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词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论宋词中的孤独书写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该文是关于宋词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论宋词中的孤独书写

要:中国古代词作将各种孤独状态被穷形尽态地描绘出来,展现出一个层次丰富、情状各异的古代文人精神世界.宋词中的孤独书写一般有五种情况:一是黍离之悲;二是漂泊倦游;三是萧条自伤;四是高标自持;五是自足自适.这种孤独书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词体的同类主题阐发,并保持延伸和生长状态.

关键词:宋词;孤独;漂泊;自适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6-064-0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情佳作,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往往自孤独忧戚中得来灵感.在中国古代词作中,各种孤独状态被穷形尽态地描绘出来,展现出一个层次丰富、情状各异的古代文人精神世界.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形:

一、黍离之悲

此类主题大多集中在南宋初期及末期.如靖康之难后黄中辅所作《念奴娇》[1] :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翠羽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髮.孤忠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此词为黄中辅惊闻舅父宗泽抱恨离世的消息后悲愤交集而作.“两宫幽陷”的国耻已给南宋初年的文人心头投下沉重的阴影,朝廷的消极态度更是雪上加霜,“徒有冲冠发”.意图恢复的文人和将士志愿难酬,遂将这份英雄失路的绝望无力感凝结为“孤忠”二字.主题相似作品尚有“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 杨冠卿《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吊贾傅》)、“独倚阑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沈端节《卜算子》)、“独上高楼三百尺,凭玉楯,睇层空”(黄铢《江神子? 晚泊分水》)等.南宋末曾为宫廷乐师的汪元量有《忆秦娥》:

天沉沉.香罗拭泪行穷阴.左霜右雪,冷气难禁.

几回相忆成孤斟.塞边鞞鼓愁人心.愁人心.北鱼南雁,望到而今.

汪元量本以琴师身份供奉宫廷,元军南下后,随宋恭帝北上,后为道士,多亡国之作.本词为《忆秦娥》组词中的一首,塑造出一个在霜雪、鼙鼓声交迭的恶劣环境下的沉吟游子形象,深层里埋藏着被俘之耻和山河不再的悲凉.

二、漂泊倦游

在这类词作中,漂泊、怀人两个主题时时并用,故并入一个分支.典型例子有“孤眠半晌断人肠.夜静分明全似、那人香”(邵伯庸《虞美人? 赏梅月夜怀人》)、“烟树远,塞鸿孤.垂垂天影带平芜.凭谁写此相思曲,寄与冯川郑小奴”(石孝友《鹧鸪天》)、“零乱云鬟慵梳掠,傍菱花、羞对孤鸾影”(韩玉《贺新郎》)、“愁损翠黛双蛾,画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等.宋赵希蓬《瑞鹧鸪》:

长亭无路对孤斟.自古离家三日情.慷慨要酬平昔志,猖狂休起少年心. 兰闺寂寂空回首,松盖亭亭认去程.

展转清宵成不寐,巫山有梦几时成.

此词与柳永《雨霖铃》主题相似,是带有恋彩的惜别之作.孤斟即独自饮酒.即将投入到一个颠沛陌生环境的复杂心境,前路未知的怅惘和与熟悉温暖的一切道别的不舍,叠出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层次.

三、萧条自伤

这类主题将环境的萧瑟与主人公心境的孤凄糅合,写法以“男子作闺音”为主,而女性作家在消除创作者与主人公间的性别障碍后,表达效果更加突出.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在家国沦亡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怅然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感叹寂寞残生的荒疏难捱,字里行间渗出家国沦亡、此身何寄的悲凉.同为宋代女词人的朱淑真有一首《减字木兰花? 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首句连用五个“独”字,叠出一个孤单一人的冷清氛围,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句艺术效果颇似.第二句用“伫立”一词塑造出一个初春时节感情失意、茕茕孑立的伤感女子形象.朱淑真婚姻不如意,词作“多忧愁怨恨之语”.作者以其敏锐的感知和细腻的情怀品尝生活苦果的况味,终将这种苦涩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四、高标自持

