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史料教学运用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可用于高中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高中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史料教学运用

【摘 要】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史料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提高他们思维的能力,促进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在进行史料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现实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材要精确,要避免伪史料、伪问题.

【关键词】史料教学;史料研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历史学习问题的真正解决,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尤其是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分析,用实证的方式对问题的要点逐一探讨,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界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完成历史独特教化作用的研究不遗余力,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要让学生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地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史料与现实相结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历史感的培养

由于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往性的特点,高中历史展现的又是一个完整、严密、立体的学科体系,读点史书,只能窥其一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产生难以深入之感.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历史的艰涩难懂、古板僵硬、脱离现实,在英国就出现了历史教育的危机.被调查的近万名学生多半感到历史学科没有什么重要性,而且是非常无趣的一科.在历史学科面临困境的挑战下,英国的历史教师和有关历史教育研究的团体,各自尝试着对传统历史教学进行改革.我们中国的历史教育也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史料教学.用图文资料间插其中,直观、形象,与文字互相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史料与现实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从现实中去理解历史,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

二、搜集、甄别、整理史料——历史方法的习得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基本原则,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史料的搜集、甄别与运用,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与关键,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由于中学教材篇幅的限制,收集的史料是非常有限的,且由于教材引用的史料多半是对课文观点的佐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搜集史料.比如:关于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段历史,50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一般都能说出当时的情况,可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询问,这就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解读.历史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复述,而是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加深对历史本质的认识和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的过程.从质疑入手,史料的运用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注意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整理史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历史不是“陈年老账”,主动质疑的多了,“等问题”的少了;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等也在“做历史”中得到锻炼.

三、阅读“史料”——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历史是一个认知的问题,更是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体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等待他们的将是人生的考验.面对社会上真真假假的信息、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的学生应该如何做出抉择,这是历史学科独特教化作用的体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就是为学生创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坚决摒弃传统史学中的“剪刀加浆糊”式的做法,认为历史学家不应该追随权威,而要用自己的方式,直接从第一手材料中归纳总结出思想.我们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史料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同时,明白了事理,了解了历史,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道德修养.

四、对史料教学的反思

1.史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和认知水平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有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发挥其应有的现实功能,力求在历史联系现实的思考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同时,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的年龄阶段就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比如:高一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变时期,他们对于直观性较强的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和实物史料等非文字史料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史料时,要在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想象力加以引导,使历史图景深植于学生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他们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历史事件,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要认识到中学生对概念是很难进行抽象化的,比如:讲授雅典的政治时,展示了一组雅典广场的图片和乾清宫的照片,我抛出问题的是这组图片反映了中西政治制度有何差异性,结果全班哑然.他们的认知能力无法将图片反映的现象抽象化.

2.围绕教学目的,用好教材中的史料

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文献资料﹑图表﹑照片等,这些材料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推敲,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为了史料而史料,首先要用好教材中的材料,再围绕教学目的适当补充史料.

3.选材要精确,要避免伪问题、伪材料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站在历史角度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而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前人.比如:我们的老师上课时总是会举出范进中举这样的例子来批判科举取士,但是事实情况却是古代中国的科举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出路,即使是在八股取士的明清,不参加的科举考试的蒲松龄等人也是少数(科举多次失利后才这么做的).不可否认,科举考试的确有诸多弊端,但是却是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进身之阶,中国封建社会的绝大部分人才都是通过科举来选拔的,科举考试的一些诸如:公平、保密的原则直到今天仍为世界各国借鉴.我们今天向学生讲述科举时,要引导学生站在古代读书人的角度来、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衡量科举取士,而不是用今人的眼光来苛责前人.这类伪问题用于教学当中,已经偏离了历史教化功能的轨道,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历史教师的重视.

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主要方法,认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何兆武,张文杰,〔英〕柯林伍德[M].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6)

[5]陈杰.谈谈历史教学中的“伪史料”和“伪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2)

高中论文范文结:

适合高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高中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生物论文高中

2、高中杂志

3、高中科技小论文

4、高中科技小论文1000字

5、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6、高中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