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知识开题报告范文 与对教科书中语文知识开发和组织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对教科书中语文知识开发和组织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难题之一,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模糊不确定.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支撑,没有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就会落空.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课程目标中,上有总目标,下设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学习领域.但是,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是缺失的.目前课程内容散落在课程目标的内容目标和活动目标中,但课程目标的主要部分是能力目标.要达到这些能力目标,需要学些什么呢?也就是需要哪些课程内容来支撑,课程标准中没有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缺失与模糊,导致语文教科书的编写面临巨大的挑战,不仅要开发合宜的课程内容,还需要将课程内容加以教学化的组织.语文教科书是否将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转化成指向明确、具体清晰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

语文课程内容,一直以来没有包打天下的清单.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从大的方面看,包括在语文课程中必需研习的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语文知识,具有课程意义的语文经历三个方面.

其中,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它或者构成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或者有助于达成语文课程的“能力目标”.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语文知识,主要是关于语文活动的知识,即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知识.关于对象的知识,如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知识等,只有在与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发生关联时,才被纳入语文课程内容.[1]

课改之后,人们对语文知识避之如毒蝎,这未免矫枉过正.过去繁难偏旧的语文知识固然要去除,但完全不要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何以提高呢?[2]由于过去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不当,狭隘的以为语文知识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而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领域的知识才是语文知识的主体部分,导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

201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总结和反思十年课改的经验.新的教科书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编写,这一次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历经多年,在2016年投入使用,并从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都统一使用这一版本的新教科书(后文简称为部编本).部编本教科书在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旧版教科书过于注重人文性的倾向,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采用的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单元编排方式.[3]

本文在比较部编本教科书和人教社旧版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散步》《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大自然的语言》四篇课文的基础上,一窥部编本教科书阅读领域在语文知识的开发和组织上的变化.

一、具体篇目的比较

1.《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在2001版教科书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自然”.[4]《济南的冬天》是部编本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5]

在比较人教社旧版教科书和部编本教科书《济南的冬天》这一篇目后,可以看出部编本教科书抓住了朗读这一语文要素,强调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而旧版教科书对于朗读没多大的关注,对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等语文活动知识的开发稍显乏力.而有关拟人修辞手法的对象知识,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有开发与组织.

2.《散步》

《散步》是2001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亲情”.[6]部编本教科书中,《散步》位于七年级上册中关于亲情的第二单元.[7]

通过两版教科书编排的对比,部编本教科书对于朗读的重视显而易见.继第一单元的朗读要注意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习题中仍然在强调朗读,而《散步》中的朗读则侧重在体会文中的情感,读出情味来.而旧版的教科书中只是在单元导语中强调了朗读这一语文知识,在预习提示、课后习题中,则是付之阙如.除去朗读,部编本教科书还增加了景物描写表达效果和对称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两个语文知识点,这是人教版旧教科书所没有的.

3.《皇帝的新装》

人教社旧版教科书中《皇帝的新装》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关于想象与联想的.[8]部编本版的《皇帝的新装》也是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9]

两个版本的课文编写情况放在一起比较,部编本《皇帝的新装》一课着重强调快速阅读的语文知识,单元导语、预习提示对于快速阅读提出了要求、蓄势做铺垫,在课后练习题的第一题,对于如何进行快速阅读有更加、细致的提示,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对快速阅读展开有效的教与学.而旧版教科书《皇帝的新装》一文在语文知识的开发上几乎为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4.《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在人教社2013版语文教科书中是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10]在部编本教科书中,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关于说明文的一个单元.[11]

同是一篇《大自然的语言》,选文内容一模一样.可是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题,却呈现出很多的不同.部编本从单元导语,到预习提示,再到课后习题,都紧紧抓住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包括严密性、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风格,这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有关说明文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如何阅读说明文的语文知识,如筛选信息、进行概括等.旧版的教科书更多的是在筛选文中的信息,把文中的信息找了一遍,舍本逐末,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中提到的说明文要素都未能落到这一篇课文中的课后练习题中,显得“虎头蛇尾”.

二、比较分析

通过人教社旧版教科书和部编本教科书中这四篇课文的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语文知识这一类课程内容的开发和组织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同.

(一)部编本教科书更加重视阅读方法这一类语文知识

部编本教科书的阅读领域在语文知识课程内容的开发和组织上更为自觉,特别是在“如何阅读”这一类关于阅读的语文知识的开发上比人教社旧版教科书更为细致.每篇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预习提示和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语都十分重视阅读方法这样的语文要素,诸如《济南的冬天》和《散步》中的朗读、《皇帝的新装》中的快速阅读,以及其他单元中的默读等.

而人教社旧版教科书在具体的课文中,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更多的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关于对于语文知识的开发与建构,没有过多重视和强调.虽然在单元导语中,也不乏阅读方法等语文要素的身影,但是进入到具体的选文中,则未能一以贯之,将其落实下来.

(二)部编本教科书更加自觉地考虑到文体特征

部编本教科书对于选文的文体更加敏感,在设计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题时,更加自觉地围绕文体,基于文体特征拓展开来.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在其他的课文当中,也明显地展现出这一编写理念,如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这一课中,就强调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八年级的《阿长与(山海经)》《背影》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均基于回忆性散文这一类文体设计了几道题目,其中都考虑了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这一典型的特点,两个“我”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感体验,是课后思考练习题重视的关键点.

