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传承和:打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关于免费传统文化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传统文化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传承和:打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

文|綦丽洁

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清新而富有现代感的面貌示人,变得可亲可爱起来,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是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

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把原本古板的艺术品做得“萌萌哒”,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再有,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引爆网络,获得网友纷纷点赞.同时,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使孔子的形象生动可感……这些方式,一改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让人获得了全新的感观.欣赏之余,也引发人们反思此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思考未来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服务于当下人们的文化生活.

这些年,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一曲被90后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在网上意外蹿红,白居易600多字的古诗配上现代曲调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听.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该视频仅上传两天就收获1300多条弹幕,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诵古诗的正确姿势”,甚至有网友封其为“高三语文必听曲目”.

当人们感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时,一种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正在把昔日亭台楼阁中的“大雅”还俗于民间.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在大众层面上广泛兴起,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读经热”.这是当时人们打开传统文化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读”.

“读经”就是诵读传统经典.在20世纪90年代的语境中,传统经典作为沉睡的记忆被“读”醒.通过读经,民族尊严和自信得以恢复,人们在呼唤时代丧失掉的、赋予一个民族归属感的东西.读经很快燎原中国,社会上和教育机构中各种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读经作为打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后来有些趋于极端.读经运动过于强调“读”的方式,过于信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信条.“读”而不知其意,更难谈“用”.因此在读经多年后,竟然出现了“读经运动”造就的庸才,即媒体所报道的“读经少年十年背数十万字经书,识字却成问题”的怪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中国声音和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国学热”随之兴起.人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进而寻求其中的价值观和精神.也就是说,打开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穿上长袍马褂,读几本经书那么简单.

“国学热”带动了全社会的参与,大学里的“国学院”“国学研究院”,社会上的“国学大讲堂”“国学总裁班”等以及各种类别的文化讲堂、各种形式的文化节目,无论学术性的还是普及版的,“国学热”打开了传统文化的丰富矿藏,并提倡和注重传统文化的“功用”.

“国学热”兴起,促使教育市场不断扩大,书法、武术、围棋、中医以及古琴演奏等都有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学习.许多以“国学堂”“书院”为名、面向青少年乃至幼儿的教育机构也随之不断出现.而面对这些年传统文化教育市场的发展,难免让人有泛滥之感;一些低质量的“国学班”或“书院”更是起到了反作用,让传统文化的形式主义之风再次兴起,拉开了人们和传统文化的距离.

不管怎样,从“读经热”到“ 国学热”,传统文化在不断回归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同样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在努力寻求着更好的打开传统文化的方式.正如2017年8月6日在比利时召开的第一届“世界人文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所言:“只要找到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传统文化就能在互联网时代大受欢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活’起来.”

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传统文化要“取得实际成效”,要能够“活”起来,还是得通过“人”的传承.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人们喜闻乐见.“00后”冠军武亦姝的才情令观众和网友折服,称其“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该节目叩开了传统文化大门,让传统文化的景色更加鲜明而丰富地展示出来.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的“面目”决定着它的亲近感与传承度.那些陈腐的、高高在上的传授是无法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身上复活的.一个时代的青年人会用他们新鲜的思维打开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创造性转换”.即便在新文化运动反传统时期,传统文化也是经过新青年们的改造而以新的形式出现.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叶君表示:“我们是背着唐诗宋词长大的,但用着手机、坐着地铁.我们希望用现代眼光去看传统.”

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只有在古典中国的语境中才能显示价值和意义,旧的传统吸入新的成分才能成为真正的传统.

“7岁的儿子每周最盼望的就是看‘章黄国学’的漫画《孔子曰》.”一位大学老师留言说,她同许多家长一样,是微信公众号“ 章黄国学”的铁杆粉丝.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打开微信,带同学们一起阅读《孔子曰》.漫画里亲切可爱的孔子形象很受学生欢迎.

这一公众号由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师生创办,将传统文化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讲述出来,通过幽默故事和趣味漫画、动画,让读者进入古代生活场景.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出乎意料地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用新颖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片中的故宫并不是深宫墙里沉闷、严肃的故宫,还有一群爱说爱笑的年轻人.最近几年,故宫每年大约吸收四五十名应届毕业生,负责修复文物,如今年轻人占了一大半.5年后,随着老员工陆续退休,故宫将有1/3的员工是新鲜血液.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出品人萧寒说,在纪录片创作的时候就明确,这部纪录片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故宫里的物件,还有文物背后的这群手艺人,希望打动观众的是有感情、有温度、有情趣的人.

这部纪录片里,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故宫在接受这些年轻人的同时,也引进了许多现代技术.谷歌眼镜、3D打印技术等,都已经成为故宫的装备.与此同时,面粉熬制的浆糊、猪血、生漆、鱼鳔等原始材料和技术也仍旧在这里使用.古老与年轻、传统与现代和谐地融为一体,融合在当下,融合在眼前.

面对传统文化,年轻人的思维、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掌握的现代信息和技术,会打开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而这恰恰是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

当我们听“90后”的《琵琶行》、看青年人喜欢的南山诗社的吟唱表演、欣赏年轻人的古风cosplay(角色扮演)时,可以感觉到,传统文化不是被收藏起来,而是被打开了,活在当下.这种打开,其实就是传承和创新,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传承和创新才是最好的打开方式.

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传统文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2、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4、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5、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6、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