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和从达康书记走红看大众文化的生产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大众文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从达康书记走红看大众文化的生产

【内容提要】《人民的名义》单集收视率峰值破8,打破了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剧收视纪录.在这部剧火爆的同时,剧中的“达康书记”走红成为一个出人意料的现象.大众围绕“达康书记”创造了丰富的意义与产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意义与产品,探讨大众如何自由地解读一个规训式文本并依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大众文化.

【关键词】剧;《人民的名义》;李达康;大众文化

自2017年3月28日开播以来,《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率一路走高.4月18日,该剧的C52城市网收视率强势破5,超越了范冰冰主演的大剧《武媚娘传奇》曾经创下的单集收视率最高纪录.播至第40集时,《人民的名义》又在C52城市网创下5.773%的单集收视率,单日超越2011年的热播剧《回家的诱惑》,同时也刷新了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播出第49集时,收视率峰值破8,打破了十年以来中国电视剧的收视记录.分析这部剧红火的原因,不外乎多年来剧和涉案剧的空白造成的收视期待、剧中对贪腐前所未有的大尺度、由破案悬念推动的剧情、众多演技高超的明星参演等等,这些要素把这部剧的收视率共同推向了巅峰.在这部剧火爆的同时,剧中的“达康书记”出人意料地成为最引人关注的角色,网友为他制作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广为传播.作为男配角,“达康书记”为什么会超越主角成为最火的角色呢?本文以这个现象为切入口,分析大众文化的生产及其特点.

一、规训式文本与商业策略的结合

作为一部题材敏感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从小说写作伊始就体现出意识形态规训式文本的特色.小说尚在创作时就先后给最高检察院和中国作协领导过目提意见,明确以“”而不是“展示腐败”为重心;写作尺度也是经过仔细斟酌、反复拿捏的.因此,虽然小说和电视剧中贪腐官员的级别前所未有地提高到了副国级,贪官出逃海外、官员受贿的数亿摆满四壁和冰箱等情节也前所未有地真实反映了现实,但是小说和电视剧的叙事并未突破题材创作的传统套路——一把手一定是政治正确并且高瞻远瞩的,此外,“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在一把手的领导和布置下,辅之以党性党风思想教育的精神法宝,再隐蔽再狡猾的贪腐分子也难逃法网.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关于党员党性的思想教育以及道德训诫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们显然承担着意识形态规训的重任.

同时,《人民的名义》这个规训式的文本又具有文化商品的特性,它是依靠资本拍摄制作完成并进入电视剧市场买卖的,需要高收视率来保证利润的获得.要达到这个目的,它必须采用那些已经证明成功的商业策略,例如使用大量明星.这个策略在之前同样是意识形态规训文本的电影《建国大业》中已经证明是有效且成功的.明星一直是商业影视剧高票房的保障,而且明星越多,一部影视剧的关注度也越高.除了使用大量明星这一商业策略之外,剧中还增加了那些可能会吸引年轻受众的角色的戏份.相比小说,一些小人物在剧中的份量增加了,而且电视剧中重点突出他们充满个性、敢说敢做的特质,例如和领导斗嘴逗趣的林华华、郑西坡的“极品”儿子儿媳,这些小人物的戏份增加,显然是为了吸引80后90后的关注,增加年轻受众的黏性.

商业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收视率.不过,文本对这些商业策略起着宰制性的作用.剧中参演明星众多,他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由制片人、导演、编剧决定,制片人、导演、编剧则要根据剧中角色的特点来权衡、分配.此时,文本的内在意识形态规制力量便显现出来了.大众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菲斯克把电视的符号系统划分为社会代码、技术代码、常规表现代码和意识形态代码.他把角色选配定为常规表现代码,把外表纳入社会代码.他指出,“在‘真实生活’中,人的外表已经被加了密.我们观察人的外表,所根据的是我们文化中的常规代码.选配角色的导演只是比较有意识和比较符合常规地运用这些代码,这也意味着更加脸谱化.”⑴他的这个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导演选配角色受到文化和意识形态规制的事实.作为正义的化身和反贪精英,《人民的名义》中着力塑造的正面典型男一号侯亮平必然是长相最为英俊帅气的.虽然主角英俊漂亮是一般商业影视剧最通行的策略,但在《人民的名义》中,这同时也是意识形态规制的要求.建国以来的主旋律影视剧中,几乎所有的正面男性英雄人物形象都是英俊高大的,在特定的年代这甚至是必须遵守的政治要求.《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由最英俊帅气的陆毅扮演,不仅符合主旋律影视剧一贯的传统,同时也符合本剧树立“反贪英雄”“反贪典型”的目的.同样道理,省委书记沙瑞金由张丰毅扮演显然更能突显这位一把手一身正气的特点.而就女演员来说,漂亮而略有些“妖媚”的胡静非常适合扮演高小凤这样充当“女色陷阱”的角色,而不适于扮演钟晓夏这样的纪检干部.

