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敏感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太敏感,怎么破?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太敏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太敏感,怎么破?

文_ 闫晗 编辑_ 火锅 插画_ 孟曦

有个朋友说很讨厌她自己的敏感,明明是一件小事,放在别人那里可能不会多想,直接pass 过去,而到了她这里,就是一场内心的暴风雨.谁也不知道她心里病了一场.

她喜欢《陆犯焉识》里写婉喻的那一句:“心太软的人快乐是不容易的,别人伤害她或她伤害别人都让她在心里病一场.”看小说时,我对这句话,也印象很深.

工作上需要跟客户联系,对方问了几句话后突然沉默了,她如坐针毡:为什么TA 不吭气了?——是不想理我了吗?刚刚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得体,让人家不适了?还是对方有什么其他顾虑?为什么?为什么?

然而,十分钟过后,对方发来信息,表示同意合作——虽然没说明原因,但很可能是刚刚接了个电话或者手头有个急活儿,中断了网络上的对话.

现在有很多文章,奉劝敏感的人,告诉你那些内心戏都是无聊且无益的,别人不回你信息可能是在忙,没有看到,或者看到了,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于是搁了下来.不要那么玻璃心了.

可是,这真的能够缓解敏感的人的焦虑吗?敏感的人能听了一番说教就变得钝感吗?能立竿见影的都是魔法,人人能做到早就世界和平了.

现实往往是,什么道理都懂,可情绪上还是会受影响.

之前有个工作上有联系的作者给我发来一篇公号要推的文章,让我提提意见,比如看看标题是否吸引人.当时我埋头工作,一上午没有看到消息.中午吃饭时才看到她早上发来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发了四条信息没有收到回复后,过了半个小时又发了几句话,大意是:觉得您很专业才让您看看的,您若是没有时间,就算了.

从这几句话中,能够想象——这半个小时里她一定上演了不少内心戏,然后把我的未回应处理成拒绝.觉得自尊受伤,决绝地回了几句.

是的,有人用不理睬来拒绝,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判断一个陌生人的来意时会如此.但对于工作上常有往来的人,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一般人也不会那么选.

哪怕拒绝,也要干脆,避免不合时宜的期待,节省双方的时间,毕竟别人提要求的时候,有一半的预期是遭到拒绝.

我中午回信息给意见的时候,对方却没有回应了,因为时差的缘故,她在欧洲,那里已经是深夜了.

这下轮到我不淡定了,因为习惯了有来有往,给出思考的成果时,别人有反馈,哪怕是“收到”“谢谢”“OK”也是一项确认,也是一项工作流程和基本礼貌.

遇到你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而别人无丝毫反馈,心下总是略有不快的.“不靠谱”三个字往往贴在他们的脑门上.

第二天,她回了一句话,我心里另一只靴子落了地.感觉走完了这个流程,否则便不完满.

意识到自己的敏感和别人那里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的确会缓解一些焦虑,可还是阻止不了思维的惯性和喷薄而出的内心戏.

但这样也并一无是处,把敏锐用得好了,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能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别人的“状况”.

我们这些敏感的人啊, 看似不动声色,内心已经打完一套降龙十八掌.

老责备自己也不是个事儿啊,打就打吧,无非是比别人多走一套程序.就算心里病一场,也会迅速复原,以后一次比一次康复得快一些,以后就会提高免疫力.

道理咱都懂,却依然不会从敏感变成钝感,人与人的差别确实非常之大,有时很难互相理解.钝感如许三多,有其优点,但缺点也不少——那些神经大条的人,说话做事,伤人而不自知,不也挺招人烦么?

我的解决办法是,接纳敏感的自己,不必强求变得钝感,这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项技能,提醒你哪些不对劲的地方.停止对这样的自己的攻击,争取纠结的时间短些,就已经很好了

太敏感论文范文结:

关于太敏感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太敏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贝太厨房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