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文化方面论文范本 与批判视角下的大众文化有关论文范本

这是一篇与大众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批判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车梦瑶

【摘 要】工业革命的开始,意味着大众媒介的产生,为大众文化的出生与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地.大众文化逐渐发展,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网络社会的崛起,给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养分,不得不说,大众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大众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引发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去思考.本文简要的探讨了大众文化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媒体主对利润的追逐,他们不顾受众真正的内在需求,引发了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但中国媒体实行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在政府这双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下,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大众文化必定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向上,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媒介多样性革命

一、大众文化的产生(英尼斯所推崇的平衡时代到波兹曼所悲痛的至死时代)

从人类一诞生,传播活动便应运而生.传播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成长.

口语时代,传者通过语言将信息传达给受者,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分享信息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在此时代,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文化平稳的发展.文字时代,文字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介,人们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平等分享信息的权利.这个时代,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开始成为获得信息的标准线,精英文化的源头,或许可以从这里开始说起.印刷时代,印刷品出现,信息可以被大量复制与传播,但同时也仍然要求受众的知识积累,不识字仍然不能平等分享信息的.此时代,报纸、书籍、杂志等开始作为大众媒介出现,形成了开始理性思考的阅读公众小群体.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最有利于的发展,例如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杜威等.电子时代,广播电视的出现将复杂而深刻的信息变成简单易懂的形式,然后传达给为数众多的受者[1].信息经过加工,改变了其原有的面貌,加之现代化电子媒介大量的生产信息,尽数丢给受众,导致受众将过剩的信息列为谈资,并不能指导其行为.

电子时代,大众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并开始一一展现其所存在的问题.在工业社会背景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成为一个大的机器,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异,文化被打散,人们的群体意识越发淡薄,共同体意识缺失.受众呈多、杂、散、匿、原子化的形式存在着,并在一对多的广播电视的影响下,开始注重感官的刺激与享受,不再理性的思考.而正是因此,在工业革命中不断积累资本的资本家们,为追求更多的利益,将目光投放到了广大受众的身上.按法兰克福学派的说法,在工业社会,文化被工业化的生产,即“文化工业”.在霍克海姆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的原稿中,原本用的不是“工业文化”而是“大众文化”,但后来发现,大众文化常被人理解为人民喜爱的、流行的艺术形式.因此改用“文化工业”.阿多诺从文化产品的特点出发,从而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文化”不是自然产生,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统一化所生产,就像其他产品一样[2].因此,工业社会开始盛行的大众文化,即是一种被“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同时,媒体主们为了利益,不仅“标准化”了文化,还将受众一并“类型化”,别有用心的自下而上的整合了消费者.因此,大众文化其实大大削弱了文化的多样性.

二、大众文化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崛起)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Web20时代,传播者多元化且具有双向性;传播内容碎片化、数字化、极为丰富;传播渠道平台化,打破时空界限,出现媒介融合;受众分众化,出现主动受众以及产销合一的产消者(prosumer).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传播自己的想法,制作自己的文化产品.若其文化产品并未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和追捧,或者只是流传于一定的圈子里,则称不上大众文化.但若其引起较多关注,广受欢迎,趋于流行,那么,其最后要么被专业媒体收入麾下,要么红过一时而死于竞争之下.大众文化的时间性偏向问题暂且不谈(大众文化之前的文化偏向于地域的空间性),自媒体生产的内容如若流行,便会被专业媒体收入麾下,按照一定流程开始“标准化”的文化生产,而后被同行“复制”+“创新”,呈现“新”的文化产品,相互竞争,最终没入时间的洪流.

究其原因,不过是媒体主自负盈亏,为追求利润,提供新闻、娱乐等文化产品作为“红酒午餐”吸引受众,并打包以收视(听)率、点击量、阅读量等形式卖给广告商.吸引广告商的方式便是关注度(收视率、点击量、阅读量等),因此媒体主必须更好的抓住更多的受众的眼球,提供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而创新的风险较大,于是便对已有的成功产品(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进行修改,披上新的文化产品的外衣,呈现给受众.市场争相效仿,之后,大众审美疲劳,便再以创新之名,加点新元素,或是换些新概念,重新呈现给受受众.大不难发现,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热门娱乐节目呈现的便是这样的一个循环.选秀(04年超女)→相亲→明星真人秀→选秀(今年的《中国有嘻哈》),无非是几种形式的加加减减乘除.这也是大众文化偏向时间性的原因之一.

因此,大众媒介生产的不是文化,其正真生产的商品是受众,大众文化只是勾引受众的一块“肥肉”.这块肉是不是一块纹理分明的好肉并无所谓,因为受众也分不清好坏,是可以吃的肉就好.大众媒介和广告商不断的培育受众的消费意识,并不重视消费者的内在关系和需求[3].前段时间大火的 《中国有嘻哈》,“复制”了韩国的大火综艺《show me the money》,表示是以推广小众的嘻哈文化为己任,但其所有宣传,包括节目中的座位和站位,都是以吴亦凡(人气高)为中心的,而不是同为制作人却在嘻哈圈子里最具认可和权威的热狗.从一开始,爱奇艺的目的就不是传播文化,而是吸引受众,招揽广告商.

