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方面论文范本 与孟子仁政思想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这篇思想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孟子仁政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3.070

摘 要 “仁政”是孟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孟子周游列国极力实现的政治理想.“仁政”亦可说是“爱人”之政,是对孔子“仁”之基本精神,从个人的修养层面,到国家的治理层面的扩展延伸.所以“仁政”的基本精神亦是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关怀,核心为“以民为本”.孟子谈“仁政”必以其“性善”为先,“性善论”乃孟子“仁政”学说之先验论的基础.从“仁政”的内容上来看,主要是经济上“制民之产”;政治上“以民为本”;文化上“伦理教化”;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君与民同乐.

关键词孟子仁政性善与民同乐

Mencius´s ¨Benevolent Governance¨ Thought // WangBaochengAbstract”Benevolent Governance”is the core of Mencius´s po-litical idea, which makes him trel throuo different kingdoms toaccomplish his political ideal.”Benevolent Governance”can becalled politics for loving all the people,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of Confucius´s spirit of“Benevolence”from a person´s self-culti-vation to a country´s governance. So the basic spirit of”Benevo-lent Governance”is the love for people and its core is peo-ple-oriented. When it comes to”Benevolent Governance”, Men-cius must talk about the”’r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Nature”first.”Benevolent Governance”includes three aspects:production for people in economy; people-oriented in politics;moral civilization in culture. Its most important goal is happinesswith people.Key words Mencius;benevolent governance thouOts;goodnessof human nature;happiness with people

1“仁政”的基本精神

从周武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到周公旦“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再到孑L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在这些儒家先哲的思想中,都蕴含了“仁政”的思想主张.在儒学渐衰之际,孟子以距杨墨为己任,继承和发展儒家先哲,特别是孔子子“仁”学思想,提出了一个超越于个人伦理道德之上政治主张:“仁政”.作为中国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孔子以及之前的儒家先哲并没有明确提出,此乃孟子最先使用.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认为有“不忍人之心”,方有“不忍人之政”,而“不忍人之心”亦即“恻隐之心”.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也.所以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孟子所说“不忍人之政”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仁政”.在这里,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基本精神,即“仁者,爱人”.并且把“仁”这种个人伦理道德价值修养的原则,更加明确地扩展到整个国家治理的层面,即“仁政”.所以,“仁政”的基本精神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关怀和爱心,核心为“以民为本”.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先验论基础

孟子“仁政”学说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从横向的角度,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以他的“人性”学说为基础的,即有“不忍人之心”,方有”不忍人之政”.从纵向的角度,“仁政”学说是对以往儒家先哲治国思想理念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孔子的“德政”和“礼治”的思想.

孔子提出一个以“仁”为核心,“仁”和“礼”相结合的政治、伦理学说.“‘仁’既是人内在的心里意识,又是指人所行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但是,孔子并没有进一步追问“仁”作为道德情感、规范本身的内在来源,这一使命是由孟子所完成的,他为“仁”找到了一个先验论基础——人性本善.从“性善论”出发,孟子在理论逻辑上又为他的“仁政”学说提供了同样的理论根据,解决了“仁政”何以可能的问题.

那么,孟子是如何证明人性本善的呢?孟子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段话,我们概括为尽心知性知天.从尽心到知性,知性到知天的逻辑,是我们每个人如何保持本性,修养身心的过程.反之,则是人性本善的证明过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的本性是禀赋上天的,顺着这样的本性就是大道.因此,在孟子看来,它不是体现于食色等人的感性身体,而是体现于人的“善心”,最后落脚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孟子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先天存在于人内心当中的,是人共同的内在本性,并且这种本性是纯善无恶的.从这一点出发,孟子认为统治者本身是具有善良的本性的,只要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将其“本性”扩展,做到与民同乐,必然能够做到“仁政”.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人民百姓天生也是善良的,不应该采取严刑峻法来加以强制,而只要对其进行教化,让其保持或恢复原有的本性,那么天下自然便得到了治理.

3“仁政”学说的具体内容

如前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为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生民、富民、育民的政治思路,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治国理念,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谈论“仁政”思想.

3 1经济方面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孟子认为实行“仁政”,首先应该从经济开始.在土地政策上,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孟子日:“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反对大量开发私田,认为这会造成土地的互相争夺,出现“私肥于公”的情况,主张国家把土地分配给各级官僚,然后由官僚地主在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必须耕种完公田之后,才能耕种自己的私田.这种政策既保证了统治者免除劳动,专心治民,同时也能够使百姓安心生产,维持生计.“井田制”迫切表达了孟子想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但是它过于理想化,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具体措施方面,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而爱民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不违农时.徭役和赋税问题,是古代中国农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徭役方面,孟子主张统治者不能大兴土木,增加人民徭役的负担,这样会有违农时,减少耕作劳动力,不利于农业的生产.这样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君独乐,而民不乐.“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赋税方面,孟子主张薄税,实行单一税制.他说:“有布帛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则父子离.”多加一项赋税,就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让他们生活困苦,妻离子散.由此,赋税徭役有,赋税徭役的轻重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3 2政治方面

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是“民本”思想.从总体上来讲,虽然孟子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他的“仁政”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把人民放在了国家的主体地位上,确是难等可贵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在这段话中,孟子认为天子想要得取天下,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孟子就把人心所向放在了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最重要地位.从具体的表现上来看,孟子反对相互争夺的非正义战争.战争必然会导致生灵涂炭,使人民百姓不能保全性命,使民不能自保,那么国家必然亡矣.他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帅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但对于“诛暴君,抵侵略”的正义战争,孟子采取赞成的态度.并且强调了人民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针对战国时期,各国所奉行的严刑峻法,孟子采取坚决的反对的态度,主张以德治国.孟子日:“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乐而诚服也.”这就是说,用“力”不能使人心服,一次处罚,可能下次还会再犯;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有耻且格.最后达到“以德行仁者王”的“仁政”主张.

3 3文化方面

孟子日:“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只知吃、穿、住,而无内在的教化于身,和禽兽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他在“制民之产”,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后,主张对其实行教化.他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那么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呢?他说:“皆所以明人伦也.”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看法,“明人伦”就是要“阐述并教导人民人与人之间各种必然关系以及相关的行为准则”.由此,孟子主张的教化主要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教育.孑L子贵“仁”,“仁”的基本含义在于“爱人”,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爱的关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如何待臣,臣便如何待君.所以正确的做法便是君臣相亲相爱.那么孟子所主张的“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呢?孟子日:“圣人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从这段话中,我们了解到孟子首先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两种思想,一个是杨朱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的自私之爱;另一个则是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兼爱.他认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爱”既不能是“无君”的自私之爱,也不能是“无父”的无差别之爱.而应该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之爱.这种爱是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爱.所以,孟子所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便是这种等差之爱的具体体现.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孑L子“仁学”思想在政治的扩展和延伸,是孟子一生想要实现的政治理想.“仁政”思想以孟子的“性善论”为理论前提,告诉统治者“仁政”实行的可能性.孟子的“仁政学说”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4]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李前锋

思想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思想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军事思想论文

2、思想道德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4、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5、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6、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