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与博大深邃的生命情怀相关论文范例

这是一篇与生命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博大深邃的生命情怀

48年来,他把青海当故乡,用绿色引领生命的方向,执著追求,无怨无悔,为这片净土热土奉献了热血青春和真情痴爱.23年来,他用镜头语言和文字作品记录着野生动物的美丽,用心灵呐喊,用实际行动呵护的生命.他风餐露宿,踏遍青山,演绎着青海高原的天地大美,拓展着人与自然的天地大爱.

他就是葛玉修,一个在青海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在全国知识界、环保界、摄影界、动植物学术界声名显赫的人物.

采访过他的媒体大咖们都有一个同感:采访和了解葛玉修是一个愉快、感动的过程.甫一接触,他的热情随和、敦厚雅正便使你如沐春风;稍一深谈,他的坚毅执著、敏智睿达又让你铭刻在心.而了解之后,大家对他的印象就只能用一个“大”字来概括: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是一个有大胸怀的人,他是一个领悟了天地大美的人.

那一行行闪光的足迹“在外人眼里,青海有些空旷,有些荒凉,也有些遥远,但这里有勤劳纯朴的人民、雄浑的群山、辽阔的草原、神秘的塔尔寺、美丽的青海湖以及数以万计的高原精灵.我虽然热爱齐鲁大地,却最终把自己的心、把自己的人生轨迹留在了青海高原.”

24年的军旅青春铸就了葛玉修人生的第一座高峰,而离开部队后,他不甘平庸的个性,他脚踏实地的追求,他敢于探索的勇气,加之从未衰减的军人本色,注定了他人生第二座高峰的昂然崛起.

工作之外,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1978年就学会了摄影,1979 年在《青海日报》发表了第一幅作品.而正是他日臻成熟和高超的摄影技艺,为他赤诚的心灵,为他奉献雪域高原的热望开启了新的天地.

1995年春,痴迷摄影的他首次踏上了青海湖鸟岛,很快就被蓝天碧水间万鸟欢歌的壮观场面所震撼.他猛然感悟到,摄影者终生所求的天地间的美与和谐不是都集中在这些鸟身上吗?从此,他深深地迷恋上鸟类的世界,也为此吃尽了苦头.1997 年11 月下旬,葛玉修与朋友一起去布哈河口拍摄大天鹅,半路上碰见了7只褐的动物排成一线跳跃着狂奔,尾部的一团白色犹如盛开的白莲花,在枯的草地上分外醒目.他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瞬间,而正是这张照片填补了普氏原羚图片的空白,他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拍摄到普氏原羚的人.专家称赞他拍摄的普氏原羚照片是当前该物种质量最高的第一手珍贵的视觉资料.

葛玉修了解到,20世纪初,普氏原羚广泛分布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是后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一些人为因素,这一珍贵动物仅存于青海湖周边地区,数量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1996年和1998年,普氏原羚先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列为危级动物.1999 年中国的濒危兽类红皮书将其列为极危级动物.普氏原羚非常机警,拍摄必须在清晨它们经过的地方潜伏等候.为此,葛玉修经常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高原清晨潜伏,冒着随时被狼群攻击的危险,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当他发现普氏原羚时,已经冻得浑身哆嗦,取景器里普氏原羚已经满格,可是,自动对焦的尼康高科技相机在严寒中完全丧失了功力.他只好把相机又揣进贴身的衣服里,暖温之后取出再拍,取景框上,呼出的热气转瞬凝成了一团薄冰.

普氏原羚作为中国独有的羚羊物种,却起了一个叫起来拗口的外国名字.能不能为普氏原羚起个中国名字?葛玉修经与几个专家、朋友研究,考虑到普氏原羚为我国所独有,雄性长着一双与其他羚羊不同的相向对弯的黑色环棱状犄角,于是,葛玉修发出了给普氏原羚起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的呼吁.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西宁部分中小学2600余名师生在条幅上签名支持.中国林科院李迪强博士、原青海旅游局李选生局长等,称赞“中华对角羚”这个中文名字既形象地概括了该物种的外部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民族情结,同时与国际命名亦无冲突,是一个既形象生动又贴切暖心的好名字.

如今,“中华对角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认可,并且越叫越响,远播海内外.葛玉修也当之无愧地被人们誉为“中华对角羚之父”.将“普氏原羚”的称谓回归为“中华对角羚”,是勇气,是情感,还是严谨的学术态度,他的做法超出了摄影家的工作范畴,但是坚持了一位中国摄影家的责任与良心!

随着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中华对角羚的栖息地大为缩减,它们被逼无奈只好到荒坡沙丘上寻觅食物和水源,体质越来越差.而如今,牧民们围护草场的铁丝网,一方面分割了它们栖息地,使平时分开的雌雄种群在繁殖季节里难以合群,另一方面又给它们在奔跑逃生时设置了人为障碍,使其处于任“狼”宰割吞噬的境地.