三、大众文化的问题及思考(批判中稳步前进)

(一)大众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夹杂着消费主义等意识形态,其所构建的虚假现实并不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大众媒介里呈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出入往往很大,甚至构建了一些虚伪的现实.例如,校园里的故事偏向恋爱而非学习,高中生穿着好看的校服而非便于运动的校服,家里有钱的孩子比成绩优异的孩子更受欢迎,男孩子会打架很帅气等等.梅洛维茨认为,每个人在社会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首先要了解社会情境及其界限,受众从(媒介所决定的)社会情境中了解情境界限,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情境决定了人类行为.媒介变化导致情境变化,人类依赖媒介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其行为也发生改变.多个情境重叠,使不同社会角色的界限混淆,人们便感到不知所措.自电子时代,广播电视的出现使得青少年过早的接触暴力、爱情等方面的内容,使其变得早熟、事故,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与社会化.

青少年在还没有拥有自行判断优劣的能力的年纪,便被大众文化中的消费意识、暴力等内容充斥,没有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之前,便一味的对大众文化进行模仿、学习.羡慕电视上穿漂亮校服的女主角,厌恶自己身上的校服,喜欢帅气的男主角,向往校园里的恋爱等等.大众文化可以任意确定某种未经证实的内容的偏向,通过忠实的重复的迷惑现实的现象,不断地把现实的现象美化为理想,巧妙的克服了错误信息与公开的真实情况之间的矛盾[3].大众文化下的青少年,只留下了顺从与肯定,而缺失了理性,缺失了批判和否定的能力.

(二)民族文化受到威胁,但主流文化并未动摇,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进步

我国媒体具有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重属性,在市场竞争的肆掠之下,还有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控,因此,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并未岌岌可危.但,世界上不少第三世界的国家深受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其害,被欧美等国家的文化入侵,不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是欧美的翻版.

《中国有嘻哈》传播的是起源于美国黑人的说唱文化,歌词充满反抗精神和独立精神,宣扬暴力和金钱.但其进入中国市场后,歌词中大多充满正能量,表达的是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必能是实现梦想等.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主流文化的地位,我们在教育的影响下,“和谐”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加上国家的相关规定(如《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欧美文化虽有入侵,但好在尚未渗透.而爱奇艺选择韩国综艺《show me the money》加之创新,也是因为韩国文化仍属东方文化,又受中华文化熏陶许久,与中国文化相近,更易被中国人民接受.这也是中国市场之前大量引进韩娱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一切大众文化的风行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只要坚定主流文化,宣传先进文化,加之政府的调控,必定可以抵御伴随着全球化的文化帝国主义.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客观存在,但尚未动及根本.

(三)扼杀了文化本身具有的创造性和革命性,阻碍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要重拾革命精神,认识问题,才能超越问题

中国媒介具有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重属性,媒介自负盈亏,为确保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不会大胆冒进的创新,而是根据广告商的需要,按照既定的不会出错的标准,加些新鲜的元素,应付受众的审美疲劳.“文化产品”沦为“文化用品”,成为人们休闲居家的逗乐方式.大众文化的标准化生产,其实阻碍了创新.企业和广告商利用不同的手段,通过交叉的利益关系,以“协同作战”的策略,对整个文化生产产生强大影响.结果自然是减损流通中文化物品的多样性.从数量上看,似乎五彩耀眼,有很多文化商品在流通,实际上,这些商品无异于同一基本主题和形象的不同变体[3].

所谓不破不立,而今的大众文化消除了人们的理性和批判能力,一味的肯定,从未想过打破和超越.人们接受到信息,不会下意识的去思考,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当作一种信息,知道即全部.少部分“意见领袖”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大多数人看看这个意见,看看那个意见,觉得似乎都有道理.苏达明尼小组研究的“知识沟”表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者越不容易受到媒介的影响,“意见领袖”多属于这个阶层,这也是一部分人呼唤精英文化的原因.精英文化有共同体意识,而大众文化没有.这或许也是我国重新重视革命精神的原因之一,何为革命?谓改变,谓超越.改变旧思想,超越旧格局,使大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媒介一元为体,二元运作,较之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多了些抵抗力.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解读其一些思想,认识到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更好的用先进文化指引我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结语

本文以时间与媒介技术的发展进程为线索,简要的探讨了大众文化如何产生,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客观存在,究其原因,是媒体主追求经济利益.而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媒体主提供了不择手段追求利润的新途径.但在中国,大众文化依旧无法动摇主流文化根深蒂固的地位,在政府这双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下,必不会形成消费主义、暴力、等意识满天飞的情形.作为社会大众的一员,必须要认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学习不破不立的革命精神,大胆创新,并坚定相信先进文化能够指引大众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大众文化的问题,一直备受业内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此文为笔者学习之后的一些感悟与思考,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学力有限,阅历尚浅,能力不足,许多问题尚不能叙述清楚,希望属于人民的大众文化能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沿着先进的道路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德]马克思·霍克海姆,特奥多·威·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车梦瑶(199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大众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大众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众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大众文艺杂志社

2、企业文化期刊

3、中国文化论文

4、大众文艺投稿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