对角色与演员外表挑选、角色分配体现出规训式的文本具有趋向某些特定意义以及执行某些特定社会功能的能力,而这也意味它对观众有着潜在的期待,它所需要的完美观众是能以同样的注意力将电视剧完整看完,并把文本内在蕴含的意识形态规训解码并获得快感的人.

二、“达康书记”的意外走红与大众文化生产

如果完全遵照剧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规训来解码,剧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应当是主角侯亮平,或者是省委书记沙瑞金及前检察院院长陈岩石,他们是有着坚定信仰、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地位的员的完美代表,也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认同他们的价值观,接受他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就是意识形态规训的目的.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众明星中,最先火爆起来的角色并不是陆毅扮演的男主角侯亮平,也不是由张丰毅扮演的一把手省委书记沙瑞金,而是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在网上,他不仅迅速获得了“darkcom”和“.com”的英文名,还被网友制作成了各种表情包.电视剧播出近一半,B站上已经出现了数百个“达康书记”的二创视频,其中《GDP之歌》《沙李配》等一些二创作品还登上了网站分区的排行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配角超越主角成为观众最为关注的对象?“达康书记”走红又说明了什么?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现实中受众围绕李达康这个角色创造了怎样的意义和理解.

(一)“达康书记”表情包

表情包属于网络亚文化的范畴,由80后、90后、00后在社交网络中经常使用的表情符号发展而来.表情包多为静态图片或者GIF 动态图片,既有表情、动作,也可含有文字,内容表达有趣,意蕴丰富.在2016 年1月Facebook平台上的发生的“帝吧出征”事件中,“表情包大战”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同时也推动了表情包文化的兴盛.现在,表情包已经成为网络各类社交平台最常见的沟通符号.

“从符号构成上来看表情包的生成有固定的模版,图像的生产者往往利用现有的动漫人物、影视剧情,甚至是自己的图像照片加以创造性编码,再配上一些话题流行语,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如 PS,就可以生成简单丰富的网络表情,用以表达观点和情感.”⑵为“达康书记”制作的表情包并未超出上述固定模版,大致可以分为将李达康漫画形象配上文字的图片、李达康经典表情镜头配上文字或花式符号经PS生成的图片两类.这两类中又以后者数量最为众多,也流传最为广泛.

按照图片中所配文字的来源,又可以分为李达康经典台词、网络流行语言、点评解说式语言等几类.

从这些表情包图片来看,大多数与网上之前流行的影视剧角色表情包一样,制作者选取了角色最为夸张的表情、动作,配以创造性的解释性文字,就生产出了供大众使用的可以在聊天中表达自我情绪的搞笑性文本.

对“达康书记”表情包的出现仅仅归结为观众对这个角色或者说扮演角色的演员演技的喜爱和肯定,无疑过于简单化了.或者说,这样的解释还是力图导向文本内在的规训,而低估了大众利用文本生产出属于自己的大众文化的生产力.德赛都、霍尔等理论家很早就注意到大众在解读文本时是充满创造性的.德赛都把文本比喻为超市或可供偷猎的场所,读者可以在其中任意游荡、挑拣或是毫不理会规则地“偷猎”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霍尔则认为文本有自身要言说的东西,这些东西决定、限制并影响文本与读者之间建立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否能建立有赖于读者,读者会依据自己的社会情境选择文本中的相关点,并选择文本所言说的内容.“达康书记”表情包制作者们并未按照文本期待的解码方式来接受规训,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李达康这个配角上,对角色的表情、动作做了片段式的摘取,并根据社交平台表达情绪和制造“笑果”的需要创造性地配上文字和装饰,生产出完全属于大众文化的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的偏移使得文本内在的意识形态规制被削弱了,表情包制作者以自己建构的新的观剧视角审视角色的表演,并在对角色表情、动作的截取中获得一种对文本具有控制性的权力快感.他们成功地把规训式的文本转变成了大众文本,并从文本与网络社交平台之间的相关性中建构起新的意义.

