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初探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初探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

童娜娜 (湖南工业大学 412007)

摘 要:在潮汕地区,无论是传统民居还是寺庙祠堂几乎都能见到壁画.其中胪溪五彩壁画是最具潮汕乡土艺术特色,它具有工艺复杂、题材广泛、构图严谨、色彩绚丽的特点,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胪溪五彩壁画的渊源、工艺技法、题材内容以及现状等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其保护传承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胪溪五彩壁画;技法;题材;现状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最东隅,与闽毗邻,和台湾隔海相望.

(清)顾炎武概括为:“府(潮州府)介闽粤之间,为门户之地.负山带海,川原饶沃,亦东南之雄郡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潮汕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独有的地方文化和民间传统技艺.潮地民间有“潮汕厝,皇宫起”的俗语,就是形容本地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尤其是对传统建筑外观装饰.潮汕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除了嵌瓷、木雕、石雕外,还有彩画.潮汕彩画主要有楹梁彩绘、漆画和壁画三种,其中汕头市潮南区胪溪五彩壁画最具特色.

胪溪五彩壁画以其工艺流程之复杂,绘画构图之严格,着色画工之精细,色彩艳丽而夺目著称,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一.胪溪五彩壁画承袭我国工笔画传统民间美术技艺,历史悠久,同时受到潮汕地方文化的影响,经数代艺人的传承发展,自成风格,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征.其已于2015年11月被列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胪溪五彩壁画的渊源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主要是指绘制在建筑物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具有装饰和美化功能.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壁画形式是史前人类绘制于或凿刻于石壁及洞穴中的岩画,并以此作为壁画的起源.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农耕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壁画才出现.我国汉代就有“以椒涂壁,被以文绣”的记载.

中国古代壁画一般是以绘制场所的不同来区分,主要有殿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民居住宅壁画等.壁画所依附的建筑物的性质决定了壁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石窟壁画、殿堂壁画或寺观壁画,大多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早期壁画还是相对较晚的壁画,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壁画这种绘画艺术形式的认识以及当时历史背景的真实记录,代表了当时壁画艺术的水平,都有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潮汕壁画,本地人称之为称泥水墙画.真正源于何时现已无法确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渊源于中国古代彩画技术,它不仅带有浓厚的江南苏式彩画的风格式样,还融合当地民间常用的明快色调,形成独特的潮汕建筑色系和式样.潮汕壁画这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正是历代先民迁徙移民以及地区间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结果.

胪溪五彩壁画是潮汕壁画的重要分支,其工艺技法复杂,绘画题材广泛,其画工精细、色彩绚丽、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潮汕独特的乡土艺术特色,在潮汕传统建筑装饰中被广泛采用.其历史悠久,具体出现的时间现今无法考证.胪溪本地现存的明末清初所建的老厝(厝:潮汕指房子)装饰上可以看出,当时胪溪就有壁画这项民间工艺美术了.胪溪五彩壁画历经沧桑,在清代盛极一时,至清末民国渐微.到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历史佳作仍然光彩照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胪溪五彩壁画在时期在“破四旧”中被毁坏,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民国初期的和极少数清代的壁画.

二、胪溪五彩壁画的工艺流程

胪溪五彩壁画的工艺流程十分讲究,从工具,准备原材料、批灰到上灰膏、绘画创作,以及最后的刷漆.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壁画师都要用心创作,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法来表现.下文是从胪溪五彩壁画工艺流程的顺序来阐述:

1.工具

在绘画之前,壁画师们要准备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批灰刀、毛笔、颜料、木碳条、刷子、调色碗、调色盘、灰泥、梯子和靠尺.壁画师都有一把自制的靠尺,让手可以离开画面,不会弄脏画面的同时手也不会抖,其他的工具材料是根据各个壁画师不同需求各自备用.

2.纸灰泥的制作:

首先要把提前选好的贝壳烧制成贝壳灰(现在有成品贝壳粉),要把过筛好的贝壳灰粉进行两次泡浸两次过滤,每次泡浸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把过滤好的贝灰泥晾晒干,并加入适量的优质白纸搅拌成膏状,然后做成球状并浸入清水中,(这样做会使白灰中的酸碱度中和),最后将白灰捞出放进容器里加入熬制好的浓红糖汁搅拌,直至搅匀.这样制作出的纸巾灰泥固结性强,耐水浸,耐水浸,耐高温,盖面墙会使墙体表面光滑鲜亮,并且很坚固还不吐盐花,经历几百年的风吹日晒仍然能保持原本的质地.要在这种墙上面作画一定要把握好它的干湿度,如果墙面太潮湿,颜料就很难渗进去,容易破坏墙面;如果太干,颜料和灰料就不能很好的粘连,经过太阳的暴晒容易褪色.应该掌握在它未固结的时间内(约8小时内)完成创作.一些没经验的工匠师傅要靠反复的局部调试,一般要在墙面干湿适中时作画最佳.这样创作出来的壁画作品才能达到色彩鲜艳、不退色的效果.

