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价指标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关于免费评价指标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评价指标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竞争已由单个城市的竞争,演变为由多个城市构成城市群为主要形式的竞争,城市群建设也上升为新时期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战略.当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中原城市群深化城际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增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目标实现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为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真实、客观、深入的监测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国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区域一体化的逐渐凸显,城市群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新生事物.从国际看,城市群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内看,城市群概念首次在2005年进入国家战略框架,并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分别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和“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时期要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城市群高度重视.在研究层面对城市群的理论和实证探索主要集中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发展研究还较少涉及.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给我们研究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原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构建合理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其进行衡量,以期从整体上总结中原城市群发展状况以及问题所在,为促进我国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群内涵和特征

  (一)城市群内涵.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城市群是以一个或几个有竞争力的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形成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且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和规模结构合理的城市“综合体”.主要包含四大内涵:一是以一个或几个有竞争力的大城市为中心.城市群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种空间形态,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将在引领城市群参与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核心城市的竞争力甚至决定了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不仅是传统理论上的空间连续性,而且是构建在功能节点(中心城市)以及节点间的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联系之上.只有城市之间各种“流”量大,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在功能上形成网络,城市群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三是城市群结构相对合理.除一个或多个规模较大、经济发达和辐射功能较强的大城市外,在这些城市周边还分布了大小不等的二级城市和城市,以及众多的小镇,这些城镇的功能结构、规模结构总体上比较合理,便于城镇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四是城市群功能比较完善.它多集外贸功能、现代化工业智能、商业金融智能、文化智能于一身,空间密集程度较高,成为区域整治、文化、经济的核心区,对国家、区域乃至世界整治经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中枢支配作用.

  (二)城市群特征.城市群是由于生产要素和产业在空间集聚,形成产业和人口在特定区域双重极化的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态,主要有5个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和密度比较大.城市群地区基本上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高、人口规模大.二是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发达.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不仅促进了城市群内部的联系,而且改善了城市群的区域条件,产生了新的交通区域优势、新城市或城市功能区,从而影响了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三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在竞合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城市功能明晰、产业垂直和水平分工合理,而且彼此间紧密联系的若干个产业集聚带和集聚区,共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和经济竞争.四是经济体系较为开放.城市群大都濒临海洋或交通运输枢纽,具有发展国际联系的最佳区位、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是连接海内外市场、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与国际分工的桥头堡.五是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较强.城市群是不同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城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同体,在城市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城市间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府管理与环境保护等都将通过外部效应产生相互影响,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及功能性城市区域基础设施共享的问题越来越迫切,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显著增强.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历程和战略目标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历程.2003年,河南首次提出中原城市群概念,并编制《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范围包含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平顶山、焦作、许昌、漯河、济源9个城市;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原城市群”的表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首次明确提出“一极两圈三层”总体布局,中原城市群的范围从9个城市扩大到18个省辖市;2016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继长江中游、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第5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规划,在该规划中,中原城市群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涵盖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还包括周边4个省份的12个地级城市.中原城市群,历经15年时间,在经历不断打磨和雕刻后,从9个城市发展到30个城市,一步步壮大,在全国大的发展战略布局中越来越璀璨夺目.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和目标.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拥有着综合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越、城镇体系完整、自然禀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等基础较为扎实的现实条件.国家依据这些现实条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提出使中原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五大战略,并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出远期目标:“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四、研究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丰富现有中原城市群研究成果.《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至今,由于受行政区域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它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关于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统计监测工作刚刚起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还是一个空白,本文研究构建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是对中原城市群研究成果的丰富和完善.

  (二)对中原城市群整体进行监测,为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不同指标能反映中原城市群不同侧面,但不能反映整体概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从社会、经济、开放、创新、绿色等方面反映中原城市群整体概况,还能够反映中原城市群每年发展状况与中原城市群发展目标的差距,为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为国家中原城市群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反馈提供有力统计保障.推动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是党、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格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我们紧紧围绕决策部署和要求,开展中原城市群发展统计监测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统计信息,深刻揭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切实为国家中原城市群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反馈提供有力统计保障.

  五、构建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原则

  构建中原城市群发展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依据,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统计监测.

  (一)政策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要与十九大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相结合,充分反映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能够体现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原城市群发展能有一个深入全面衡量的测度.

