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画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笔墨结构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有关论文怎么写

这是一篇与山水画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笔墨结构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

摘 要: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思想的扩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在绘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理解和解释中国绘画精神,成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道路上的一个难题.文中通过“笔墨结构”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绘画中有关“笔墨”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笔墨结构;笔墨精神;笔墨构成;意境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的陕西山水画发展研究,立项号是2016J022

近来,张立辰先生关于“笔墨结构”的理论,逐渐被大家认识和理解,随着解读的延伸和绘画实践的深入,运用笔墨结构的美学理念,理解传统中国画笔墨含义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山水画方面的创作能力.

一、概念的理解

笔墨结构:是指结合了中国笔墨精神,包括笔法、墨法在内的笔墨语言之间的组合关系.

谢赫《古画品录序》中,将“骨法用笔”置于第二,说明了用笔的重要性;荆浩《笔法记》,又将“笔”与“墨”放入“六要”之中,又经赵孟頫的“书法用笔”理论、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发展,直到黄宾虹“五笔七墨”的升华和总结,“笔墨”已不再是中国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段或传达方式了,“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成为一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和‘气韵´、‘兴味´.”

所以,不能简单的将笔墨结构,理解为笔墨构成或笔墨组合.因为它还包括隐含于笔墨形象之中的“文人”、“士大夫”情结上的综合,即笔墨精神.“笔墨既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这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不存在‘孤立的笔墨´.”中国画追求“书法用笔”,讲求“书卷气”和“画如其人”的审美理念,都集中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精神是“体”,而形式与技能是“用”.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好的笔墨结构,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二、笔墨结构理论,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集中体现

(一)用于体现物象及空间的笔墨要求

1.笔墨结构中的构成因素

“笔墨构成”是指画面中呈现出的具有设计性、规律性的墨色变化及笔墨符号间的组合关系.特点是规律性强,有一定的装饰性.是吸纳借鉴西方平面构成的成功实例,对理解和分析中国画的美学原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画是以“写意”为上,不注重客观再现,但在画面处理和物象表达上,也遵循自然之理.而大自然所呈现的一些规律和视觉感应,正好符合了平面构成中的某种特征——渐变、对称、发射、重复、密集等.如“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的渐变原理,物象并置所产生的“大小”、“黑白”、“曲直”等对比原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画面处理也正好契合了密集构成原理.

“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云影、明晦,即谓之无墨已.”描述了物象在光的作用下出现“明晦”“向背”的自然现象.传统山水画在画法上通过勾、皴、擦、染、点,为表现山石的体积、空间和质感,达到物理上的真实,用线由密到疏皴擦出山石的体积感的作法,以及“一笔墨”的审美追求,随着笔墨在作画时间中的推移,笔上所含水分和墨的多少由湿到干的变化,正好形成了一种墨色和水分在宣纸上的“渐变”现象;同时由于墨色和水分的变化,在画面上所形成的“黑白”、“干湿”,墨块“大小”、“方圆”等方面又体现出了平面构成中的“对比”原理.例如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中运用披麻皴塑造山石的墨色变化,树的黑与山石的白的对比;童中焘《太和》、《湖山霁雪》等,都成功的运用了“对称”构成原理;贾又福《冲破固垒》作品,灵活地运用了“对比”、“发射”、“渐变”构成原理.以上范例,都是笔墨在塑造物象、空间方面,使用构成原理的一种成功体现.另一方面,由于表现物象的笔墨语言,其性状各不相同,点、线、面产生的长、短、曲、直、方、圆、大、小等极其繁杂,要将其合理而又协调地统一于一体,又体现了整体笔墨语言组织方面的构成原理——“和谐”.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笔墨在其表象上的结构形式.