3.批灰

壁画师特别注重墙壁贝灰批涂这一环节.壁画师选择好需要绘画的墙壁,在作画前要先在墙上用批灰刀批刮上纸灰,一定要把纸灰批刮均匀平整,并做上立体线条,如同画框一样的形状.待纸灰差不多有六七成干的时候,然后再刷上灰膏水(灰膏水是用过滤布、纱布过滤纸灰而成的).

4.创作

上灰膏水后,再按照绘画区域的大小构图,同时听取主人的要求或提供的图案来布置作画,然后壁画师先用木炭条构图再用笔墨来创作.胪溪五彩壁画所用笔法是师承唐宋时期的画风,采用铁线描画法构图,待墨水吸收后,壁画师再上色,颜料主要是各种天然有色矿物,很少使用植物色,这些颜料要求具有耐酸、耐碱性能、才能适应沿海潮湿的气候环境.颜料要加入牛胶或白胶调制而成,一般有母色颜料,然后利用母色调配多种复色,主打色以靛、青、红、紫诸色彩为图案.当然现在有些壁画师在创作中也会使用化工原料上色.

5.补图

壁画师要对整个作品从整体构图、着色等角度仔细斟酌,如果发现画错,传统的方法是要磨去,再补底色,再重绘.这一环节最是考验壁画师的绘画功底,壁画作品能否成功问世这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6.罩光

经过渲染和补图后,壁画基本完毕,最后就得扫上薄薄的一层清漆,形成一层透明保护层,除了可以防止刮花,其实最主要的用途是使壁画视觉上比较明亮.待清漆干后,一幅壁画作品才算完工.

这些壁画有的经历几百年还保持得很好,因为整套工艺流程过程中包括作画的配料、操作时间(俗称火候)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这种民间技艺多以师徒相传,秘不授人.

三、胪溪五彩壁画的题材

胪溪五彩壁画被广泛应用于潮汕传统民居、寺庙、祠堂建筑的照壁、檐下、墙壁、梁上、屋角墙头花和民用祭器家具装饰中,绘画题材与潮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一般为:祠堂门神、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祥禽瑞兽或取材于民间传奇故事,表现吉庆祥瑞、长寿富贵、仁义孝廉等内容,体现忠孝、仁义、博爱的伦理文化,具有明显的乡土民俗文化特征.

1.祠堂寺庙门神

门神有守护神之称.我国自古就有五祀之说,“五祀”,即门、户、井、灶、土地五神.据《礼记?祭法》载,大夫立二祀,适士二祀,庶人只一祀.这些祭祀中都包括祀门.胪溪壁画门神主要为秦叔宝和尉迟恭.其造型根据建筑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如寺庙门神威武庄严,祠堂门神却是端庄慈祥.

2.民间传奇故事

在胪溪五彩壁画里民间传奇故事题材表现的是最多的,作品十分丰富,如《二十四诸天》《西方三圣》《钟馗清趣图》《圣贤千古共春熹》《太上老君像》《桃园三结义》《孔子课徒图》《老寿翁》《八仙过海》《三星图》《五子登科》等.这些壁画中人物戏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韵无比.

3.其他

除了上述两类题材,胪溪五彩壁画还有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祥禽瑞兽、奇花瑞果等题材,这些题材有的是单独表现的,多数是合并或是辅助表现.如作品《丹凤朝阳》、《松鹤长青》等.

四、胪溪五彩壁画的现状

胪溪五彩壁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技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是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胪溪壁画属家族式传授,而壁画创作又是最考验绘画者的耐心和毅力的.当今随着老艺人的陆续离世和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一代的壁画传承人不愿面对费时且枯燥的传统技艺,又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丢下传统手艺,陆续转行.因此,胪溪五彩壁画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当前胪溪五彩壁画的发展和传承问题是扼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胪溪壁画的传承保护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泸溪村已初步建成传承基地,由胪溪壁画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吴烈波担任导师指导培训壁画爱好者和学生,以传承壁画艺术.我们热切的希望胪溪五彩壁画这种民间美术技艺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第二卷)[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

[3]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4]谢奕峰.妙手华章:汕头建筑与嵌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童娜娜,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初探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初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潮汕胪溪五彩壁画之初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