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咖啡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旧日的咖啡生活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咖啡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旧日的咖啡生活

由国庆

早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咖啡就已传入中国,并被国人俗称为“高馡”或“考非”.由外国人经营的咖啡馆也已出现,最初只是为那些停靠在上海、广州等口岸的外国水手准备的.

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申江百咏》中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上海某餐馆在顾客用过主菜之后,服务生向他们奉上咖啡的情状:“几家番馆掩朱扉,煨鸽牛排不厌肥;一客一盆凭大嚼,饱来随意饮高馡.”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沪江商业市景词》中也有关于咖啡的文字:“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传豆制成;色类砂糖甜带苦,西人每食代茶烹.”到了宣统元年(1909),嘉兴人朱文炳在《海上竹枝词》中又说:“大菜先来一味汤,中间肴馔辨难详;补丁代饭休嫌少,吃过咖啡即散场.” 就这样,咖啡的香气、理念在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逐渐弥散开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繁华熙攘,入夜更是霓虹闪烁,纸醉金迷.咖啡,自然是少不了的让摩登发酵的因子.当时的上海咖啡馆主要集中在法租界、日租界(以虹口街区为主).法租界中的霞飞路、静安寺路上有不少仿效巴黎的露天茶座、室内咖啡馆,小有名气的店铺有巴尔干、君士坦丁堡、伟多利、小男人、马尔赛、皇家、特卡琴卡等.此间以法式咖啡为主,顾客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面积较小但很温馨舒适的咖啡馆则集中在北四川路一带,咖啡的也相对便宜.

无疑,大多数咖啡馆内的陈设是讲究的.比如,入口处铺着高级地毯,常有自留声机传出的袅袅西洋音乐.桌上摆的、柜里放的不乏进口台灯、花瓶、雕塑等,乃至一个小小的烟灰缸也一定是洋货.也许,咖啡馆更好似西方生活方式的陈列馆.

那个时代的咖啡馆大多兼具餐馆的性质.有钱有闲的小资一族往往会在咖啡馆里消磨掉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夜幕降临,那里也是少不了酒的,买醉甚至成为某些特殊人群的常态.

民国时期,沿海开放城市中的咖啡馆很时髦,其顾客主要是中上流社会的男士以及知识分子.学者李欧梵认为,咖啡馆为现代男性知识分子提供了三种乐趣:咖啡本身,咖啡馆作为与朋友详谈的地方,以及动人的女侍.

文艺源于生活.咖啡馆的女侍身影曾出现在旧年的一些文艺作品中,比如海派作家张若谷的短篇小说《俄国复兴馆》.咖啡馆里,摩登的钟小姐不断吹嘘着她在巴黎喝咖啡的经验,而簇拥她的听众却是几个“不良青年”.另外,张若谷也曾是《申报》专栏《咖啡座》(自1928年8月至12月)的主要,写过不少关于咖啡的小品文.再有,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温梓川在《咖啡店的侍女》中更直接地写出了男顾客对女招待的一种想象:“你水盈盈醉人的眼波频送着你青春的烦愁,你谨慎捧着那玉壶琼浆用着你圆滑的纤手.呀,仅仅一杯淡淡的红色咖啡,我已尝得是泪海酸波酿成的苦酒!”

文化名流与上海咖啡馆也不乏故事.1928年的时候,有人曾在《申报》上发表了一则短文,向读者介绍了位于北四川路上的一家名叫“上海咖啡”的小店.作者说,在店内遇到过多位名流,比如鲁迅、郁达夫、龚冰卢、孟超、叶灵凤等,还描述了他们一边喝咖啡或喝茶,一边静静思考问题的情景.在作者的心目中,这家咖啡馆好似“文化乐园”一样.没想到文章见报后,郁达夫不久便在《语丝》杂志上发了一文,说自己与那家咖啡馆没有关系.之后,鲁迅也专门撰文对《申报》的那段文字予以批评,并不屑一顾地表示他本人从未到过这类咖啡馆.但时隔不久,鲁迅却成为了北四川路附近另一家名叫“公啡”的咖啡馆的顾客.随之,“公啡”里聚集了一批年轻知识分子,随之发展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咖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咖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咖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