效果;(4)同治皇帝大婚时烧制的红底金彩喜字碗、盒子之类( 图115),当代仿品逼真,受误导者主要是不了解真品红色地釉的色调,真品红色地釉不是纯红,而是红中有黄感,金彩也不是金光闪亮,而是比较柔和;(5) 民窑中咸丰、同治彩的刀马人物故事图大瓶现在仿品较为常见( 图116), 很逼真.此类瓶高大,颈部两侧均有双狮耳,通体绘多层粉彩纹饰,腹部开光内突出刀马人物故事图.此类瓶真品距今也已有140 余年,其色彩粉润显老旧,俗称“同治彩”.值得注意的是刀马人物面相的画法,人物的黑眼珠是用墨彩准确点绘,鼻头画得很大,工匠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出刀马人物生动独特的艺术表情.现代仿品则没有真品的这种神采,同时彩面光亮鲜艳;(6)嘉庆以后出现的带孔帽筒、冬瓜罐以及盘、碗的器型直到民国时期仍在生产,在今天的仿古瓷中也大量出现,有的胎体厚重,有的色彩浓重粗糙,特别应注意许多装饰有漆状红彩、书写乾隆款识的器物,都是比较粗劣的现代仿品.

7. 辽三彩

辽代彩瓷多数是墓葬出土的,属低温釉陶器.从外观上看辽瓷具有浓厚的契丹民族风格,其胎质有粗有细,一般都带有粗砂粒,胎色有灰白、砖红或深米色,因而辽瓷的胎要施一层化妆土,通过印花、刻花工艺利用胎色达到装饰效果,有刻花填彩、印花点彩或施一种单色釉,经低温火烧.施彩主要有红、绿、白三色,素雅大方(图117).釉面光泽柔和,由于受空气或潮湿影响,绿彩有的泛点银色光泽.现代仿制品胎色虽也是砖红色,还带点黑渣点,但胎质坚实,釉显薄,釉面玻璃质光亮,花纹死板,没有多年出土器的陈旧感.

(责任编辑:田红玉)

鉴定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鉴定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职称论文专家鉴定意见

2、论文鉴定意见

3、职称论文专家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