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初中化学的质和教学的度化学科学素养和教学感悟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关于教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初中化学的质和教学的度化学科学素养和教学感悟

四川省犍为第二中学 614400

【摘 要】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重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好课堂氛围、加强化学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关注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课程价值设计取向的变化、注重教学目标要求的变化、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素养;教学感悟

从教初中化学近30年,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实验稿)》到《课程标准(2011版)》,经历了教材的不断修订,也见证了学科改革与创新!2011版《课程标准》的修订出台,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学科的实质与发展方向.本次修订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程性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性质”内容中还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项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实验的地位与作用.修订后的“课程性质”突出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即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用.阐述更加全面和科学.就“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学科教学的中心.为此,笔者就科学素养培养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l 化学的质——科学素养及培养

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素质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应当说,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以高新科技或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科学素养这一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运作发展,“科学素养”的内涵也在逐步充实发展.

化学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化学知识、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化学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

(1)了解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史,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了解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关系,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形成信息素养.学会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对实物、实验现象、模型等观察,培养学生对信息加工的能力.

(3)初步学会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从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4)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牛产牛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形成化学科学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热爱祖国,树立学习化学的正确志向.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变化.初中化学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涵盖了初中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应落实于初中化学教学,并依据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三足鼎立”,力戒形式化、表面化,应有机地整合于化学教学中.

(2)重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化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角色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到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单纯的接受式到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现,都应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体现.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探究的过程、讨论的组织,练习训练的难度和量等等都应围绕两个方式的改变进行.

(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好课堂氛围.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还能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得改善教与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联,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联系身边的化学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创设的情境,更让学生喜欢化学.

(4)加强化学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对于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功能,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

(5)关注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初中化学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中、上等学生,更要关注“差生”,要客观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对“差生”要更多的精力,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寻找其“闪光点”.如提问的问题的难度不同、练习题的不同;实验等活动动手能力肯定等.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验学习化学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发展其学习潜能.

2 教学的度——我的一些教学思考

2.1 做“用心”的教师

作为化学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他们得到的才可能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思想和方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化学课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索乐趣,从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在实践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

做“用心”的老师除了常规的教学准备外,还需要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基本化学观念”、等方面对教材及教学内容做全面的分析与把握.

以“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为例

(1)课程价值设计取向的变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将社会生活问题中心、学科中心和学生认知过程中心相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活中,再结晶出来.从生活问化学,从化学看应用.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2)教学目标要求的变化.从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到单元教学,从孤立到联系,从单一到整合,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的教学.知识要提高结构化水平.过程与方法:以探究为中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需要建立的基本化学观念:当学生将许多的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头脑中还能留下什么?是观念,是方法,是思路.具体知识是形成这些基本观念和方法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通过教学需要学生树立的化学观念有: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

元素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化学元素”组成的.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种(一类)原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

微粒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很小很小.这些微粒是运动的,有间隔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所倡导的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基本理念为:

(1)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真实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依据问题开展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核心观念.

(2)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的教学,倡导单元教学.

(3)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4)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例如,地球周围的空气

2.2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指出:“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是真实的、有用的和发展的.现代化学的飞速发展需要社会的每一份子具有良好的化学科学素养与之适应.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适度介绍化学科学发展前沿,重视教材中各栏目(如资料、调查与研究、拓展性课题、化学·技术·社会等)的教学;重视酸、碱、盐的教学(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条件和一般规律、溶液中C1 、S042 的检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把教材教活.可通过让学生调查;上网查资料;办化学小报;组织辩论会和化学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发展其学习化学的意识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初、高中教学衔接

2.3.1 初高中生学习对比:初中与高中学生存在认知上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对学习有了不同的认识与理解,主要表现在:就学习而言

一是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进军: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二是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进军: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例如:Li和Na、C和si、F和Cl、Mg和Ca在高中阶段课本主要讲解Na、si、Cl和Mg的性质,不仅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而且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性质你也必须会推测.三是由“看小说”的阅读方式向“研究学问”的阅读方式进军:初中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抓不住要领,只记忆自己喜欢的节,常常读过后对于学习一无所获,进而厌倦看课本.高中阅读的同时,进行记忆和思考为什么,并且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理解作者安排的意图.阅读完毕后知道教材中主要想说明什么内容,并且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明的.解题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思路更宽广,方法更加灵活.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同学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2.3.2 以下用几个知识点实例说明,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把握好初高中衔接的“度”,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为学生发展奠基.

实例一:酸、碱、盐的概念教学中,初中课标要求:(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高中要求:掌握酸碱盐的电离及性质,这是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础

实例二:化合价教学中,初中教材要求:(1)能说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并会正确标注,能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2)会利用化学式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高中要求: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犹如数学中的加法口诀,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和辩证地掌握.

实例三:氧化物教学中,初中课标要求: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高中要求: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掌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继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学科教师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质,认真研究学科教学工作,把握教学的“度”,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2]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胡玉娇

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