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觉宇宙无穷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天高地迥,觉宇宙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有数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觉宇宙无穷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天高地迥,觉宇宙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有数

今年10 月28 日是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向来有数字崇拜.在古人看来,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说到重阳,最容易想到的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提到了两个重要的重阳节风俗:登高与佩茱萸.

祛邪延寿重阳旧俗

重阳登高最直接的理由,是出去走走,与秋天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佳节又重阳,秋光烂漫,谁愿意裹足户内?谚云:“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重阳若无雨,将带来一个冬季的晴天,当然需要庆贺庆贺.就算有雨,也无妨.北宋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说,黄州潘大临诗作得好,有很多佳句,他的朋友谢无逸写信问他:“近来有新作否?”潘大临回信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闭上眼睛,光是遥想“满城风雨近重阳”,景象就好美.

从一数到九,九为数之极,所以九月九日重阳又叫“老阳”.阳极必变,预示着由盈转亏,由盛而衰.清人董含《莼乡赘笔》里说:“今人逢九,云是年必多灾殃.”民间逢九之年,要穿红衣、系红裤,就是为了祛灾避祸.九月初九,日月皆为阳数,更是大大不吉,必须想办法禳解灾异.《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三月三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是为“祓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一样,都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一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续齐谐记》里记载,汝南桓景跟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告诉桓景,说九月九家会发生灾异,赶紧让家人缝制绛囊,内盛茱萸,系在臂上;还要登高饮菊花酒,才能消弥祸患.桓景听从师父的教导,赶回家中,在重阳这天举家登山避难.等到晚上回家,家里的鸡犬都暴毙了.费长房后来透露,这是家畜代你们赴死啊.从此以后,九月九日就有了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登高之时,人很容易兴起这样的感叹.像时间一样,空间也有着巨大的魔力与魅力.在古人看来,登高也是一种避难的方式.从室内到室外,从家庭到山野,随着空间的转换,灾异或可化解.

茱萸,果实椭圆,色红,气味辛辣芳香,可治寒祛毒,雅号“辟邪翁”.《本草纲目》说:“茱萸,辛热能散、能湿;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佩戴茱萸,也是为了防灾祛病.茱萸往往生于山坡或丘陵之上,所以就与登高密不可分了.登高也好,佩戴茱萸也好,反正也没有什么坏处.只要能逢凶化吉,古人是不嫌其多的.于是,又多了一重护身符:菊花酒.

无菊不重阳

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本草纲目》说:“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雪,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菊花散风、解热、平肝,古人认为可以延年益寿.魏文帝曹丕曾送给钟繇一束菊花,在《九日与钟繇书》中他这样写道:“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百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仅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即别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傲然挺立,纷然独荣;那爱好芳草美人的屈原,感叹“老冉冉将至兮”,所以要“夕餐秋菊之落英”,餐菊,既可明志,又可延年.曹丕以菊花相赠,希望钟繇寿比彭祖,有着美好的祝愿.重阳敬老的习俗,或许渊源于此.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侧面记载了魏晋时期的重阳节已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面对满园秋菊,却无酒可饮,被陶渊明看做是人生憾事.彼时的菊花酒,是在菊花正开时分,摘下茎叶,掺入黍米酿之,到第二年九月九日酒熟再饮.

魏晋以后,餐菊、赏菊、簪菊、饮菊花酒渐成风俗,几乎“无菊不重阳”.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是插菊;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赏菊;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是簪菊.菊花俨然是重阳节的标配,重阳也越来越重要.据《新唐书·李泌传》,李泌奏请皇帝批准民间以中和、上巳、重阳这三天为三令节,皇帝批示同意,“中外皆赐缗钱燕会”.重阳节从此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普天同庆.

宋代人在气质上要更加文艺.《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这是北宋赏菊的盛况.《武林旧事》载:“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内人乐部,亦有随花赏,如前赏花例.盖赏灯之宴,权舆于此,自是日盛矣.或于清燕殿、缀金亭赏橙橘.遇郊祀岁则罢宴.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可见南宋赏菊也不弱.到了晚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还说:“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可见赏菊之风,一路迤逦而下,流传至今.

中国的传统节日,最后大抵会演变为美食节.这源于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也是曾经物资匮乏的反射.过节,总要大快朵颐才好.

重阳这一天,还须食重阳糕.这个重阳糕,就是《西京杂记》里说的“食蓬饵”.《说文》曰:“饵,粉饼也.”饵是汉代出现的糕点,原料为稻米粉和黍米粉,黍米性黏,合蒸成饵.《隋书·五行志》载童谣道:“七月割禾伤旱,九月吃糕正好.”关于重阳糕,周密《武林旧事》中说得特别详细:“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雨后新凉,则已有炒银杏、梧桐子吟叫于市矣.”其中插小旗于花糕上的传统,至今尚存.

但登高避祸或者佩戴茱萸,总会受到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因此重阳那天,人们未必有时间出门,未必有山可登,未必有茱萸可佩.但是,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以食糕代替登高,以插彩旗代替插茱萸,虽说虚应故事,却也博个彩头.每年重阳,笔者必至稻香村购重阳花糕,不只是为了它的味道,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仪式感.

仪式,令我们的生活更有味道,因为那里面沉浸了民族的记忆.

觉宇宙无穷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觉宇宙无穷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觉宇宙无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