人教社旧版的教科书对于选文的文体特点没有过多的考虑,即使是明确地在单元导语或是预习提示中写明了选文的文体,可并没有在后面的思考练习题中深挖这一特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便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更多的是关于内容的寻找和信息的搜索.

(三)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具体,指向性更明确

部编本教科书并没有开发出很多新奇的、不曾在人教社旧版教科书提及的语文知识,不论是关于对象的知识,还是关于语文活动的知识.但是部编本中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关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语文活动知识,会有一些具体的阐释,做进一步的说明,使之显性化、明确化、清晰化.如《皇帝的新装》中的默读之快速阅读,《济南的冬天》和《散步》中的朗读各有侧重.

人教版旧版教科书中,语文知识很多只是出现了一个概念、术语,比较模糊、笼统,没有具体化,散乱地存在于单元导语、练习题或者预习提示中.比如《散步》中的比较阅读、《皇帝的新装》中的概括,以及单元导语中惊鸿一瞥的朗读、快速阅读、默读、圈点勾画、品味语言、摘录等阅读方法和策略,都没有落实下来.

(四)部编本教科书语文知识的开发与组织暗含着体系

部编本教科书中语文知识呈现出体系化的趋势,从七年级到八年级,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着知识的逻辑上升.例如:关于朗读,不同的课文各有侧重,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济南的冬天》重视节奏和停顿,感受音韵之美,第二单元的《散步》则更多的是关注朗读时的情感和语气,力求读出情味;关于默读,不同的单元也有不同的关注点,有圈点勾画,有学做摘录等.温儒敏教授表示,部编本教科书更加强调语文知识体系的重建,以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各个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存,但其中的语文知识体系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语文知识的体系.[12]

旧版教科书对于语文知识的开发与组织则缺少体系化的意识,更多的是注重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知识处于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境地.

三、语文知识课程内容在阅读教科书中教材化的建议

对人文性的强调,导致有些教科书,如人教社旧版教科书,十分注重让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和分析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结果是语文课上的天花乱坠,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的经验教训是必须要吸取的.部编本教科书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在旧版教科书的基础上,是一个进步,虽说部编本教科书不是尽善尽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于教科书语文知识内容的开发与组织是有益的启示.笔者认为,语文知识课程内容进入阅读教科书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开发语文知识内容,以构成内容目标和达成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需要课程内容的支撑,缺乏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终将落空;而不指向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绝不是合适的课程内容.[13]

达成课程目标,教科书应开发丰富的语文知识课程内容.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主要是能力目标,其次是内容目标和活动目标,能力目标的达成,需要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目标的实现则直接需要语文知识来构成.因此,语文教科书中有“干货”,才能真正有助于语文学习,让学生借助教科书,掌握应具备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静态的语文学科知识,还包括动态的语文学习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囊括在其中.[14]教科书中语文知识内容的开发必须要指向课程目标,有助于构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达成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而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要进入到语文教科书里的.

例如,七到八年级是第四学段,该学段阅读领域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一共有十二条,阅读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应围绕这十二条课程目标来开发课程内容.

阅读领域的教科书,按照目前的文选型特点,需要选择合适的、典型的、能够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内容开发的选文,而与选文配套的其他部分,如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题等是呈现和组织语文知识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应十分重视.

(二)将语文知识加以教材化的组织,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根据课程目标开发和选择语文知识,并借助恰当的材料来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教材化,如何进行教材组织,是一个重要问题.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等都是语文知识教材化的载体.不论是哪一块呈现的语文知识,不论是语文活动知识还是对象知识,都是基于学生阅读可能出现的疑惑和挑战的考虑.借助语文知识这一中介的力量,帮助学生阅读,解决他们的阅读困难和疑惑.对于学情的分析是语文知识教材化组织时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将语文知识以学习的逻辑在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注释、旁批、思考练习题、文后补白等地方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由导入到进入再到深入.

同时,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要具体化、指向性要明确.语文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比如说通过举例法,分解法,将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关于语文活动的知识,更应该强调呈现方式这一问题,方便学生操作、掌握与运用.

(三)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应当要有体系

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可以避免过于重视知识体系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不成体系,也会导致语文知识零零散散、缺乏梯度、反复炒剩饭.知识的体系化与否,是一个不需要犹豫的问题.教材在编写的时候,要考虑整个教科书系统;统筹规划,就必然要体系化地编排语文知识.语文知识需要体系化,这是不允许反驳的,随文学习,也不会影响语文知识的体系化.以往所出现的问题,体系化不是原因,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以往对于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一提到语文知识,往往就是指语文的对象知识.但其实除了对象知识,还有关于如何进行语文学习的语文活动知识.我国的语文教科书亟需开发科学有效的语文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在横向上既包括对象知识,也包含语文活动知识.纵向上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或学科逻辑系统性地上升.其中,对象知识在与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发生关联时,才被纳入进来,并且需要十分重视其呈现方式,应在语文实践运用中加以教学化的组织,而不是像大学的理论课程那般呈现出来.但主体还应该是语文活动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内容”及“语文知识”——语文课程论撮要之三[J].语文学习,2012 (11)

[2]倪岗初中语文课程内容重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78

[3][1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科书·教法,2016 (11)

[4][6][8]课程教科书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科书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7][9]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10]课程教科书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科书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1]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13]王荣生论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论撮要之二[J].语文学习,2012 (10)

[14]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J].语文建设,2003(3)

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结:

适合语文知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文知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知识窗杂志

3、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4、语文天地杂志社

5、中学语文杂志社

6、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