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评卷归来说语文素养2019年河南中考语文评卷情况综述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文关于语文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评卷归来说语文素养2019年河南中考语文评卷情况综述

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王子亮

笔者有幸参与了2017年河南中考语文评卷工作,现结合评卷情况说一说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素养,以期有益于语文教学和评价.

所谓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也就是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得语文者,赢在中高考”,这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作为评价的形式之一,中考集中、明确地检测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检测了教师的语文教学.在全国中小学教材更新、各学段考试面临重大变革的背景下,了解考试,提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透视2017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总的特点是:整体平和、相对稳定,个别题目问法灵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素养评价理念,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

从整体结构看,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仍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大板块构成,与2016年的试卷相比,保持了相对稳定.

(一)知识靠积累,表述靠能力

第1题字音、第2题字形,都是单项选择题,检测的多为大家所熟知的字词,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意知识积累.

第3题是古诗文默写填空.考题涉及的篇目、考查的语句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考生只要平时努力,会背课文,不写错别字,就可轻松完成.

第4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分别涉及《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和《童年》,要求考生两道考题选做其一.名著阅读走进考试,目的比较明确:引导学生真正阅读名著,多读书,读好书,准确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在阅读中提高文化素养.

第5题是补写句子.此题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作答.比如,对文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段落主题和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语言的组织与合理表达能力等.

第6题是材料综合运用.这道题的材料和问题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内容出现在材料运用题里,在预料之中.材料后有两道考题:(1)按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题目没有指定用哪一种说明顺序,考生选取合适的说明顺序将图中内容介绍清楚即可.从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入手,比较容易些.(2)结合材料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文化意义可以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入手,社会功能可以从指导农业活动、治病与养生、团体培训等方面着笔.

中招考试历来重视基础知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既能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些题目都是在有意识地引导师生平时重视语文素养,做到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

(二)重视深阅读,考验真素质

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阅读的深入、细致程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题,方方面面都能体现阅读的深入性.这些考点,也都是在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全文的基础上设置的,不是某些机械化、程式化的应试训练可以轻易完成的.

河南中考的现代文阅读部分,2017年考查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

第一篇是记叙文《唯有垂杨管别离》:文章讲述了一位曾经的老师(岳老师)和一个小病号在医院和命运抗争引发的故事.

第7题要求简要概述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此题问得相对含蓄,更直接的问法可以是:为对抗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做了哪些事?这道题可对应平时训练的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事件的答题思路,答题关键是紧扣文章内容,要注意岳老师带着小病号所做的抗争.所以,归纳答题要点时,一定是岳老师和小病号做了什么事.

第8题是分析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回答这道题,我们更要深入阅读文本,仔细体会句子,分析原因.

第9题是按要析句子.答这道题要结合文本,理解语言环境,看明白题干要求,按要求答题.

第10题要求简要分析题目“唯有垂杨管别离”的妙处.题目引用的是古诗,又有跟文章内容联系紧密的关键词“别离”,回答这道题难度不大.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是说明文《宣纸的“前世今生”》,有三道小题.

第11题要求按时间顺序对不同时期宣纸的内涵加以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跟历史朝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文史常识.

第12题要求回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首先需要写准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说作用.

第13题是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就是考查关键词在说明文中所起的作用.

同样,古诗文的阅读也要深入阅读,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然后结合文本,按照要求回答.

文言文阅读,从词语释义、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综合分析几方面命题,体现了河南中考语文“稳”的特点.阅读文言文名篇《小石潭记》,完成相关试题不是难事.古诗词曲赏析部分,仍是两道小题: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妙处、描绘某句话呈现的画面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不过2017年出题的顺序变换了一下.古诗文赏析部分考题形式相对固定,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古诗文学习中扎实认真,深入阅读,理解准确,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第20题是作文,两个题目任选其一:(1)“越来越的我”;(2)根据燕子飞行的过程谈联想和感悟.这两个作文题从不同角度共话成长,“厚积薄发”是成长的过程,也是智慧;“越来越的我”是成长的收获,也是效果.试题较好地贯彻了“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指导思想,贴近生活.以上这些,表现了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现了学生达到常规能力的语文素养.

二、审视考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中考语文试卷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考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语文教学的某些缺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017年河南中考语文第3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是一道常规的知识积累考题.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错别字现象严重.如将“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写成“怠”或“贻”;“尝”写成“常”;“予”写成“余”或“于”;“仁人”二字书写颠倒;“的卢”的“卢”写成“炉”;“夕”“西”不分;“断肠人在天涯”的“涯”多书写错误,将“雳”字下边的“历”误写为“厉”;“意”误写为“义”或“易”;“君”误写为“军”;“携”字往往写错等.(2)理解型默写,选择句子不恰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部分学生误答为“小桥流水人家”.(3)顺序颠倒.比如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顺序写反.(4)直接型默写的错误.因对课文不熟,将某句诗词写错.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出来.

