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方面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笔墨归宿从南京博物院藏娄东艺脉展看奉常祖孙的艺术蹊径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这篇博物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笔墨归宿从南京博物院藏娄东艺脉展看奉常祖孙的艺术蹊径

徐小虎

引言

几百年前,在娄江之滨的太仓出现了在美术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山水画派.这个山水画派涌现在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狭义的娄江,娄江指从苏州娄门一带到昆山太仓交界处的草芦村这一片,上游到达太湖胥口,下面接壤者又称浏河.在明清时代的娄江地区,又叫娄水.流经虎丘区娄葑街面、吴县的跨塘镇、斜塘、唯亭和昆山县,穿苏州娄门向东,经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太仓市,至太仓浏河入长江口至东海.其横跨整个姑苏境内,沿途水系贯穿,港头众多,民众生活富裕,安逸快乐,是标准的鱼米水乡.这个富裕的鱼米水乡所诞生的这个画派不仅在江南地区流行得非常广泛,而且影响了清代全部画界,甚至他们的影响还在指导着现在的画家创作.这就是我们所要谈的以“奉常祖孙”王时敏、王原祁为中心的娄东画派所留下的佳话.

娄东文脉

娄东这片土地自明中叶以来,生活十分富足,从而衍生的是文化的繁荣,产生了底蕴深厚广博的娄东文化.有营造技能和文人审美结合的“太仓园林”,在当时可以和今日堪称江南私家园林之魁的苏州园林相媲美,可从清人所撰《娄东园林志》为证.有汉人古雅曲牌和坊间习俗音乐相融合的“江南丝竹”,它动听悦人,在江南风靡一时,影响乃至全国,也与道教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非遗的昆曲,它代表了我中国戏曲文化中婉转柔美、细致优雅、行腔丝润的特色,它也是娄东大地的产物,它就是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的戏曲创作人、昆曲鼻祖魏良辅在江苏太仓、昆山一带所创作的,明代姑苏一带贸易发展繁荣,尤其是在黄道婆从海南带来了棉花的种植技术,让原本粮草丰富的太仓,发展出来发达的纺织业,也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曾经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收泊港和起锚地的太仓刘家港的助力,这里对外贸易也日渐繁荣,人民丰衣足食,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而在太仓南码头流传着许多民间优美的曲调,魏良辅长时间借居于此,用音乐的方法把行腔婉转、雅致细腻的坊间小曲组合成节奏舒缓的“水磨腔”,由此逐渐形成当今风靡全球的昆曲.

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是娄东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自然地理,有上苍恩赐的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的气候环境,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因食粮丰富,相传吴王曾经在这里设置屯粮仓,可谓“太仓”就是这样由来的.到元朝皇家设置用于漕运的海运仓, “太仓”于是才正式定名.

娄东这片土地当中当然最有影响力的是属于南派正宗、表现文入画特色的“娄东画派”,也更是娄东一带人民在奋斗中留下给后世最能表现娄东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以及娄东人的人文精神.

娄东在娄东文化的给养下,自明中期以来三百余年,人民生活富足,文化昌繁.这其中娄东文化的最核心组成部分是“娄东画派”的艺术,

“娄东画派”的艺术家们上溯文人南宗传统,经过整理和传承发展历代文人南宗绘画的的图式特点,感受与细化对于秀美江南的区域审美特色,在笔墨能力上得到了厚重的锤炼和积累,对于绘画本体结构的纯粹性和传承性有了重要的认识,关心形式美发展,创建出具有主观表现性的绘画新风格,然后又在主观表达和抒怀方向上学习“元四家”、董其昌等人,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艺术传统的发展继承,从而确立了具备中国画本体山水艺术的审美趣味,构成了成体系的新山水画笔墨语言,建立了艺术本体的新风格,形成清代山水画风格的典范,实现了元、明主体绘画向本体绘画的转变,在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娄东文化中特别以“四王”为突出的典范,四王在娄东附近学习生活,崇尚南宗山水的绘画风格,构建了其独树一帜的娄东画风.华润苍秀的王时敏,坦率沉雄的王鉴,厚浑苍润的王原祁,苍茫清秀的王翠,变成那时山水画创作的新表率,在这样特色的文人审美表现方法上,让文入画达到了新的高水平.王原祁是和“吴门画派”的领袖文征明一样,他是“娄东画派”的领袖和核心人物,“娄东画派”在王原祁的奋斗影响下,形成一个绘画流派,而且影响日趋扩大.而王时敏和“吴门画派”的沈周一样,他是娄东画派的开创者.这当中还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我们现在可以理解是王时敏引导三王及后人,传承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继承发展文入画的传统,对南宗鼻祖巨然、董源、王维、元四家等艺术作品进行学习研摹.其后世王原祁受王时敏的影响较多,继续传承,他曾在文本中记录说:“余先奉常赠公汇宋、元诸家…,名日缩本…先奉常于丁巳夏初…手摹心迫.庚寅冬日,方悟小中见大之称,亦可大中见小也.”可见王时敏在王原祁的绘画成长过程中影响甚深.王时敏也曾为了王原祁的绘画学习,而画了一套仿古人名作册本,叫做《小中见大图》,以此来帮助王原祁学习研究.所以这对奉常祖孙,家学渊源,一脉相承,开启一支娄东文化.