葛玉修把挽救这一极度濒危物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关注其生存的环境.多少回,他把休闲的节假日用在了鸟类和珍稀动物的跟踪和拍摄中,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性,掌握他们的生活规律;多少次,他不辞辛苦地奔波于权威科研人员和当地农牧民之间,虚心向老师请教,坦陈自己保护濒危物种的见解.

为唤起全社会保护“中华对角羚”,葛玉修发起创办了青海省第一个民间生态环保影响网站“青海青”,旨在“关注野生动物,维护高原生态”.他还写了大量的文字,提出具体的建议,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尽快建立“中华对角羚专署保护区”,极力挽救这一极端濒危的物种,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与广泛响应.2006 年元月,葛玉修又提出了“将中华对角羚定为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吉祥物的建议”.建议一出,立即得到了省政府领导和广大生态环保爱好者的肯定和支持,“青海青”生态环保摄影网也开辟专栏组织讨论.组委会接受葛玉修的建议,将中华对角羚定为了“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吉祥物.2008年12月,中华对角羚特护区在青海湖北岸成立,葛玉修被聘为保护站荣誉站长.2016年7月,葛玉修被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资深会员、中华对角羚代言人”.

他一直为“中华对角羚”、为野生动物保护而努力着.从1997年拍摄到第一张对角羚照片至今,对角羚的数量已从仅存的300 只达到了2000 余只.“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的美名不胫而走,誉满中外.在八小时之外,他进学校、下基层、到机关、上讲坛,真诚的语言常常蕴含着朴实的道理,体现了他悲悯博爱的情怀,使听讲的人感动,让周围的人崇敬,一次次唤醒人们的良知.他不知疲倦地四处奔走,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为环保行动起来;动员更多的力量致力于环保,为生态文明做贡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环保队伍一步一步地悄然壮大.

那一回回惊心的历险

“我掉进过青海湖的冰窟窿,陷进过隆宝滩的沼泽,遭遇过野狼,与死神擦过几回边.”

为了保护动物的生命,为了拍摄野生鸟类和动物,葛玉修每每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军人的勇敢与无畏.在青海湖的有座名叫三块石的小岛,它虽然只有千余米长百余米宽,而且寸草不生,满目荒凉,却是斑头雁、鱼鸥等众多鸟类的天堂.葛玉修曾6 次登临此岛.最为可怕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他曾独自一人在那里驻守了七天七夜.他回忆说,从原“青海湖鱼场”搭便船走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岛上,当时那里没有任何通讯信号,几天没喝过一口热水,没吃上一口热饭,强烈的紫外线晒得他手脸爆皮,鸟粪经常溅满脸颈及全身,跳蚤叮咬得浑身痒痛.上岛的第二天午夜,突然狂风骤起,青海湖上狂涛山立,巨浪冲天,令人感到地狱就在眼前……

2002年“五·一”假期,为拍摄黑颈鹤,葛玉修搭便车来到了距西宁850公里、海拔4300米的玉树州隆宝滩.那天早晨,他在沼泽地里发现了一对黑颈鹤低头觅食.他屏住呼吸,慢慢靠近目标,按下快门.这时,脚下的草墩开始晃动,他急忙朝前面的草墩跳去,不料一脚踩空,陷进沼泽,越陷越深.情急之中,他用三脚架的手柄钩住草墩而侥幸逃生.次年春节正月初八,他在零下30摄氏度的青海湖泉湾拍摄大天鹅,“咔嚓”一声掉进了冰窟窿,几经挣扎爬了出来,但浑身上下瞬间都结了冰.事后,说起这惊险的一幕幕,影友们开玩笑说:“你是青海湖的‘鸟王’,你要死了,青海湖的鸟都不答应.”

葛玉修还经历过比这更危险的事情,比如三次遇到野狼.他把这三次遇狼经历用“赶”、“追”、“躲”三个字来形容.

第一次是“赶”.当时在青海湖鸟岛,他突然听见前面的鸟群发出了“哇哇”的惊叫声,接着看到一只像狗一样的动物冲进鸟群.“啊!是野狼,它来吃小鸟的!”当时他想都没想,拿起三脚架就往那边跑,他要保护那些鸟.一开始狼根本不理他,而相距只有不到100 米的时候,它突然回头冲葛玉修呲了一下牙,似乎在恐吓他,但他没有停下,继续上前驱赶,最后这只狼居然被吓跑了.

第二次是“追”.那一次葛玉修路过海拔4800米的巴颜喀拉山垭口,突然发现远处有两只野狼,有过第一次经历的他胆子更大,主动下车靠近它们拍摄.狼看到有人故意“找茬”,立即紧跑了几步.但后来又觉得眼前这个人不会伤害它们,就不慌不忙地在葛玉修前面跑着,和他保持200米左右的距离.在它们的配合下,一组非常成功的野狼照片诞生了.

