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论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新生代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论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

严雨桐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自1996年章明在新生代导演中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远离现代都市的西部小城巫山,以家乡为背景完成了自己的处女座《巫山云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由此诞生.如今,更多新生代导演将目光聚集在西部,相关作品成批涌来,构成了一桩重要的电影史事件.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绝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新生代导演所面对的社会文化语境、个体成长经历,以及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传统,共同促成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

【关键词】新生代;西部题材;西部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105-02

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是指中国新生代导演以广大的西部地区为叙事背景所拍摄的影片.1996年,章明在新生代导演中第一个将镜头对准了远离现代都市的西部小城巫山,以家乡为背景完成了自己的处女座《巫山云雨》.时隔一年,贾樟柯的影片《小武》再次将镜头对准了另一个西部县城——山西汾阳.时代的更替与剧变催生出西部题材电影的批量创作,短短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在2006年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同年,由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影片创下了国产小成本电影国内票房的最高纪录.次年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又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近几年《白鹿原》(2012)、《人山人海》(2012)等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陆续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姜文导演的《让飞》又获得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等.“解释一桩电影史事件就意味着具体说明电影各方面(经济的、美学的、技术的和文化的)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影与其他系统(政治、国家经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从零星的出现到成批的涌来已经构成的一桩“电影史事件”,它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个体成长经历,以及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社会文化语境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剧变,社会各层面的不断适应与调整促使中国电影无论是在美学形态、艺术特征的内在品质,还是在投资发行的外在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与80年代不同,在90年代的历史血脉中,滚动着带有悖论色彩的“导向性”与“市场化”六个字.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了宏观控制力与主导性;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导致大众娱乐潮兴起而精英文化衰落.第六代导演俨然成为被拒绝、被隔离于秩序边缘的独行者.

在社会文化的历史性推进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自有其时代、文化的合理性;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风暴又恰与中国电影向市场转型不期而遇,于是,二律形成了一个迥然不同于当年第五代导演生长环境的当下“共时面”.被全球化裹挟着的市场经济转型体现着国家向现代化演进时期的“分娩的阵痛”,是相当艰巨并且不可一蹴而就.初级化、无序化电影市场暂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化机制和市场的良性循环,因而无法为新生代导演的电影创作提供独立制片、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相较于第五代导演,新生代导演的电影在文化与艺术观念上的崭新姿态,于主流文化而言显得乖张叛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新生代导演开始自筹资金独立制片,试图躲避管理体制的审查与监管,并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得到热烈反响.但在体制外拍片取得成功的同时,其负面效应随即产生.电影界的“七君子事件”便是主流意识形态对质疑和颠覆当下秩序的电影的有力回答.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90年代末期的新生代导演开始呈现出某种分化趋势,他们的电影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而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正是这种多元化探索的一个结果.世纪之交,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提出,使西部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无疑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更容易接纳的空间.新生代导演在自身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选择主流可能接纳的空间,便意味着可以获得管理体制在资金、审查上的支持和意识形态上的认可.以“双边”的默契与磨合为前提,在争取向主流“移步”的同时,坚持个人化道路和艺术主体的重铸,而不至于在大众娱乐快餐的潮水中被湮没.

二、个体成长经历

从最初的“第六代”到“新生代”,无论他们现在的创作风格如何个人化,如何被市场经济的“巨手”整合并向其昄依,他们的艺术营养和思想理念都可以在1979年到1989年这10年里找到根源,时代的变迁无疑为他们打上了共同的烙印,而这种相似的成长经历不仅赋予他们电影创作的共同艺术比表征,也成为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兴起的重要原因.

与青少年时期就接受“”风雨洗礼、“”后才能接受系统教育的第五代导演不同,新生代导演的成长经历并没有父辈那般跌宕起伏.他们对“”的印象已经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相对单纯的生命体(下接第107页)验.他们更多的是承受了社会变革带来的激荡,几乎经历了中国人从完全由国家管理国民命运,到由个人选择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形成了以个人体验为主的一种艺术笔触.

除了时代所赋予新生代导演的特有生命体验,伴随其成长的地域空间也悄然成为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随着时代的推移,新生代导演群体不断扩大,他们表达自我的空间也从最初的都市开始扩散到西部城镇和农村.诸如贾樟柯、王全安、陆川、宁浩等新生代导演都在西部拥有着深刻的成长体验和成长记忆.成长空间对于缺乏生活阅历、勇于表达自我、坚持书写生命体验的他们来说,无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电影创作并成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在《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小武》《惊蛰》《青红》等一大批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是导演的故乡,或是导演曾经成长的地方.新生代中最具影响力的导演贾樟柯在谈到“故乡三部曲”时,总会被人问及什么时候可以离开汾阳,去拍摄北京、广东那样的现代大都市,贾樟柯就表示,心头所积郁的东西使他暂时无法离开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拍别的东西.

三、西部电影的创作传统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的百年历程,只有三个模块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品牌,其中之一便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主创作生产的“中国西部电影”.西部电影产生于一个特定开放的历史年代,激昂向上的精神需动了艺术创作的风潮,实践中的影像催化出理论认知的迫切.1984年,钟惦棐先生对“西部电影”概念的提出凝聚了那一个时代的批量创作.在“面朝大西北,开拓新型‘西部片’的号召和鲜明的理论倡导下,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主创作了最赋有中华民族本土文化意识,并具有现代影像表述语言的一大批西部电影,如《黄土地》《老井》《红高粱》等.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传统作为一个“缺席”的“在场”,必然会潜在影响新生代导演的电影创作.

虽然新生代导演最初以叛逆者的姿态登上了电影舞台,但他们在“弑父”的同时依旧没有放弃对父辈经验的汲取和借鉴.于是部分新生代导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西部,试图寻求艺术上的突破.

第五代导演创作的西部电影成就了中国电影,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而这无疑使新生代导演产生了一种“影响的焦虑”,促使他们有意去突破,这种突破意识是存在于新生代导演身上最鲜明的特征.金深在谈《菊花茶》的拍摄时就表示:“今天我们重回西部,将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现代爱情故事放置在高原上,绝不是想重温往日的西部电影,我们所希望的是重塑一个新的西部影像,美丽、博大、神秘、和谐、冷峻,一个五味交融的人间美景图画,而绝不是一派贫穷、荒凉、苦痛、变态、愚昧的代名词,我们不想苟延在往日辉煌的西部电影墙角……”[1]从偶然到必然,从自发到自觉,新生代导演在西部电影的创作传统的影响下,不断汲取营养,突破自我,从而也促进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

参考文献:

[1]金深.影像·印象—来自片场的记忆[J].电影艺术,2001(6).

新生代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新生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新生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新生代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