2.笔墨结构的精神性体现

在中国画的变革中,不断吸纳外来艺术成分,形成的“重笔墨,轻画工”,“鄙形似,重写意”的审美特质,使得笔墨成为直接的审美对象,不但绘画主题是作者要表现的内容,就是绘画本身也成了作者要表现的内容.当形式成为内容时,组成画面本身的一切因素,都成了承载作者思想情感的“活体”.这就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书法用笔”,是对中国画笔墨语言“质”的追求的明显体现.“折股钗”、“屋漏痕”、“力透纸背”,都是对笔墨语言“笔力”追求的意象性描述;而“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则体现了对“笔势”的不同要求;所谓“高山坠石”、“担夫争道”、“春风拂面”等,则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生动描述.

“高山坠石”:不光有“力”,有“势”,还含有刚毅、坚定的精神和气质.

“春风拂面”:从“象”到“意”,则直接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现.

因此,组成画面的所有因素,都具有了一定的寓意或表意功能.涩而毛的笔墨感,是艰辛而苦涩的意味,光滑而流畅的线,则给人一种欢快而轻盈的感觉.反过来,作者在表现不同情感或主题的作品时,也会选择最具代表精神的“质”的笔墨形式,使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结合.所以,读者面对作品会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不同感受,亦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笔墨结构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将这种既具物象表现功能,又有承载精神能力的笔墨形象,有机地组织起来,达到言情寄思的功效.当然这种笔墨结构是紧随时代的,.“‘笔墨´非‘程式´,故无所谓‘封闭´.”

(二)构成画面形式美感的章法要求

“气韵生动”是品评中国画的最高要求,是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它关乎到画面的完整性和艺术性.“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若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5宗白华在解释“气韵”时运用了“节奏”和“和谐”两个词,直白和恰当.画面有了节奏,就活、有变化.再将这些活的“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会产生音乐感的“和谐”,即“韵律”.这里的“规则”指“道法自然”中的那个“道”.音乐之所以能感人,是因为那些本无生命的乐符,按照一定的“节奏”,达到了某种“和谐”,冲击人的心灵所产生共鸣的结果.而绘画正是通过笔墨,来打动读者心灵,实现传情目的,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人们常将绘画比喻成“无声的音乐”.

“气韵生动”,是绘画艺术在画面布局形式美感上的主要标准.这就要求画面各笔墨要素,按照这一审美原则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笔墨语言在“疏密”、“长短”、“干湿”、“浓淡”、“徐疾”、“虚实”等方面达到最为合理的结构形式,产生一种“气韵贯通”、“生动自然”的视觉效果,为主题服务.

(三)营造“意境”的审美追求

一切笔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安排,都是为“意境”的营造服务的.

“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是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5“美”是带有一种“人情味”的,情结化了的“真”与“善”.是“温情地”、“热烈地”、“鲜活地”、“理想化”了的客观真实的集中反映.中国绘画通过笔墨创造一种真实而又虚幻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或人生启示,以企达到唤醒隐藏于心灵深处的“善”.这种能够唤醒人的“善”的画面虽是来源于人类社会,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人类社会的真实,它是被集中化、理想化了的一种象征性的境界.

既然“艺术境界主于美”.“美”又是“真”与“善”的集中体现.这种“真”必须是作者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是通过笔墨自然的流露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会打动读者的“真”情而产生共鸣,达到绘画的目的.如果没有高质量、最完美的笔墨结构,就不可能营造出最能感人的“意境”.那么笔墨就只能成为图形记物的一种方式了,而这恰恰与绘画艺术所承担“怡情悦性”、“借物言志”的精神活动相悖,绘画将不再是艺术范畴了.作为画者,我们就应以最能体现“美”的笔墨结构,去营造最能传达自己“真”与“善”的“境”.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理念,受到了极大摧残.所谓的笔墨,缺乏自身独立的审美要素,几千年来形成的笔墨文化和笔墨精神的流失,大大降低了中国画的品质,中国山水精神正在走向消亡的现状下.借对张立辰先生“笔墨结构”理论的认识,尝试解读中国艺术的笔墨内涵.

山水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山水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山水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