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实践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医学三原色:严谨诊疗、医学科普与实践缺一不可有关论文例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创新实践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医学三原色:严谨诊疗、医学科普与实践缺一不可

刘 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学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及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美国心脏病学学会专家会员(FACC),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担任编委,现就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下午两点,《中国商界》记者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诊疗中心门外.见到刘健医生时,他正指着挂在等候区的心血管图,非常耐心地向一位患者的儿女多遍地讲解病变血管的位置和病变情况,帮助家属理解血管位置、血管厚度与治疗效果的问题.这是他今天的第6 台手术,密集的长时间手术让使他显得神色疲惫,但他依旧亲自讲解了15 分钟,目的就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并为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提到行医的真谛是什么,刘健引用100 多年前特鲁多的墓志铭来诠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治愈和健康,医学工作者在此理念的指引下一直在不断地努力.但答案往往是“可能”和“有时”.刘健以心血管疾病做为例证说,它是人类的第一疾病杀手,全球每年有超过800 万的病人死于相关癌症.医务工作者至少可以为病人做到减少痛苦、降低致残等可能,甚至延长其生存期.

如果说生活是五彩斑斓的,那么医学更像是一个三棱镜,折射出患者及家属的多种诉求.

生命的选择

古语有云,“医乃仁术,医者仁心”“无德不成医”.刘健说,对待病人,医务人员需要会提供安慰,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关爱去安抚病人.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看过的一本书《生命的抉择》.其中有一个观点是“疾病的治疗决定权”,这个生命的抉择,应该既属于医生,又属于患者和家属.治疗决定权,是一个互相赋予权利的过程:医生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做出正确决定;患者和家属将治疗权赋予医生,将患者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敬畏生命,患者和家属崇尚医学,医患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对抗疾病.

患者对病情的理解需要大夫的指导,医生的抉择也需要病人以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只有立场一致,才有助于医生对患者做更好的治疗.社会各方都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正确的认知.医疗活动不是单纯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具有伦理道德内容、承担着社会期望的信托关系.医学知识通过多种媒介的传递,可以消除患者的不信任,让医生的温暖得以传递,专业易懂的医学知识普及,解除患者心中疑惑.慢病的管理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医务工作者真心愿意为医学知识的普及做出长久的努力.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了解知识并不困难,难的是全面、系统的普及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患者技术理性地看待医疗问题.

用点滴的行动让患者相信,绝大多数医生都在极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这既是患者及家属的希望,也是广大医生的工作目标.例如,急性心梗属于高危疾病,时间就是生命.遗憾的是许多病人的家属缺少这类疾病的基础知识,在危急关头没有及时发现,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如果这类医学知识普及,患者以及亲属心里有了一些底,三方配合、及时发现、及早治疗,也有利于取得患者对救治方案的理解支持.

医学知识亟需科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医疗设备和器械也越来越先进.据刘健说,我国医生数量大幅增长,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量达到2.31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随之而来的,则是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医疗卫生领域,老百姓也开始从关注“有没有”转而追求“好不好”.人们进入医院获得服务,难免与其他服务行业有所比较.但是,医疗服务具有其特殊性.刘健告诉《中国商界》记者,我国的医疗资源极不平衡,如果要求每一位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过多地关心、呵护患者,会进一步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降低就诊量,这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要提高患者的体验感,就需要正视医学科普的重要性.现在全社会对医学知识的科普需求越来越大,医学科普工作需要大家来做,包括医生、教授、大量医务医学人员,比如说霍金的《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等.我国医学科普工作总体来说是本末倒置的,网上流传的所谓“科普知识”多不够严谨.同时,医学普及工作未被纳入任何专业评定之中,这也使医生缺乏科普的积极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疾病呈现出年轻化、复杂化的趋势.刘健指出,很多患者都是突然发病,患者及家属大多是焦虑和不冷静的,既缺少专业知识的储备,又容易被复杂的情况所迷惑.据调查,60% 的患者听不懂医生的讲解,30% 的患者会抱怨医生过于冷静,“不拿患者当回事”.

医生掌握的医学技能使医患之间天然地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在一次医疗活动结束前,患者无从得知医生所做选择的原因及理由.即使是在医生开了处方之后,患者也会因为对病情及药品的信息不对称性而不理解.刘健建议,设立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让患者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病因、病情;制止流言,重塑患者的康复信心.

今年6 月2 日,微信公众号“健哥说健康”上线了,这是一档原创音频科普互动栏目,每周三期.

刘健说,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6 点,充分了解课题准备课题答辩;随后手术会占据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晚上还要完成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更新.忙完所有工作,往往要到深夜2 点.在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刘健仍然坚持做到现在,按时完成70 多期节目的更新.对此,我们或许可以从忠实的听众那里获知其存在的必要性.

《中国商界》记者了解到,许多患者自发关注“健哥说健康”,并养成了“追更”的习惯.他们可以在公众号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得到正确的引导.这其中有两名编辑是刘健的患者家属自愿参与到医疗知识普及的活动之中.这其中的小张,30 岁,事业有成,新婚不久的他被诊断出严重的心肌梗死.手术虽然很成功,但他却因此抑郁消沉.原来,术后的小张认为“介入手术会严重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特别是影响生育”.在刘健几次的开导、讲解之后,小张慢慢的恢复信心,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医学科普让患者满意,患者的需求是医疗行业进步的原动力.

“互联网+”促进医疗事业升级

在采访中,刘健提出,以“互联网+”为手段,普及医学知识,建设智慧医院.他说,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能够让冷淡的医患关系重新温暖起来.

除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外,医院在未来的竞争中,谁的线上能力更强、线上线下打通得更加流畅,谁就将更加得到患者的青睐.医疗事业的升级需要健康的运营机制,走向一个良性发展之路,让好事真正发挥作用.

相对于现在线上的APP 软件,“平安医生”“春雨医生”的诞生解决了人们约号难、挂号难的问题,而医生教授医学知识的普及,是将问诊、治疗、后续保养变成一条龙的便民服务,科学地统筹医生工作的各个部分,并使之相互协调.

仅仅从运营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一个公众号做得好坏还要看公众号的影响力.但是在娱乐化倾向严重的今天,作为严谨、专业的公众号,如何借势发展,形成一个有特色的领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完成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促进智慧医院的建成需要内外联动、提升就医体验感,医生是“主力军”.应该将医生从传统思想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刘健向教育部申请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一款基于“健哥说健康”的语音识别技术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中.这项技术可以用刘健的声音来回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和医生随时沟通,顺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除了语音技术之外,刘健一直希望基于互联网的患者管理平台来完善化验单的录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有病症时及时就诊.虽然这项工作有着诸多的困难,但也有多个盟友认同这一项目,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当然这还需要一同探讨其运营的模式.刘健认为,医学其实面对的就是医患两大类群体.一定要服务好患者这个群体,坚守做医生的本心,从实践出发落实医学创新的道路.

最后,刘健指出,服务是医疗的本质,也是医疗的灵魂.刘健表示,要做“有温度”的医生,让医疗温暖起来.从细微之处关爱患者,就像冬日的暖阳给患者以爱的温暖、生的希望,这是“医者仁心”的终极体现.

创新实践论文范文结:

关于创新实践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新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社会实践论文2000字

2、翻译实践报告论文

3、会计实践论文

4、教育实践和杂志

5、经贸实践杂志

6、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