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让教育行走在联动协同的路上方面论文例文

本论文为您写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让教育行走在联动协同的路上

屠以莎

【摘 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社区搭台的教社联动模式,以青少年成长中心为平台推动协同教育;组织引导企业参与,多维度设计协同教育特色项目;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联动发展.吸引社会多方力量,从评价意识层面指导评价导向,做宽评价外延,做实德行激励.

【关键词】社区搭台;企业抱团;课程引领;项目推动;评价激励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7-0018-03

【作者简介】屠以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江苏苏州,215021)副校长,一级教师.

教育是谁的事?我想,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教育是学校的事.其实细想一下,还应该有家庭、社会的参与.当前,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多元的,面对的未来是立体的,社会和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也是丰富的.正如2017年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在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园区各学校也积极探索实践,为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锐意开创新局面.

一、社区搭台,教育唱戏,探索教社联动新模式

1.一个突破点——青少年成长中心.

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社会管理合作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园区教育局学习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有益经验,着力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法治意识,在各街道、社工委建立了青少年成长中心.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各区域青少年成长中心运行平稳.青少年成长中心以“校社1+1”作为主打品牌,“社校1+1”包括“四个一”计划,即围绕一个中心,以“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园区人”为中心思想和指导要求,开展各项活动;组建一支队伍,组建一支“爱心成长导师”团队,队伍包括德育专家、心理教师、法律专业人士、社区和学校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制订一份“菜单”,整合社工委、社区、学校的各项活动,拟定适合青少年成长中心举办的活动特色菜单,特色菜单由一个品牌、一条、一个专栏、一个线上活动构成;达到一个目标,通过各方努力,总结青少年成长中心工作成效和实践经验,初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增强青少年家园归属感,打造园区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品牌.在这一框架下,各单位充分利用青少年成长中心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品牌活动:沁苑社区的“彩虹之翼”系列活动、湖东社工委的“蝴蝶生态监测”项目、方悦社区的“十二生肖文化基地”项目等让学生们在践行文明,德、智、体全面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了美好的童年.

2.一个延伸点——青少年“护苗”行动.

在青少年成长中心成熟运行的基础上,2016年,园区教育局启动了“青少年护苗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了校社联动的惠民性.“护苗行动计划”宗旨是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以青少年家庭为基础单位,以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为抓手,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开展多维度、多视角的教育体验,形成家(庭)—(学)校—社(工)联动机制,以父母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促进整个家庭系统积极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每个人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园区组织部、园区政法委、园区社会事业局、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工委、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都积极参与其中.学校通过前期的调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确定申报项目,提交街道.各类社会公益类组织根据学校的需求标的,策划项目计划,进行招投标,由街道与社创中心联合共同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确定中标项目名录.苏州工业园区爱助生命品格发展中心与星浦学校合作的“大胜小浦共成长——家校社共育项目”、苏州伊甸园家庭文化研究与指导中心与唯亭街道、跨塘实验小学合作的“家庭公约计划”、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图书馆与翰林小学、独墅湖学校、星海小学等学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幸福家庭书包项目”等公益项目走进校园,服务学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一个创新点——青少年社区发展咨询员项目.

借鉴新加坡民情联系组中“青少年民情大使”的做法,园区教育局充分挖掘每个社区、街道现有的资源,把社区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走进社区,尝试将青少年社区发展咨询员制度与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生活相结合,邀请来自小学、中学、中职的青少年担任社区发展咨询员,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搜集生活中的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关注热点.小咨询员们还主动申报服务性的社区岗位,开展“禁燃烟花爆竹,文明倡议”“冬日暖心,慰问孤寡老人”“清洁社区卫生,美化家园环境”“文明养犬倡议”“平安社区——小小巡逻员”等服务.这些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依法参政议政的平台,减少青少年对政治的疏离感,从小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有助于将他们培养成成熟的、负责任的公民.

二、企业参与,实践引导,探索校企联动新样态

1.抱团联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筑高地.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2017年3月,首批工业园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挂牌,28家单位被授予“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称号.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分为四个类别:活动场馆类、社会实践类、德育阵地类、学科延展类.这些基地是青少年实践锻炼的重要场所,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地,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青少年的活动平台.依托这些基地,各中小学紧紧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开发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荟萃中外文化,博秀文化精华的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普法守法,法制教育助力成长的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看精致历史,展美丽未来的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致力公益,助跑园区学子的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年的运行中,28家基地共接待学生34923人次,开发课程152节,惠及全区中小学39所.在与各基地的合作中,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开发实践活动的新视角、新模式,整理了一批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创新案例.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多平台体验、多元化探索,联动教育意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的支持,“共担教育责,共育未来人”成为各界共识,校外青少年教育基地为园区的孩子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绚烂的窗户,引领着园区学子们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个性地发展自我.

2.部委合力,特色校本德育课程垒高峰.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少年警校项目是由苏州市局和景城学校共同主办的,以少年警校活动为载体,通过对少年警校学员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参与社会治安行动、安全防范宣传、交通文明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少年警校的活动宗旨,学校与系统尝试开发了少年警校校本课程.课程包括校内课程体系与校外课程体系.小警员们在学习、体验、活动中,收获满满.多警种合作、专题授课增强了学员的安全意识;技能实训,提高了学生安全自护水平,提升了学员的体能.如今,少年警员已经成为学校的形象大使,他们用微小的力量传播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大道理.

环保接力活动课程菜单是由园区环保局牵头,面向全区各所学校设定的.课程涵盖环保的多个方面,以知识讲授、案例分享、绘本阅读、参观实践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绿色环保宣讲,例如:“环保酵素救地球”宣传讲座教授学生用很小的成本,减少生活厨余垃圾和异味,减少洗涤剂等化学试剂的使用,净化水源;电磁辐射解读课程以环保专家的视角分析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电磁辐射等内容;中新公用“绿色课堂”参观,让学生见证一滴水的价值传递,见证燃气基地、热电厂、供冷中心体验清洁能源的梯级利用;绘本阅读课程选用孩子最喜欢的绘本阅读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爱心助力,评价激励,探索立德评价新体系

香港著名实业家、苏州市荣誉市民周文轩先生生前倡议,香港周氏基金会和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共同出资设立了“苏州工业园区周氏德育优秀品德生奖励金”.周文轩先生一贯提倡“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这一育人理念,“优秀品德生”评选旨在推进园区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使“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德育就是质量”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扬,重视学生人品、人格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优秀品德.自2006年起,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在社会上尤其是园区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除了周氏基金会,近年来,关注学生立德立行、表彰善行爱心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重德尚善”的评价体系日趋成熟.

左手是校,右手是社,校社协同,成为托举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双有力的翅膀.纯净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一片蔚蓝的知识海洋,多彩的社会为孩子呈现一片绚烂的理想天空.学生在联动协同机制下,站在校园看社会,走进社会学成人.协同育人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又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在探索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创新地去解决,还有许多调整需要我们创新地去磨合.“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校社联动共育体系,我们行走在路上!

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