这种孤独情境受外部环境条件限制,是创作主体无法靠自身努力就能完全解决.是对自我营造的理想精神世界与外在环境的限制产生龃龉的慨叹.如“孤光天地共影,浩歌谁与舞,凄凉风味”(高观国《齐天乐? 中秋夜怀梅溪》)、“且就竹深荷静,坐看山高月小,剧饮与谁俱.”(袁去华《水调歌头》)、“拥鼻孤吟,搔头危坐,所欠惟佳客”(李处全《念奴娇? 京口上元雪夜招唐元》)等.杨万里《归去来兮引》上阕云:

浮云出岫岂心思.鸟倦亦归飞.翳翳流光将入,孤松抚处凄其.息交绝友堑山溪.世与我相违.驾言复出何求者,旷千载、今欲从谁.亲戚笑谈,琴书触咏,莫遣俗人知.

本词是杨万里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而作.因不愿随“与我相违”的世俗理念的波逐,词人选择了“息交绝友堑山溪”,过上了“亲戚笑谈,琴书触咏,莫遣俗人知”的生活,像陶渊明一样亲历躬耕.从其晚年所作诗歌中亦可看出,杨万里极力发掘乡村生活的乐趣,以调适与俗世官场相违的心性.

五、自足自适

自足自适突破了以上四种状况的局限,达到了自身与外界的和解、处境与心境的和谐,是较圆满的孤独状态.受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立身立命原则影响,这种和解与和谐、自足与自适依然隐隐带有政治色彩.题材秉承陶渊明作品的精神内核,更多表现为描述归隐、闲居的生活细节与精神状态.如张海音在《孤独:回归自我》中译本序文中所说:“主动离开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一个人增加自我了解,促使他去摸索更深层的意义.”文人闲居生活主题有很多出于仕宦沉浮、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原因而强作欢颜,才显真正陶然自适的作品的难能可贵.如晁补之《摸鱼儿? 东皋寓居》:“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对孤独的态度也成为映射人格完整性的一面镜子.秦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 郴州旅舍》)的失路怅惘,“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荒疏感,若从辞情相称角度理解,确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但也证明他与自己因贬谪陷入孤独的境况并未完成和解,被王国维称为“有我之境”.“当痛苦已经存在,那么,回避痛苦就是放弃了创造和升华的机会!”这种境况也许促成了一些有况味的文学作品,但没有成为人格升华、飞跃、走向完整的养分和动力.最终在他生命中留下的,只是伤痛和失落,是不堪的回忆.这和苏轼在长期贬谪生涯中的人生态度有较大差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即便是苦中作乐,苏轼对这点“乐”是食髓知味的.从《东坡志林》和诗词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与苦难和孤独一次次和解的痕迹,而几乎每一次和解,都能让他的精神世界更趋开阔.英国精神病学家安东尼?斯托尔在他的著作《孤独:回归自我》中也谈到这种状态:“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诚然,被迫造成的孤独的确难忍,对苏轼这种喜爱热闹和交友、像屈原一样空有美政理想而无力施展的人尤甚,所以也会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样苦涩的感喟.但他在保留住心中那份执念、坚守原则的前提下,与生活作了最大程度的和解,给自己的身心争取到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说到底,是与自身和解,所以写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自适之语.正如周国平在《孤独:回归自我》中译本序文中所言:“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宋词的这种“孤独”书写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词体的此类主题阐发.如明人杨慎在《词品》中引同时代人词作《祝英台近》,其中有句:“欢离阻.有恨落天涯,谁念孤旅.满目风尘,冉冉如飞雾.”这种精神延伸并持续生长在现当代文学主题中,成为人们在探索自我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一个古老而经久不衰的话题.

注释:

[1]本文中的宋词均引自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

参考文献:

[1]《全宋词》(简体增订版),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中华书局1999年版.

[2]《词学通论》,吴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陈鸿祥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孤独:回归自我》,(英)安东尼?斯托尔著,凌春秀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

[5]《词品》,(明)杨慎撰,《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

宋词论文范文结:

适合宋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宋词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