第4题名著阅读题,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学生对故事情节一知半解,很少能回答准确、完整.在评卷中,我们还发现有很多空白卷,大概是不少学生压根儿就不知道有个伏魔殿的故事.这显示学生阅读量不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知之甚少,叙述故事东拉西扯,人物名称千奇百怪.有的即便对故事情节略知一二,但叙述语言口语化、网络化,有的叙述则含糊不清,如把“请观音医活果树”说成“请观音来解决问题”“请观音来救他们”等.更有一些学生对于《格列佛游记》和《童年》这两部名著很陌生,情节描述多是依靠题目提示进行的想象虚构.还有些考生审题不清,描述的方向应该是体现人物之间的深情厚谊,但考生描述的却是单方面的温情,未能写出双方之间的温情.

第5题,补写语句.第一空有少部分考生只写“靠的是什么”等,不够具体完整.有的考生写的不是句子,而是词语;还有考生随意乱写,如“你是我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填写第二个空时有考生总结不出关键词“真实”,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没有理解这句是过渡句.另外,考生作答此题时错别字太多,如:符合——附合;民谣——民摇;反映生活——反应生活.再者,涂画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弃写现象.总体看,答题情况不理想.

第6题中的第(1)题,“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这一点,大部分学生答题中有所体现,但一些考生没有写出总括句,或者总括句过于简单,如“该图由5个圆组成”.节气画面描写情况尚可,但对中间圆盘内容的描述与划分,大部分学生介绍过于简单,如“中间大圆代表二十四节气”,有考生甚至根本就没有提及.还有的只是单纯描述四个季节的画面,没有整体布局,逻辑混乱,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第(2)题的答题问题是:有些考生改变了原来的文意;有的句意表述不完整.多数考生能答出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仍有价值,只有极少数考生能答出“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等相关含义.一些考生对材料中的句子把握不到位,没有准确地提取出句子主干.此外,一少部分学生审题不清,解释的是材料二中的“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四个词语,而非“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总之,学生语言比较匮乏,缺乏概括总结、提炼信息的能力.

大部分考生可以答出第7题的第一点“岳老师给小病号上课”,部分学生能答出第二点,引用文中原话“喝水、喂饭、采花”.很多学生能够答出第三点“编教材”.由于通读全文不够,只有少部分学生答出了第四点.这道题暴露的问题主要有:没有审清题干(有些学生把概括事件看成了分析岳老师或小病号的形象等);错别字太多,表达不准确(如“编教材”写成了“画教材”;“照顾”写成了“照互”;“喂饭”的“喂”字下边多写一撇等);对一件事展开了叙述而不是概括;句子不完整,事件表述不清(如只写了“背书、加减、英文单词”).

第8题只有少数学生能答出“自责”这个得分点.有些学生没有描述岳老师哭泣时的心情,如“伤心、心痛、不舍”等,只是将哭泣的事件重新叙述了一遍.学生答题用词不够精准且错别字太多,如有的考生把“欣慰”写成“辛慰”或“心慰”,把“惋惜”写成“婉惜”等.

第9题,部分考生答出细节、外貌、神态描写,但没写出“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一部分考生没有写出成就感和喜悦感,直接理解为对教学的热爱.有些考生没从“抓紧时间、急切、迫不及待”考虑,而是直接写“喜欢上课、关爱小病号、热爱教学、品德高尚、负责任”等笼统的词语.有些考生概念不清,将记叙文句子赏析和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混淆起来.

第10题考生的回答非常不理想,在评卷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现考生答出“哀而不伤”感情基调的.在回答文章标题的妙处时,很多考生过多使用套话,只是写奠定感情基调,概括主要内容,升华主旨,却不分析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揭示了什么主旨,概括了什么主要事件,没有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真正有意识地对答案进行分项标明的考生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写一堆答案,条理性欠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考生对文章的主旨理解错误.《唯有垂杨管别离》一文的主旨应为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但很多学生答成了离别或者师生情.还有些考生对人物感情把握不到位.“唯有垂杨管别离”是岳老师教给小病号的诗,但并非在与小病号分别时才教的.在分别时小病号背出,其中凝聚着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

第11题,考生对“时间顺序”的把握上,不能按原文准确地分清时间段;考生读文章不仔细,如漏掉了“唐代”“清朝时期”等重要词语.学生对“内涵”理解不清,大量抄写原文,没有对信息加以筛选,不能准确把握核心.