(二)“霸道总裁”

在《人民的名义》剧中,意识形态的规训是男权式的.剧中的主题是权力的争斗,而这个权力世界的主导权完全掌控在男性手中.剧中女性不过是男性的陪衬,她们要么是只出现在家庭这一场景中伺候丈夫负责做饭和端茶送水的贤妻良母如陈岩石妻子、高育良妻子——后者虽具有大学教授的身份但剧中并无任何工作场景的展现,要么是身处一定权力位置但却丧失了部分女性特点,如迟迟没有谈恋爱的剩女陆亦可和总是穿着一件绿毛衣的纪委干部钟小艾.觊觎权力带来的好处的女性虽长得漂亮,打扮也很时髦,具有一定自主意识,但无一例外都遭遇落入法网的下场,如欧阳菁和高小琴姐妹,前者对情感的渴求被视为“拒绝成熟、拒绝长大”,后者则被当作美色陷阱去腐蚀高官,权力在造就她们悲惨命运的同时还要把她们置于受到道德谴责的惨境.因此,这个文本与具有一定女权意识的女性观众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在现代社会中,剧中这些重要的女性形象很难让女性观众将自己投射于其中以获得快感.那么,女性观众是如何来解读这部剧的呢?“达康书记”的走红让我们窥见了一部分年轻女性观众的意义生成路径.

在网上,李达康的粉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被称之为“迷妹”.观察迷妹们对“达康书记”的评论,大致是这样的:

空前绝后贾队长:出场以为是oss,谁知道只是个萌萌哒耿直哒背锅侠.

今年有两个小目标:达康书记是人民这部剧的萌度担当!动不动就炸毛简直激萌!第二集就被达康书记圈粉!

泷薇薇:#人民的名义# #李达康#背锅侠、炸毛、耿直、GDP控达康书记简直是正义的化身,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怼人界高高手,官场泥石流.

总结一下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书记、耿直、炸毛、背锅侠、萌.这些关键词恰恰非常近似近些年来频频出现在玛丽苏小说里的 “霸道总裁”的特质.于是,“霸道总裁”迅速成为“达康书记”在网上的新头衔,“达康书记”也瞬间成为了迷妹们的“爱豆”.

“达康书记”变身“霸道总裁”,其实是规训式文本与网络流行文化的一次称得上“无巧不成书”的“偶遇”.周梅森创造这个角色,本意是想探讨一个有魄力有个性敢想敢干的掌权者如何才能受到有效监督的沉重话题,而“霸道总裁”则是从玛丽苏小说中逐渐蔓延至现实的热门“词条”,把这不搭界的两者糅合在一起的,恰恰是熟知玛丽苏情怀的网络言情小说和言情影视剧的忠实女受众.对女性观众而言,和权力斗争都离她们的日常生活甚远,剧中的女性形象也无法使她们产生共鸣.恰恰在“达康书记”身上,他的权位、火爆脾气、霸道作风让女性观众找到了一个与自己熟知的流行文化最为相关的切入点.把“达康书记”当作“霸道总裁”,女性观众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在玛丽苏作品中获得快感的方式转移到《人民的名义》中来,从“达康书记”身上寻找那些熟悉的特质.这样一来,玛丽苏作品和《人民的名义》就构成了一种互文性,“达康书记”的形象在意义与快感的互文式流通中超越了原剧的局限,成为玛丽苏迷妹们“意淫”的对象.在这种“意淫”中,女性观众可以完全自由地建构一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完美关系,并通过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的随意进出获得快感.

理解了迷妹们将对“霸道总裁”的迷恋嫁接到了“达康书记”身上,就能明白为什么“达康书记”的“双眼皮”“苹果肌”“手”和“大长腿”成为迷妹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霸道总裁”的解读传统中,女性受众将男主角的身体客体化,使之服从于自己的是一种常见的意义和快感生产方式.同样,迷妹们对“萌”“暖男”等特质的分外敏感也毫无疑义地来自于对“霸道总裁”的解读传统.至于“背锅侠”和“GDP”,前者可以经由互文转换为“霸道总裁”罹患重病或遭遇重大打击的情境,后者则可以经由互文转换为“霸道总裁”肩负的家族事业,这样的转换使得女性受众不必去了解所谓“背锅”背后潜藏的官场文化,也不必去了解“GDP”到底是什么英文单词的缩写,只要拿出玛丽苏式的似水柔情和默默守护,就可以从受虐式的心态中获得快感.

(三)“沙李配”

在喜欢“达康书记”的粉丝中,还有一类观众,他们的评论是这样的:

与云愁:沙李配才是cp,小金子和达康书记要好好的哟.