第三次的“躲”其实最危险.当时他在青海湖畔“潜伏”,突然看见有一只对角羚向自己跑了过来,不想身后居然跟着5 只野狼!他这次没敢动,因为群狼的攻击性实在太可怕了,他当时大气也没敢出.然而,当对角羚距葛玉修只有30 米左右的距离时,仿佛看到了他,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保护神”,它突然一个急转弯,向葛玉修的侧方狂奔,狼群全神贯注地尾追远去,葛玉修这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向影友“吹牛”:“如果当时狼真的咬住我的腿,我就能零距离地拍它几张特写,肯定能获奖!”

讲完这些经历, 他深情地说:

“如果当时死了,也没机会给您讲这些了.生命是伟大的,也是脆弱的,您外去采访或是干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您不仅仅是为个人活着.”

那一次次生命的悸动“这些年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中,最让人心灵颤动、最能引发共鸣、最令人感动的是目睹它们横遭屠残和救助它们脱离伤亡.”葛玉修最初踏上青海湖鸟岛时,不禁被那万鸟欢歌的壮观场景所感动,那一窝窝刚刚孵化出的生命,那一对对拖儿带女的成鸟令他感动不已.他忽然感悟到,这个世界就是由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对接与融合,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并各自产生强烈的生命悸动后而诞生的.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生命灵气,产生了心灵感荡.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鲜花,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而又可贵的.

葛玉修说,在拍摄中,一看见那严重的鼠害、沙化的草原、雪线的上升、湖面的萎缩,还有那些哭泣的鱼类、悲鸣的鸟类以及流血的走兽,他就感到揪心,忍不住要落泪.

2004 年元月的一个星期五下午,当他听到在青海湖东发现了一具被狼咬死的“中华对角羚”的尸体后,他立即搭乘一辆出租车,于第二天凌晨4 点赶到了青海湖东的北沙梁,看到了羚羊尸体.那是一只公羊,被狼撕咬得血肉模糊,片片血迹已经干涸,四周一片狼藉.从羚羊前蹄甲上板硬的土屑沙粒以及尸体前面刨出的两道深沟,可以想象出它死前奋力挣扎的惨状,尤其是那一双仰望苍穹的充血眼睛,似乎发出了“死不瞑目”的强烈信息.他震惊,他痛惜,心在泊泊流血.他要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残酷现实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关注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有一天,葛玉修在青海湖“三块石岛”拍摄时收养了几只离群的小斑头雁,把它们放入纸箱,每天喂它们吃草.时间久了,小斑头雁把葛玉修当成了妈妈,他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后来葛玉修要坐船离开三块石岛了,就把它们放到了斑头雁的巢区里,没想到它们居然尾随而归,第二次葛玉修把它们放到了巢区更里边,它们依然如故,第三次也是如此.葛玉修实在不忍心,但又不能把它们带走,最后一次把它们放好后,立即跑回船舱.船开了,小斑头雁又跟了过来,因礁石挡路无法下水,就从岸边的一块礁石跳到另一块礁石,滑到了水里,向船游来,这时,有两只鱼鸥上来攻击它们.小斑头雁无奈之中,游回了岸上.

“船走的很远了,我用望远镜看到,它们仍然趴在我帐篷边的一块石头上,朝我这边叫着、望着……当时我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讲到这里,葛玉修双眼隐隐闪动着泪光.

在一次驻守青海湖的拍摄过程中,一天清晨,睛曦初现,湖光潋滟,葛玉修伫立青海湖岸,举目观望,湖面上成百上千的鱼鸥密密匝匝、喧喧嚷嚷,雪白的羽毛在晨光下闪闪发光,将湛蓝湛蓝的湖水映衬得异常耀眼夺目,他仿佛置身如梦如幻的世界中.那一刻,他的心灵在不停地悸动,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华彩仿佛一下子惠赐予他一人之身,心中的幸福感无以言表.“那一天的情景和油然而生的感受,让我终生难忘.”

在葛玉修的工作照中,一张他像真正的“羊爸爸”爱抚小对角羚的照片,让周围的人和无数的网友幸福着他的幸福,感动着他的慈懿,也定格了他身上闪耀的伟大的人性光辉.现在,“中华对角羚”已经发展到近千只.每当看到自己“儿女成群”时,每当和它们在一起时,每当爱抚它们的身体时,他都会不由得眼底潮湿、顿生情愫.

对葛玉修来说,坚硬永远留给意志,柔软始终属于情感.

生命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生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生命方面论文范文。

1、生命的意义论文

2、生命科学杂志

3、生命科学论文

4、生命科学论文2000字

5、关于生命的论文

6、生命科学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