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合理的作业老生常谈之十二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作业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合理的作业老生常谈之十二

吴 非

1952年10月5日,爱因斯坦在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请求而发表的声明中说:“过重的负担必然导致肤浅.”当时是针对美国大学教育说的;这个道理,对基础教育而言,可能更为重要.现今所说的“减负”,主要指中小学作业负担重,过重的作业负担会扭曲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让他们在宝贵的年华失去可贵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梦想.

“过重的负担”,除作业量超负荷,“质”也不高,往往没什么价值.相当多的作业,不过是简单的重复;有的作业,则是把今后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提前到现在来学,逼使学生用更大的代价去争取“先跑一步”的所谓优势.超负荷作业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多的训练往往只能让学生从小形成机械反应,“考过即忘”.教学的不合理,不仅不可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或形成好的习惯,也妨碍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中小学时代,往往想不起有什么,就是一句“作业多”;又说,到了大学,和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一交流,发现自己当年在学校“过的还算是人过的日子”.相当一些学校,三年没开田径运动会,三年没有过春游秋游;还有,不准男女生说话的,吃饭只能五分钟的……总之,只有想不出的,没有做不到的.各地中小学生日平均作业时间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教育部门应当调查统计并公开.

听学生倾诉,有些意见耐人寻味.比如,小学生说“学校活动太多了”,问他:“活动多难道不好吗?”“活动是规定的,不参加不行;可是作业并没有因此减少.”中小学的“活动”如果不是自愿参加的,也会成为负担.而既然是规定的“活动”,占用课余时间,家庭作业就不宜太多,这么简单的常识,为什么不遵守?又如,中学生说:“布置作业,数学老师根本不顾英语明天测验,照样三大张;化学、物理两个老师同时在星期三收作业,有时一天三四门课都有家庭作业.”这种超负荷作业,在许多学校是常态.学生的批评是讲道理的,教师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不要从小给学生“苛捐杂税”式的重压.

近年,多次听闻学生在高考结束时撕书狂欢,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青春狂野”,只不过是宣泄——当教学在学生那里不是享受而是煎熬时,任何解释都显得多余.青少年时代,吃点苦没什么,太舒服真的不好;但苦得要有价值,方能成为人生财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多到了没有道理;用所谓“勤学”“刻苦”去消解学习趣味,而非“冒险”“尝试”“体验”,那么“培养创造力”终究就只是一句空话.

作业负担重,这种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应试教育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流,常常表现为集体性地不讲教学逻辑,反常识.不尊重人的思维发展规律,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学科教学的性质和内涵缺乏认识.教学有盲目性,作业也不可避免地走向盲目.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迷信“大运动量训练”,而不知这种“大运动量”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他布置作业,既不考虑作业的必要性,也不计算平均完成时间,这就很盲目.近年高中教学流行的“刷题”,即教师布置作业只须说“从多少页做到多少页”,数量究竟有多大,中等程度学生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完成质量如何评价,等等,教师往往不考虑.如果他自己能去做一遍,如果他自己能体验几次,可能会认识到这种超负荷作业的野蛮性.作业太多,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法正常批改,让学生自己“对答案”,如此“作业”,意义就更有限了.教师无法了解学生作业的过程,不了解学生思考的状态和具体的难处,只能听凭学生说“会”“不会”来作判断,这种作业基本无效.坏习惯也因此而生.家庭作业太多做不完,早读前教室里抄作业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很多中学生的书写状况不佳?也在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过多,书写量过大,学生不得不求速度而放弃认真书写.

在学校落后评价机制影响下,学科之间无序竞争,抢占学生课外时间.大多数学生会说出某一门课的作业特多或“尽折磨人”,而那个学科的教师极有可能是年级组的“强势人物”,或是在学校担任一点什么职务,或是带毕业班曾获得好成绩,于是他拒绝批评,学生也不敢提意见.这样的教师一般也有所依仗,学校或家长会表扬他“负责”,特别是他的中考或高考成绩比年级均分多两分三分.然而,没有人去评估学生为了这两分三分付出的高昂代价,更不考虑这种超负荷作业如何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的确可以看到,学生因为高强度训练,能机械地完成答题,在短期内成绩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也的确会感激教师的强制训练,让他们这些原本可能与大学无缘的“一般化”学生有机会上了大学;这样的表扬,让一些教师更加迷信“大运动量训练”.但是,超量的作业不仅败坏了学习趣味,也败坏了思维品质,学生成为做题机器,他对学习会产生错误认识,他不会发现自己今后的平庸和中学时代的学习有关.

