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生关系论文范文 与大学生孤独感的消除论师德建设对提升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类硕士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师生关系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大学生孤独感的消除论师德建设对提升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摘 要孤独感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 年代,我国学者在对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研究中曾提到高校教师的重要作用.加强师德建设,以师德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师德建设角度出发,强调其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且根据目前师德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创造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 师德建设 师生关系

20世纪80 年代,我国学者就曾呼吁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要关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和引导方法,消除大学生中存在的“孤独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孤独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因此而成为学界聚焦的重要问题.

1 我国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现状

1.1 孤独感的定义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孤独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孤独感进行定义,但普遍都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如Sullivan(1953)、Peplau 和Perlman(1982);或者是“痛苦的体验”,如Weiss(1973)、Giered(1987).这点与我国学者对孤独的理解上有相似性.我国的大多数学者也都认为孤独感是“孤单寂寞”“空虚”“消极”“苦闷”“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心理感受”或“情绪体验”,具有普遍性、主观性等特征.如学者陆小伟认为孤独感是“感到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①.马秀芝、陈晓玉认为孤独属于“情感范畴”,是个人友谊“这种人的精神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空虚的内心体验”②.学者朱智贤在定义孤独感时则指出了其与环境的关系,认为孤独感是人处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③.而众学者中对孤独感解释较为全面的是李传银,他认为孤独是当个人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④.

1.2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现状

我国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已三十载有余,很多研究者认为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曾有学者对大学生的孤独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从未有孤独感的学生几乎为零⑤.还有学者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中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承受中高程度孤独的煎熬⑥.

而笔者以UCLA 孤独量结合自制调查问卷对某高校766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具有中高度孤独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766 名被试大学生孤独感均分为45.14 分,孤独感得分最高达到77分.有64.88%大学生孤独感得分超过常模分数(常模分数为44 分⑦),有4 人分数甚至超过70 分.这表明在被试样本中超过2/3 的学生孤独感体验较强.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表示经常会感到孤独的学生占被试学生人数的9.79%,偶尔会感到孤独的学生占到了被试学生人数的67.10%.二者所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较为科学.

2 孤独感对大学生的影响

基于大多数学者都将孤独感界定为“不愉快体验”“痛苦的体验”“苦闷的心情”,因此关于孤独感的影响学者们也普遍认为是消极的,会降低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并引起不健康的行为.如有学者指出长期的孤独感会制约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心理及行为的紊乱,甚至会丧失社会功能⑧.严重的孤独与犯罪、自杀、吸毒等不健康行为密切相关⑨.人的精神孤独所引起的死亡率与吸烟、肥胖症、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率一样高⑩.

可见,孤独感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高校教师必须重视孤独感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寻找消除孤独感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而在现实生活中,又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有很多大学生默默忍受着不同程度的孤独困扰,却很少主动寻求老师帮助.如在对766 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在孤单时候是否会向老师求助时,选择“经常会”的学生仅占被试学生的7.44%,选择“偶尔会”的学生占44.26%,选择“从不会”的学生占到了48.30%.也就是说仅有极少数学生在孤独时会主动向老师交流求助,而从不会向老师求助的学生占了近一半.因此,探索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及时、准确地获得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3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如何开启师生交流的大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师生间交流大门的钥匙,也是驱除大学生孤独感的“一味良药”.而“人无德而不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德”.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师德建设之基础工程.可以说二者互为表里.师德建设是为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培养有德有爱有知识的“大师”的一项系统工程.其致力于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良好形象的树立,力求提升教师的爱心、责任心、道德心,使其能够爱国、爱校、爱生,能够在本职工作中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并通过“榜样”的树立使其追求更高的道德追求,从而使师德建设成为一种现实的行动.而教师的爱心、责任心、道德心又会使其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和信任.从而“生从师”且“生愿意从师”.而这种道德上的信任对于现实中师生关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学生信任教师,才愿意与教师谈心、交心,做亲密的朋友.而这种师生关系的提升反过来又会对师德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付出有了“收获”,会进一步增加教师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责任,继续在岗位上提升自己、奉献自己.其师德由于“螺旋上升”而更进一个层次.这是师德建设的有力的“验金石”.