数百年间,娄东画派在皇家和民间都产生了较大的审美影响和创作影响.不仅主导了清代文入画的发展,推动了文人新山水画格调的形成,从此娄东文脉生生继往,蓬勃发展.

南京博物院藏娄东艺脉展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娄东画派作品近百件,其中不仅有大师的精品佳作,也有重要画家的铭心上品,这次举办的娄东艺脉展,是对南京博物院馆藏娄东绘画的梳理和整合,展览主体分为三大块:偶像、领袖和传承.从娄东画派形成之初至四王鼎盛发展的集中展示,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盛宴.

第一部分是呈现以黄公望为首的娄东师法对象,他们是娄东画派的偶像,黄公望是清朝山水画家的“终极”老师,娄东传人无一不是从中学习.其中最痴迷于黄公望的非王时敏不可,他主要就是从黄公望的绘画中进行学习和研摹,在黄公望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画家的技法,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形成特有的绘画面貌.而王原祁同样对黄公望痴迷,他说“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从他自己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大痴道人的喜爱.所以自然董其昌就变成他们了解、接触、认识大痴道人绘画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领袖“华亭血脉:王时敏与王鉴”,王时敏与王鉴是娄东画派承前启后的先驱和开拓者,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得娄东画派形成和发展.作为董其昌的亲传学生王时敏和王鉴,在董氏南北宗学说的基础上,注重南宗文人绘画的方式,注重笔墨和意境的锤炼,革故鼎新,在创作思维和审美品格上接受董其昌的理论方式,而后提出“正宗”、“南宗画派”、 “正脉”的绘画观念,创造性的形成新的审美品格的绘画.

第三部分展示的是“金针微度:王原祁及娄东的传人”,王原祁说谓“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华亭血脉,金针微度,在此而已”,传承家学,深得元人苍茫浑朴的特色,绘画风格苍润秀厚,后人称之“笔端金刚杵”,有非常突出的艺术成就.王原祁由于家学渊源、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才气使然,师法其绘画成为一时风气.作为“娄东画派”的开创者王时敏之孙,王原祁在师法董文敏、王时敏创造出来的绘画传统,把娄东画派真正的推向全国,使之成为颇具规模的绘画流派,而他自己也毫无悬念的成为娄东画派的灵魂.不可否认,对于娄东画派的声名鹊起,王原祁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为时空的缘由,清代也有不少画家没有直接向王原祁学习的机会,娄东画派的主要画家,有王原祁的弟子华鲲、李为宪、、温仪、王敬铭、金永熙、黄鼎、唐岱、曹培源等,这一部分画家有很多,也有向没有直接师法王原祁的再传弟子或者王氏后人,如钱维城、王诘、王凤仪、李豫得、董诰、王学浩、王用誉、王应绶、王元林、盛大士等人,他们的绘画原则、审美品格,画面风尚、笔墨规则等,基本还是按照娄东一派的,成为娄东画派的直接传人.这一部分的画家从麓台出发,而后发展创作形成娄东传人,继承和发展娄东的绘画精神,对传承南宗绘画的精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奉常祖孙的艺术蹊径

王时敏与王原祁是娄东画派的灵魂和核心.他们的艺术观点与绘画实践,对于娄东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时敏是祖籍江苏太仓,字逊之,号烟客,晚年又号西庐老人,明代末年世袭太常寺奉常,时称王奉常.王时敏家庭富足,收藏有很多书画,这对于他来说就有了很多学习师法的机会,从小就摹研宋元名画,而董其昌和他的祖父交情颇深,和王时敏也有着良师益友的关系,所以王时敏受董氏影响较深.所以他的绘画风格深秀隽永、苍润雄丽,也是源于他的师法对象.

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他从小即在绘画上表现出很高的天赋,是一位功成名就的文臣.画名甚大,跟随其画者遍布朝廷,极大影响了宫廷绘画的风格,也有力地推进了文人山水画的潮流.创造了由王时敏、王鉴开始而以他为领袖的娄东山水画派.王原祁官运亨通,地位显赫,是当时非常热捧的当代大家.

王时敏的绘画风格是早期学习黄子久,但笔墨风格偏向董其昌,到了中年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笔墨文雅秀丽,用色干净明洁,构图稳中有变,色调平淡素洁,画面气氛安静自在,号为风雅.他最爱师法的画家还是黄子久,他曾自称到:“元季四子,当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余不敢让……”可见他对黄子久是最痴迷的,这样的偏爱也是贯穿他的一生.而王原祁早期的画作较为松秀,他秀润之风有一点和王时敏相似,六十以后风格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卓然自立于大家之林.

