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追忆赵朴初和连云港的笔墨缘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追忆赵朴初和连云港的笔墨缘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期间,陈凤桐赴会场,有幸求得赵朴初题写的《当代楹联选集》墨宝.随后,赵朴初书“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的长联入编“联选”,也拉开了他与连云港笔墨情缘的序幕.

连云港海州“孔望山佛教石刻”的起源与内涵扑朔迷离,自被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们纷至沓来,一时间,众说纷纭.1981年7月,连云港市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协副主席的赵朴初在观看了石刻拓片后,情动不已,挥毫写下了“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的诗句,阐述了“石刻造像”的源出以及在“丝绸之路”文化中的地位.

在赵朴初色彩斑斓的人生中,他曾无数次为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刊物题字,对于连云港同样不吝笔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连云港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破坏花果山佛教圣地,屠戮奋起抗击的僧众.1990年,连云港市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决定在“三元宫”附近兴建抗日纪念碑亭.陈凤桐受命赴京城请佛教界领袖赵朴老题字.赵朴老听了汇报后,当仁不让,提笔疾书“义僧亭”和“云台山僧众抗日纪念碑”.这年,连云港市赣榆县举办“中国首届徐福节”,赵朴老又不吝笔墨,为活动题诗一首,曰:“徐福乘槎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始信仙才是霸才.”同时,他还热情地为徐福故里题写了“徐福村”,并为徐福研究会题写《徐福研究》刊名,确立了徐福与连云港市的特殊关系,引导徐福研究深入展开.其间,赵朴老还为海州题写“海州古城”“东海名郡”,使古城海州声名大振.

1 9 9 2 年春天, 《连云港日报》决定将小报改成大报.是年冬,陈凤桐受市领导和报社负责同志的委托,再一次前往北京向赵朴初求援,请赵朴老题写报头.进京后,他得知赵朴老政务十分繁忙,不便急于到单位打搅他,只好去北京西城区绒线胡同赵朴老的家里约书.当他置身赵朴老那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时,顿感文气袭人,禅味淡淡.他通过秘书向赵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女士呈上介绍信,并留下简短的附言,道:“尊敬的赵朴老,我们诚请您老在百忙中,为新改版的《连云港日报》赐题报头,宜用简化字,大小与横竖形式不拘,请朴老拨冗赐墨……”

为了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使报改计划如期实现,陈凤桐在北京待了多日,等待赵朴老的题书.一天,赵朴老的爱人委托秘书联系陈凤桐,说赵朴老已将报头题好,他立即赶到赵府,从秘书手里接下墨宝.看着端庄、凝重、风韵雅致的墨迹,陈凤桐的心“怦怦”直跳,十分激动,回到旅馆,立即将赵朴老所题的报名传真给报社总编.1992年12月10日的《连云港日报》,首次启用了赵朴初的题字.后来陈凤桐才得知,那个时候,赵老身体状况一度不佳,为支持报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老人家是带病操笔.他被赵朴老的为人深深打动,并撰写《佛爷·诗人·书家》一文,发表在《连云港日报》上,感激赵朴老.

1994年11月,连云港市楹联书法、美术作品晋京展,赵朴初亲临中国美术馆观摩,陈凤桐用相机留下了赵朴老一个个难得的镜头.他向这位宽厚、仁慈、善解人意的老人发出邀请,恳请赵朴老有机会到连云港指导文化、艺术、佛教工作,赵朴老点头答应.不曾想,这竟成了两人最后的一次见面.

陈凤桐常常凝视赵朴老为连云港留下的许多珍贵题迹,深感幸福与骄傲.

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追忆赵朴初与连云港的笔墨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人之初杂志

2、初党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