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摘 要: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专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的根基和基本手段.本课题以内师大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社会工作课程优化方式,以期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能力.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0-0407-02

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专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的根基和基本手段.本课题以内师大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为例,提出社会工作课程优化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能力.

一、社会工作的课程优化方式应注重理念更新植入价值信念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我们注重理念的更新,使价值信念更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教育教学等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情境创设为支撑,以体验为核心,以感悟为动力,以建构为目标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必须围绕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全面发展人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潜能,各环节无不体现着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深度体验、感悟新知的良好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如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身求知欲的内动力,在自身内动力的驱使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积极主动地预测并干预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分析、了解学生,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去验证、解决特定的问题,并创造性的开展研究.

第三,遵循现代教学理论的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教学.不仅有效地传授专业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功能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是注重学生内在变化.其次,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极为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我们将课程建设和教学的过程,变为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新的情况和条件下去寻求未知的东西,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达到植入信念的结果.

第四,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更适合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要求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感到真实、有价值,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活动全面展开和深入感悟.首先,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实践共同体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旁观者,从而有助于学生实现其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其次,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充分承认和利用学生的经验.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经验的意义与价值,要求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与尊重学习者的经验,尤其在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中应对其加以充分的发掘与利用.第三,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核心元素是学生的互动.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无论是方案设计、课程规划,还是教学实施,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良性互动为准则.第四,在以情境创设为支撑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行为.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合作的、和谐的,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自尊意识,所以,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愿意教师以“权威人士”的姿态出现,而更希望他们能够扮演组织、帮助、指导、鼓励、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五,以建构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完成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一主体相对于教师主体来说,在诸多方面都显得比较微弱.因此,教师要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水平,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受动性、适应性、手段性,使其由片面到全面,由弱到强.某种程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能动性与受动性、自主性与适应性、自为性与手段性的辩证统一.在学生自己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建构新知识的帮助者,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知识观,形成开放和建构的知识观,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树立起知识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价值性和情境性,所有“知识始终有待于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的有限性、条件性和相对性,形成一种开放和建构的知识观.在学习过程中大胆采取批判性、反思性和探究性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认识的环境对人性本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外界的刺激影响下,通过学生发自内在的、出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与意愿所做出的自主性与综合性的选择,人的学习也是如此,只要引导、开发得力,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在心理品质,以及人格等方面均能得以有效发展.马斯洛指出,学习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学习要在满足人最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学生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学生发现与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激发学生从自我的倾向性中产生学习倾向,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学习.

二、社会工作的课程优化方式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扎实传授

专业理论是专业的灵魂,是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专业实践的浓缩和结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专业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提升,又不断指导实践活动.因此,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传授扎实的专业理论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讲清专业理论的背景、演变和发展;其次,必须讲清专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外延;再次,必须讲清专业理论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必须讲清专业理论在专业建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第五,必须讲清专业理论的前沿观点.另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枯燥,费解,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掌握理论知识.在施教过程中充分发扬,就是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感知、探索、认知、建构新知识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源自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必须是自我发动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也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没有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机,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任何教学都会因为没有学生的学习而失去作用与意义.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氛围的认同;对教师的认可度;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力等等.学生要完成理论知识的建构,教师就是学生建构新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形成一种开放和建构的知识观,在反思中和探究中认知新知,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社会工作的课程优化方式应加强实务课程的教学革新

社会工作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水平,相关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提高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进行实务教学的前提.

首先是课内实务课程的教学革新.包括丰富实务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工作者已经结案的案例工作流程,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案例中的理论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促使学生深入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工作原理.还可以提供一份设计好的策划,将理论依据的部分空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对活动内容的探讨,来填写这一部分空白的理论,并讲出填写的理由等等,教师在此期间要对学生填写的理论依据做出指导,对他们理论运用的对错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设立随堂检测机制.知识需要不断地巩固,当时学会了理解了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忘记,所以设立随堂检测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花一些时间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其次是增强学生实习实践教学品质.实习不仅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窗口,也是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整合.学生通过实习认识社会工作实务,认识社会,也可以从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目标.课堂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同步实践中熟悉的实操流程最终都要运用到实习与工作中,课外的实习是检验自己实务能力、发现不足与获得经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刘继同. 英美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社工专业发展的历史经验[J]. 社会福利,2013(4).

[2] 刘丽晶. 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

[3] 陆士桢, 王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

[4] 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作者简介:尤文静(1978-),女,研究生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团校) 副教授,主要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2016 年度内蒙古高等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NGJGH2016202.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社会工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社会工作论文题目

2、社会工作论文选题

3、社会工作论文

4、社会工作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