王时敏成熟期作品对笔墨十分看重,用笔方式和黄公望相似,用组织有序,规整圆厚的笔法来表现,用墨喜好点染少皴擦,整体也没有松江派的凄迷感受.他空灵的皴染、雄厚的用笔、淋漓的用墨,稳健清新的画风,比早期更加成熟.王原祁的成熟期的作品大部分集黄公望、董其昌为一体,偶仿倪瓒的画法,晚年也仿造董源、巨然的方式来表现.在苍郁含浑的景象里跃然欲出一种气吞山河的精神.王时敏到老年,其绘画风格又发生了新的转变,画作比之前更为成熟,用笔虚而活,运笔松秀而画画紧凑,用墨干却润,讲究有墨有笔,千湿兼具有,化黄公望萧散荒疏之气为温润尔雅之格,有效地加强了草木葱笼、云蒸霞蔚之感.王时敏把师法古人书画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和任务.他在和自己喜爱的的画家的“磨合”过程中,渐渐造就了秀拔清新、淳厚圆润、温和俊逸的个人风格.

而对于王原祁,他力图表现古人所未能表达的丰富表现力,可谓是所求不同,王原祁的绘画艺术直接渊源于王时敏.他欣赏王蒙的“奇变”、吴镇的“清润”及倪瓒的“高逸”.其从元四家画中受益匪浅,加之他溯源沿波,上追董、巨,不得不说深得传统之精华.他主张在绘画创作上要在熟与生之间,不能“太熟”,也不易“太生”.而王原祁在创作绘画中用精劲收敛、朴素含稳的笔法来表现那些看着粗枝大叶的笔墨.用或似抽象、恍惚不定的线条来表现对象,转而有一种不是抽象胜似抽象的恍惚感,画面意味深长.用气势雄浑、布局庄凝的构图方式来表现看似松散凌乱的景物.王原祁用带有书写方式的方法描绘具有文人气质的画面,他不局限于画面部分或细节的刻画,他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把前人的表现内化后重新诠释出来.

在画面章法布局上,王原祁把他的画面设计排布从自然描摹的山水和主观简易的构成中脱离开来,进入一种更加确切的本体形式感研究.他把绘画的重点从外部转而向绘画语言的本体去表现和研究,这也是他的特色.他几乎不考究画题,也不过多的去构想画意而因为表现特别设计的景色,或者表现以古人的画风为母题的作品.他的画作不但不拘泥于形式结构,而且含有热烈喷涌的精神性内涵.他笔下的丘壑林木等这些具体山水景色比其他画家更加具有高度,更加确切的说是带有强有力的符号特征,几乎和真实的场景有很大的距离,甚至有现代艺术说说的几何设计倾向.相比于他对山川丘壑的观察,他更加关注于笔墨的效能,他偏爱渴墨千笔,反复皴擦,然后施以淡墨湿染,让画面出现不但生涩苍古,又秀润透明的效果,可谓层层浑合、层层见笔.他的山水画顺利地表达了一种浑穆生拙而幽醇的气势,把董其昌提倡的南宗人文画提升至愈苍浑而愈精微,愈随意而愈有法的超高境界.王原祁用这种方式把寻求创作本质的文入画推向高峰.

王原祁在“四王”中笔墨功底最佳,绘画风格最突出,成就最大.和同时代人相比较他确实引领了画坛,走在了前面,无论是从其对画面的结构形式感和章法布局,还是笔墨韵味的把握,他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结语

“奉常祖孙”对于笔墨的研究,一直是和对于传统的理解与整合关联在一起的.传统既是笔墨美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笔墨美的归宿点.这就是传统的笔墨结构和方法, “奉常祖孙”的笔墨它不可能是从一种抽象的笔墨方法中来,因为它作为一种独立“形式语言”,它必须找到一个根据和出发点,在他们的心目中,笔墨美既是山水境界的创作准则,同时也被作为山水境界的评判标准. “奉常祖孙”的山水,大都亘古不变地偏向右上方或者左上方的空白天际处,山峦的构建布置,亦是大多相同,树林的交叠穿行,山丘的排布也是选坡一层、树二层、山三层的稳定模式组织构成,然后让所表达的景物,天然变成一种“二维设计”式的构成,展示他们笔下笔墨美的稳定架构.不至于让“笔墨”的求索放到空洞的狼狈地步,终究是寻到了一个归宿点.

当然, “奉常祖孙”主要是从对实践的介入角度来认识理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的.详实而言,王时敏的选择偏向于向黄公望的正宗法派师法,因此,在笔墨风格上,王时敏以浑成取胜.王原祁偏向选择继承了王时敏在价值选择上的传统,造就“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绘画生态.“奉常祖孙”的绘画理念,几乎是按照董其昌的绘画理论而来.所以,客观的说,董其昌是笔墨美的的开山先河,他是山水审美境界的先导,而不是“奉常祖孙”,但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看,也终究是“二王”这对奉常祖孙给娄东画派的创造了极大地发展平台,发扬光大并最终完成了这一境界,也留下了一段佳话,给后人看到他们艺术探究的蹊径.

博物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博物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博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博物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