因此,可以说,师德建设与师生关系的提升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师德建设能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会对师德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种相互关系中,师德建设得以进一步提高,师生关系得以进一步提升.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灵上的港湾,使学生找到心灵上的依靠,从而有效驱除自身的孤独感.

4 当前我国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国历来重视道德建设,强调“以德服人”.而要抓好师德建设,就必须了解我国当前的师德建设现状,“立足脚下,放眼未来”.当前我国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也面临着很大的现实挑战.

4.1 国家、社会因素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从国家层面来讲,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是有差距性的,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而我国的教育投资模式是分级管理,也就是地方负责.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教育的开支取决于当地的财政实力,取决于地方对教育的投入及投入比例.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良好的教育硬件设施,这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其师德建设就有很大的经济支撑.学校教师接触和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机会就多.老师们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交流的机会也就多.所以,教师的素质就会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实力所造就的雄厚的师资力量.相反,经济实力弱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其教育的投入也就相对较少.其师德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就会随之较少,教师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机会就少,甚至会有所消减.因此,师德建设由于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4.2 学校因素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学校因素对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其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而这种重视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其师德建设的水平和层次的差异性.有的高校在坚持教学以教师为本的前提下,重视“学高”,强调“身正”.并通过规章制度的设定、榜样的树立等加强师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使师德建设工作因“干得漂亮”而成绩显著.而有的高校重“学高”而轻“身正”,“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用力”,从而导致“学高”深而“身正”浅,单纯地以教师的职称、教学成绩来评定教师优秀与否.如此片面的评价方式也使师德建设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而出现“不同校不同步”的现象.

4.3 教师个人因素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师德建设,在“师”,在“德”.教师个人的道德水平对师德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的教师,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守脚下的“圣土”.这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形象,也为师德建设出了力,增了光,添了花.而有的教师,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追名逐利,忙于交际,专注于升迁,忽视学生.其拜金形象不仅使自身的教师形象大大受损,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讲,拖了师德建设的后腿.

5 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要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5.1 师德建设,贵在“有爱”

无私地爱,是教育的魂.教师要爱国、爱校、爱生.教师若没有爱国情感,甚至发表一些有损国家、民族的言论,那么就不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甚至有可能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爱国,才能培养出爱国的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要爱校.只有爱校,才能从学校大局出发在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服务.教师要爱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由心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心灵入手,遵循“心灵教育”,注重“心灵关爱”,熬好“心灵鸡汤”,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布用线缝,人用心连”,人与人之间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在“将心比心”中,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2 师德建设,美在“讲德”

想做事,必先做人.“人无德不立”,做人又必先立德.教师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因此“修身养德”,是贯穿教师工作始终的“大课题”.

德是一种学习,教师要学以“积德”.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德”是需要学习、认识和积累的.谁也不是一出生就了解“德”、懂得“德”,践行“德”.向课本“求知”,向身边的人“取经”,这是一种方式,总结“过往”,备战未来,这也是一种方法.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积德”.善行虽小,积小可成大,在学习中一天天地积累,最终能够成就自己的美德.一个有美德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如北斗般“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德是一种品质,教师要“勤俭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俭何以养德?“俭者”,经诱,反奢,拒贪,清正廉洁者.“俭者”,耐得住考验,扛得住诱惑者.对于教师来讲,勤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生从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勤俭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会对学生造成较直接的影响.“勤俭养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仁德利人”,先“仁德”而后“利人”.

德是一种胸怀,教师要“大气扬德”.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胸襟,以包容的态度面对一切人和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德、一种境界.而德的境界却又不仅仅如此.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一些独有的“特色”.从小德到大德,从个人的德到国家、社会的德.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传承“德”发扬“德”.

5.3 师德建设,重在实践

理论是灰色的,但是生命的树却可以常青.师德建设是理论,也是实践的行动.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师德建设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只有在实践中,师德建设才能因“生命”而“常青”.

而师德建设从教师层面来讲,就要求教师“行以践德”.教师既要注重德的内容,又要身体力行,践行“德”.良好的修养,优雅的谈吐,这是“德”的外在表现.通过“树榜样”“抓典型”而使教师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是个人之德,也是大德,即国家之德、社会之德.”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者、宣传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讲德而不忘践行德”,才能“以德服人”,使学生信服.

师生关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师生关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师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3、国际关系论文

4、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

5、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6、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