第12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考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文体知识混乱,说明方法判断错误,写说明方法的错别字太多,表述不准确,如把“作比较”写成“作对比”“对比论证”等.即便回答出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但哪两种事物的对比没有分清楚.

第13题的第一处加点词,大部分考生能写出“相对”一词是“相对而言”,但未写出“表限制”.第二处加点词是“崭露头角”,一些考生不理解它的意思;此外,还出现了修辞手法判定错误,答不出拟人的修辞,或误写成“似人”等问题.对于分析这两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大部分考生只是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等入手答题,不能很好地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直接回答“不能去掉”,去掉会怎样怎样.这反映出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欠缺,解词能力不强,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

第14题是选择文言文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答案毫无争议.

第15题是翻译句子,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语言不准确,“潭西南而望”译成“在小石潭西南方向”“从小石潭西南方向”,位置角度理解错误;“斗折蛇行”翻译不完整,漏译了“斗折”或者“蛇行”;误解“明灭可见”中“明灭”的意思,翻译成“可以看得清楚”,或者译为“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错别字较多,“弯曲”写成“弯折”,不会写“蜿蜒”等.此题是常规的古文翻译题,并且是名篇名句,但学生得分并不高.

第16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大意的掌握程度,满分率较低.一部分考生只用原文回答,很多考生答不出来“能够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这一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题意理解出错,答案不够准确.有些学生审题不清,对文章的理解有偏差,答案写不完整.

第17题是关于文言文对比阅读的一道分析题,难度不算大,但得分普遍很低.主要问题是:部分考生直接引用原文回答;一些学生不能紧扣“凄”字描述小石潭的环境,而喜欢用“清幽”“安静”等词语;一些考生对“被贬”的内涵表述不具体不准确,且“贬”字出现很多错别字,能答出“被贬之地荒远”的很少.考生不会总结,抓不到要点.由此看,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待提升,知识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第18题,“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为: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此题最大的问题是错别字太多,关键词书写错误.如,误写为“金忠报国”“建工立业”“工业难成”等;将“思念家乡”误写为“思念家长”等;还有些属于答题表述不清,比如,描述事件不会概括为“思念家乡”,而回答为“难以回家”“想回家回不去”“有家难归”等;有不少考生对“渴望建功立业”总结不到位.

第19题看似简单,但得分率很低.问题主要是:单纯地描述画面或者简单翻译;凭主观想象回答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作者对国家不重视边疆的愤懑之情;只答“作用”,没有结合写景内容进行分析.

第20题,作文.两题任选其一,审题难度不大.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审题模糊,对“越来越”把握不准,偏离主题;(2)立意不准,“越来越”后面所填的内容出现了明显的负能量,如“越来越叛逆/不好/任性/放纵/自私”等;(3)在《越来越的我》中,忽略了“我”的主人公地位,而侧重写让“我”发生改变的那件事、那个人,并且有些作文只写了一件事件,没有体现“越来越”的意味;(4)文体不清,记叙文中议论过多,又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缺少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既非记叙文,又非议论文;(5)议论文中重复说理,论据陈旧单调,往往只会写勾践、居里夫人、邓亚萍等,且只举正面的例子,内容空洞,泛泛而谈.(6)套作现象依然存在,开头结尾写点自己的内容,中间引用大量古诗文、名人事例,内容空洞,无真实情感.

三、重视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考试,检测我们教与学的效果,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促使学习者发现问题的手段.当明白考试“手段”应达到的“目的”后,我们就应该更加重视考试的“前”和“后”.考试前,有目标,有过程,有范围,有措施;考试后,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认真纠正,反思原因,调整方法,全面提升.

2017年中招考试已完成评价使命,语文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提醒我们要继续不懈追求,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关注基础知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语文,不可忽视汉字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应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字词的音形义,特别是要努力消灭阅读和书写中的错别字.

2.语文学习功夫在平时,不要存有突击应试的想法.语文考试无捷径,语文学习伴终生.

3.重视文本的深入阅读,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广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而深入阅读则是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对文本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肢解阅读,不要过于受一些答题套路的束缚.

4.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努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多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活动,让阅读名著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5.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不可分.

6.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博大的文化情怀,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评卷归来,感触颇多.2017年中招考试已成过去.凡考试总会有得有失,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在前,扬长避短,愿与各位师友共勉!

语文评论文范文结:

关于语文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语文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评工程师论文要求

3、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

4、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5、语文天地杂志社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