教学观念不改,“减负”永远是空话.

三令五申“减负”,都有始无终.现在,动员“减负”反而有压力.政府向教育部门要“升学率”,家长压学校补课,这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过的事,其苗头刚刚出现时,也是羞羞答答的,现今逐步公开化,并形成“社会舆论压学校”的态势.学校的话语权被削弱,加之考试改革严重滞后,正确的教学观难以影响社会,往往只能在少数学校看到部分教师在坚守.

这些教师都谈道,合理的作业有必要,更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学习趣味,注重他们的精神需求.在检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时,这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品质,而不是所谓“刻苦精神”.他们认为,设计科学,负担合理,作业有效果,才能算“学习”;反之,才会被视为“负担”.

小学要学生写“观察日记”,有些教师信口一句“每天写”,学生的麻烦就大了:春天来临,有些地区植物每天能长一两厘米,可是在寒带地区或是雨水少的山地,长两厘米也许要一个月,有什么必要让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对着几片叶子生造胡编?这样败坏“观察”,难道是教学?有的教师则说“观察日记不一定每天要写,有发现、有了感觉再写”.看似一句话的小事,会教与不会教,科学与盲目,讲道理与不讲理,差别就在这里.“会教”,教师、学生都轻松——有教师说“没要求做的,他有兴趣去做了”,“担心学生感到累,但他们很兴奋”.“不会教”,教师就会埋怨学生不努力,学生则不敢直言——学生毕业多年之后回忆一些教师的做法,往往感到当年的老师“不怎么聪明,只会死揪”.

如何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不应是难事,难的只是他在受到干扰时能否守住常识.有位初中数学教师总是说“今天的课外作业就这两题”,他的学生因此都不视学数学为苦事,虽然那两道题并不简单,一些学生也因此保持了学数学的兴致.同样,平行班其他教师的作业是教辅上的“每日一练”,十几道.题目设计有没有道理?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这些教师不去想,“反正练一练没有坏处”.曾看到一些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他们说,“感谢学校,没有逼我的孩子补交作业”,“感谢老师,让我们知道培养好习惯比多做作业重要”.对这些教师的教学,我感到宣传、介绍不够.

如果学生“懂了”“会了”,能不能让他们少做点作业?如果时间略有富余,能不能引导学生学点别的?——如果你也累了,能不能和学生一同休息一下?顺便也让学生休息一下.你真的认为学生闲下来休息是有害的么?

每天在那里“巩固”“加强”“扎扎实实”,目的也不过是“千锤百炼”,“考试时不失手”.然而,学生如果学习视野狭窄,在未来定会感到学习的欠缺.一些在学校循规蹈矩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创造力不足,和他在学校亦步亦趋的“紧张”不无关系——他在小学和中学一直在“跑”,向前跑,他想的只是不能让别人追上,这与一只逃命的兔子没有太大差别,他不可能去看路边的风景.

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撑,减轻作业负担不是没有办法.以全国几百万教师的智慧,不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除非不想“减负”.比如,既然讲“因材施教”,一个教学班内,是不是所有学生必须做同样数量的作业?有些教师没有主见,家长嫌作业少,他就增加,让学生吃不消;另一批家长埋怨负担重,他就减,让学生又喊“吃不饱”.教师眼中要有学生,不应跟着家长或他人的意愿随意安排作业.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状况,合理设计作业,比如,可不可以“分层次作业”,满足不同需求,适应不同的发展个性?山东一位教师对我说起她的做法,她的作业分为A、B、C三种,供学生自己选.A种是根据教科书学习的普通要求,设计的“基本型”,一二十分钟能完成;B种是适当延展的“趣味型”,半小时之内完成,对课外阅读有些要求;C种是“加强版”,一小时才能完成,专门满足“焦虑饥饿型家长”的需求.选哪种作业的最多?她笑着说:“三分之二学生选A,三分之一选B,原先有少数家长要孩子选C,但逐渐放弃了.现在没有人选C.所以,我只要出两种就够了.”

就这么简单!看你敢不敢学.

作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作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作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文献检索作业

2、文献检索在线作业1

3、文献检索在线作业4

4、作业论文

5、作业成本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