  (二)综合系统性原则.中原城市群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涵盖空间、创新、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各方面内容,指标体系应体现综合系统性,从各角度凸显中原城市群发展成果,既要反映经济发展成果,还要反映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全方位展现中原城市群发展进程和成果.

  (三)简明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原城市群经济、基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

  (四)可操作性可量化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整个中原城市群发展统计监测、相关政策制定和科学合理管理而服务的,要选取在总体范围内具有一致性的指标,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必须一致统一,且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和可比性,便于数学计算和分析.

  六、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与框架

  (一)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择.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择紧扣《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先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再进行筛选、精炼,形成经济发展、基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7个方面内容.

  1. 经济发展.《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区域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这主要体现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三方面内容,因此选择人均GDP和地均GDP这2个指标来反映经济水平;选择GDP占全国的比重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个指标来反映经济结构;选择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主导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人均电子商务交易额6个指标来反映经济转型升级.

  2. 基建发展.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首先取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其次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间加强联系的必要条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中原城市群交通条件便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新郑等机场可实现与国内外主要枢纽机场的快速联通,“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因此,为了监测中原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条件,从市政投资、交通、邮电快递和通信4方面来衡量.市政投资选取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1个指标,交通选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路线总长度、高速公路里程和航线里程3个指标,邮电快递选取了邮电业务收入和快递业务收入2个指标,通信选取了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个指标.

  3. 创新发展.《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要使中原城市群成为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要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健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在创新创业方面努力走在全国前列.这里体现的是一些定性的理念,为使其转化为可定量的指标,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来选取指标,创新投入选取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和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3个指标,创新产出选择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比重和每万人口全年专利授权数3个指标.

  4. 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着力推进产业体系分工合作,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个结构,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考虑了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区域协调选取市级人均GDP差距和市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距2个指标;城乡协调选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率2个指标.

  5. 绿色发展.《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联动机制,坚决打赢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攻坚战,共创山青水净天蓝、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宜居城市群.因此从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5方面来监测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农业环境方面选取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2个指标来反映;生态保护方面选取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2个指标来反映;环境改善方面选取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个指标;环境治理方面选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2个指标;资源节约方面选取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水耗降低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4个指标.

  6. 开放发展.《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把促进合作联动发展贯穿全文,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从资金对外开放和人员对外开放两方面来进行监测,资金对外开放主要选取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和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个指标;人员对外开放主要选取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数与常住人口之比和入境旅游人数与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之比2个指标.

  7. 共享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成果的共享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因此将共享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脱贫攻坚两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共享选取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人均教育支出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个指标;脱贫攻坚选取生活最低保障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和贫困发生率2个指标.

  (二)指标体系框架.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基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7个方面51个指标的中原城市群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

  七、中原城市群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测算指数时,一是以2015年作为基期并设指数值为100,然后通过时序变化,观察经济、基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7个分领域指标值和区域发展综合指标值的变动趋势.二是分别计算经济发展、基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7个分指数,然后合成中原城市群发展总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指标权重.在综合评价实践中可运用多种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如Delph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既集中了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又利用相应的数学工具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此,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二)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指标的2015年取值为基准1,根据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差异,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yt为某指标的测算值,y2015为某指标2015年的测算值,Pt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其中,t等于2015,2016,2017,…….其中:

  正项指标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一些涉及地区或收入差距的指标,在测算时首先利用各地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5年为基期)对指标数据进行平减处理,然后基于泰尔指数计算出各地差距,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计算二级指标指数.二级指标指数为二级指标所含指标与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

  (四)计算一级指标指数.一级指标指数为一级子系统所含指标与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

  (五)计算中原城市群总指数.中原城市群总指数为所有指标与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

  通过此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过程,值的大小反映中原城市群每年的发展速度,值越大,表明中原城市群发展进程越快;值越小,表明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进程越慢.另一方面,可以得到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基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七个方面的分项发展过程,从而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取长补短,促进中原城市群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还可将每年的发展状况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相比较,用以反映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采取措施使中原城市群在规定时间内或提前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 

(作者单位:1.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2. 河南省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评价指标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评价指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评价指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论文评价怎么写

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3、考试和评价杂志

4、药物评价杂志

5、论文评价意见

6、对论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