说好今天早点睡:评论炸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com书记守护一方GDP,我站海猴cp,另粉小金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论中提及的“cp”暴露了这类观众的观剧角度和他们的身份——深受耽美文化影响的受众.耽美(又可以称作Boys’ Love,简称BL),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原义是指唯美、浪漫、沉溺于美的事物,后来逐渐被用来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和耽美紧密关联的还有“腐女”“腐文化”,也即“喜欢男同性恋的女性”和“围绕耽美作品产生的亚文化”.日本的耽美漫画和耽美小说率先进入国内,后来又有了本土自创的耽美作品和耽美网站.近些年来,腐文化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耽美迷和腐女们在耽美作品之外的文本中开始寻找BL,将男性角色配成cp,并对此乐此不疲.最为典型的例子是BBC的《神探夏洛克》,剧中福尔摩斯与华生被耽美迷和腐女们硬生生解读成了一对好“cp”.腐文化的产生本身就是大众文化对宰制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的一种对抗和消解,在对男同性恋的欣赏中,观众从受限于社会规范内的异性恋模式逃脱出来,获得在想象中自由选择性别的权力和对抗、消解既定道德成规的快感.

耽美迷们通常会利用原文本创作出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新文本,这一点与玛丽苏作品的迷妹们相似.作为以男性为主要角色和以男权式规训为内涵的文本,《人民的名义》自然也为耽美迷提供了想象和主动创造的广阔空间.耽美迷们在观剧时并不会完全沉浸于原剧的意义中,按照原文本期望的解码方式解读.他们一边观剧,一边根据剧情重构男性角色之间的关系,从BL的视角去审视他们之间的互动,赋予他们的表情、肢体动作、对话全新的意义.这样,耽美迷们就生产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新的大众文化文本,这个文本与原文本虽然符码相同,但是意义已经全然不同.

有时,耽美迷们不满足于仅仅在想象中完成这个文本,他们会创作出与原作相关的新作品,如经过剪辑后重构了意义的视频或是在原作基础上新创作的同人小说.《人民的名义》也有这样的衍生品,在B站上点击量达到6.5万次、弹幕达到500条的名为《沙李配》的音乐视频就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⑶.这个音乐视频把《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和沙瑞金的镜头重新剪辑,加上粉色滤镜效果,配以《简单爱》的歌词,完美创造出一对男性cp的暧昧情愫,尤其沙李骑自行车谈工作的情节,被成功转换为情侣间甜蜜出游的全新解读.多达500条的弹幕评论几乎把这个长度为1分51秒的视频画面全部遮住,观看视频的受众们机智而快乐地评论道,“这才是正版,我之前看的都是假的”“说好的呢!!!!怎么就腐了起来!!”“233”“沙书记攻气十足,这cp我吃了!”.这些评论说明受众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原文本中的意识形态规训在新文本中被消解掉了,而且他们在这种消解中因新意义的生产获得了更多的快感.

三、充满主动性的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生成

上面我们分析了表情包、“霸道总裁”、“沙李配”等三类围绕“达康书记”产生的大众文化现象,它们由大众创造,充分体现出大众在读解文本时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经由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便在《人民的名义》这样意识形态规训要求极为明显强烈的文本中,大众也仍然可以找到裂隙和具有多义性的载体,从中生产出逃避、抵抗或消解意识形态规训的新意义,并获得快感.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成功地把规训式的文本转化为生产者式的大众文本.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李达康这个配角超越主角成为最红火的角色的问题了.这是因为,相比侯亮平这样完全正面且意识形态符号感强烈的主角,李达康提供了更多更复杂的意义.而且,他的多义性是开放的,可以被已有的大众流行文化体系所吸纳和转化,各种亚文化的群体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切入点并进行新的意义的生产,创造各种新文本.除了李达康之外,剧中其他同样能够提供多义性的角色如高育良、祁同伟、赵德汉也拥有或多或少的拥泵.

规训式文本无法完全宰制大众对文本的读解和大众文化的生产,但是大众也不可能完全撇开规训式文本的宰制意义,这就像一个守卫与偷猎者之间的游戏,没有守卫,也就无所谓偷猎者,只有在宰制与躲避、戏弄宰制的张力中,大众才能生产出愉悦或狂喜.同时,这种张力也保证了文化的多元性.正如约翰·菲斯克所说:“这种生产所具有的活力,承认了社会的差异,并维护着那些在差异结构中处于弱势者地位的亚文化的权利与认同.对社会差异的承认,生产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要求;而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又再产生并确认了这些社会差异感.”⑷

注释:

⑴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页

⑵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现代传播》2016年第9期,第128页

⑶视频见http://www.bilibili.com/video/9700279/?from等于search&seid等于6399244282349331226

⑷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谢江林

大众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大众文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众文艺杂志社

2、企业文化期刊

3、中国文化论文

4、大众文艺投稿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