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窑瓷器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哥窑瓷器,金丝铁线在时空的延展方面论文例文

本论文为您写哥窑瓷器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哥窑瓷器,金丝铁线在时空的延展

哥窑瓷器,神秘又带着典雅的气息.神秘,在于它谜一般的身世,至今尚未找到它的窑址,千百年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歇.但它却从不缺乏痴迷者,它自古以别具一格的开片装饰名扬天下,更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为一种东方式的残缺美.观赏哥窑瓷器,除了“银丝铁线”带来的视觉愉悦,隐藏在造型上的优美线条也可以是观赏的亮点.

从2017 年11 月12 日,至2018 年8 月31 日.“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在延禧宫展出,这是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自2010 年至2015 年先后举办了官窑、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后,今年推出“ 五大名窑”系列展的最后一个.

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传世的“五大名窑”瓷器,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格,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且多数藏品属于原清宫旧藏,可谓流传有序、自成体系.此次特展涵盖故宫藏传世哥窑仿哥窑(釉)瓷器113 件( 套),还联合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单位,商借了57 件( 套) 传世或出土的与哥窑相关的瓷器和瓷片标本、修复品,是传世哥窑瓷器难得一次的大聚首.

展览共分三个单元,分别为:“累世遗珍——传世与出土哥窑”“哥(官)窑型瓷器,窑址之谜——哥窑与老虎洞窑、龙泉窑的关系”“余韵绵长——哥窑瓷器对后世的影响”

窑址之争,扑朔迷离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使学术界对哥窑瓷器的定义存在着诸多争议,一些观点认为文献记载的哥窑瓷器与传世的哥窑瓷器不完全等同,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传世哥窑瓷器在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所烧造,即南宋修内司官窑旧址,此外哥窑年代也出现宋代说、元代说等争议.这些问题的厘清,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

优雅线条,在器表也在器身

不管哥窑瓷器存在怎样的争议,它古朴典雅的美早已世所公认,单就釉色而言,哥窑瓷器就有清灰、粉青、米黄等色之分,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这是哥窑瓷器的标志.以这种自然形成的肌理裂纹作为瓷器表面的装饰,体现着宋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

哥窑瓷器本质上讲是这一种单色釉瓷器,其釉面上分布的裂纹将器物的表面分割成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块面,从而在视觉上打破单一釉色带来的单调.细细观赏这些“金丝银线”,它们时方时圆,时深时浅,时密时疏,形成独特的韵律,妙趣横生.

除此以外,哥窑瓷器的线条之美还不仅仅在于“金丝银线”上,优美的线条也存在于其古朴典雅的造型上,个中的匠心也不容忽略.宋人在器物的装饰上删繁就简,但造型的设计却绝不马虎,精心构造,圆形的边缘却不甘单一,或被设计成葵花式,口沿变为连续的波浪弧线;或被设计成瓣口式,以起伏的棱分割器面,呈现一种简约、自然之美,此次展览中就有哥窑灰青釉葵花式洗、哥窑米黄釉葵口碗等代表性的器物.此外,宋时金石学兴起,许多瓷器造型还借鉴上古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出现了鼎式炉、簋式炉、贯耳瓶等创新造型,单看器身轮廓,线条就给人流畅、张弛有序质感,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之美.展览中也有不少这一类的代表性展品.

哥釉遗韵,历朝多仿烧

哥窑瓷器在美学上的独特造诣让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为之倾倒,从明、清至今,它一直被作为名瓷被后人仿烧,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器(窑)厂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一些地方窑受哥窑瓷器影响,也曾结合当地实际烧造出颇具地方特色的开片釉产品,如江苏宜兴窑、广东石湾窑、福建漳州窑等.

明代文人对哥窑瓷器推崇备至,除了用作文房案头陈设,还常用作插画之雅器.至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哥窑瓷器仿烧达到兴盛.明、清两代仿哥窑(釉)瓷器,一般着重仿釉色和开片装饰,造型既有簋式炉、贯耳瓶、八方杯、葵花式洗等仿哥窑产品者,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如笔山、水丞、象棋等文房用品,以及花觚、葫芦瓶、杏圆瓶、琮式瓶等陈设器.此外,清代官窑仿烧的哥窑瓷器还会结合当时其他瓷器装饰手法,如雍正时还诞生了哥窑青花等名品,这是在继承传统哥窑装饰的基础上加入釉下青花这一新元素,别具创意.

从展览的第三部分,可以清晰看到哥窑瓷器在后世的仿烧中也获得新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讲,哥窑独具特色的银丝铁线,早已变成一种既定的美学程式,承载着内敛、简约的东方美学,延续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中.

哥窑瓷器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哥窑瓷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哥窑瓷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